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以及互联网金融对网上银行的影响,提出互联网金融和网上银行联合发展的对策: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政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网上银行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我国银行业的品牌营销迅速向网上银行延伸。网上银行和互联网数字金融理财公司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获得诸多优质客户的信任和喜爱,首先必须将自己强有力的品牌创立起来。对此,本文主要对新时代下网络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品牌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面对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如何抓住这一空前机遇,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已是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发展网上银行将对我国银行业业务经营带来巨大的创新、革命以及难以估量的影响,就我国银行业如何抓紧与国际接轨,赶上电子化技术的潮流以及对在发展网上银行过程中将遇到的难点进行剖析,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能够与各行各业的业务和管理相结合,改善业务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对我国产业、尤其银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四项"互联网+"核心技术定义的基础上,梳理了这些技术在国外银行业的各项应用及其效果,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在全球得到了迅猛的普及,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领域,网上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上有本土市场的优势,但在风险管理上仍处于劣势。网上银行风险防范已成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主要工作。一、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现状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的普及,我们已经习惯了以指代步的生活,网上银行业务作为一项新兴的业务正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6.
中美网上银行业务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上银行业务方面中国本地银行无论在金融新产品的开发、营销技术还是在后台业务管理及流程再造计划等领域中都与美国网上银行存在明显差距。随着网上银行业务重要性的提升,研究中美网上银行业务,寻找差距、借鉴经验、研究对策,对于增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无疑具有较强现实意义。一、美国网上银行发展状况自1995年10月18日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银行(SecurityFirstNetworkBank)开业以来,网上银行在美国蓬勃发展,并推出各具特色的服务。如美国花旗银行在Internet上设立了站点,并在网上发布其市场推广信息;美…  相似文献   

7.
网上银行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且这种冲击作用似乎越来越不可预测,于是乎业界和理论界均出现了一种过份强调网上银行作用,忽视传统银行业现实地位的倾向。本文试图从信息技术影响下传统银行业的演变过程分析来揭示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业的关系。一、传统银行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的演变过程从传统银行到网上银行是人类文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银行业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其表现主要在银行业本身的业务功能,服务手段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不断演进和变革。1.信息技术作用下银行业的功能演变随着社…  相似文献   

8.
网上银行业务的出现极大改变了银行的经营环境,对金融业和金融市场产生了多重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应高度重视网上银行的起步和发展问题,早作策划,尽快形成规模,以迎接迫在眉睫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崛起,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网络经济时代,未来的全球银行业的竞争将是技术和信息的竞争。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上银行(SFNB)于1995年10月开业,开业后的几个月中,有近1000万人次上网浏览。如今,银行业务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那么开创创新业务是各银行的必然选择,其中创新业务——网上银行将成为各银行发展的焦点,因网上银行与传统银行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网上银行将成为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银行业的运用,商业银行正在经历一场变革,网上银行是对现有传统银行专用网的延伸和对银行传统业务方式的补充,我国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正在实施摸索阶段。本文拟以天津市商业银行为例对网上银行业务进行各个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E时代和网络是连在一起的,网上银行也是这个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迅猛,但总起来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有二层含义:一方面,网上银行业务发展很不均衡。有些银行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目前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规模,而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大多没有开展此项业务;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开办的网上银行业务,大部分是将传统银行业务移植到互联网上,和国外金融机构系统化、全面化、综合化相比,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网上银行发展与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网上银行的建设始于90年代后期,经过几年的发展,网上银行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随着网上银行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加和业务量的快速上升,网上银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我们必须正确面对网上银行发展和监管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才能推动网上银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经验看“互联网金融”对于国内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借鉴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案例,思考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所受到的冲击;简单快捷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最主要特征,所以其只能经营传统银行业业务中部分比较单一的产品。同时,互联网金融在资产方面与传统银行业务存在一定的错位竞争、在负债方面存在较少的分流、而在通道方面则与传统银行不相上下,总的来讲,传统银行业难免受到较大的冲击。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讲,防御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较佳措施是金融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1995年,美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网络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至此银行业进入了爆发性的“量子跃迁”时代。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它具有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成本低廉、安全快捷、方便周全等明显的优势。其业务分为三大块:一是传统商业银行服务(如转账结算、汇兑、代理收费、发放工资、账户  相似文献   

15.
魏诗琪 《北方经济》2007,(3):116-117
随着金融网络化的趋势日益明晰,我国网上银行用户也越来越多。在营销方式上,网上银行和传统银行有很大的区别。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银行要想取得更广的客户面,必须网络为业务发展平台,以银行服务为核心,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演进和渗透,越来越多的电商、网络运营商等争先恐后地加入了线上类银行行列,使得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创新优势越来越明显,正在逐渐打破传统银行的金融特权。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银行已经不再是办理传统存、贷、汇业务以及投资、理财、结算的惟一渠道,新金融运作模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不断拓展金融的服务边界,从金字塔的底端开始对传统银行核心业务进行蚕食,银行业的竞争在既往同业竞争的固有阵地外,又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这种冲击不是同质化的产品之争,而是颠覆性的经营模式和形态之争。  相似文献   

17.
王静 《中国经贸》2011,(24):37-38
网络银行又称网上银行,是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或是一种全新的银行服务手段。网络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业务品种,具有快捷、便利、低成本、高效益等优势,但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对银行业的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针对网上银行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策略,以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一、网上银行发展现状概述 网上银行,亦称网络银行或电子银行,是依托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服务手段。自1995年世界第一家网上银行——美国第一安全银行成立以来,网上银行在全球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我国内地,1998年招商银行开国内银行之先河,率先推出网上银行业务,涉足网上企业银行、网上个人银行、网络证券、网上商城、网上实时支付等业务。随后,建行、工行、农行、交行等也相继开办网上银行业务。网上银行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银行业应用的直接结果,它改  相似文献   

19.
长时间的排队等候、繁琐的业务办理流程、枯燥的产品推介……这是传统银行带给客户的体验。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领域的不断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入融合是大势所趋,银行业也越来越多地面对余额宝、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可以形象的描述为,银行业不仅要面对银行业之间的"互相残杀",还要面对来自行业之外的"新兴金融势力"的残酷竞争。在"内外交困"下,"逼迫"银行业在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渠道上发生改变——将传统的银行体验从产品转移到客户,深挖潜力,提升体验,优化服务,建设新型网点已成为各银行角力的新蓝海。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互联网思维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介绍,指出互联网思维主要特点即用户至上思维、极致思维及平台思维.揭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在透彻理解和成功运用互联网思维后才能取得竞争优势.进而提出互联网思维在零售银行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要以客户为中心,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搭建大零售平台,来实现零售业务的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