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剑 《时代经贸》2010,(24):50-51
本文从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一书出发,对其中提出的中国的县竞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有效的经济制度的观点进行了解读,反思了政府干预经济的浪潮,从而得出县竞争制度背后隐含的自由开放竞争制度的建立以及现代金融制度在中国的深化和普及才是中国经济三十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应当包括在其中。这一新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经济改革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其初次分配方式是中国特色企业收入分配方式,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与切入点,由此可以通过以"分享型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以来 ,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二是城市经济制度的变迁 ;三是宏观经济制度的变迁。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 ,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经济改革 2 0余年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 ,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供制度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文章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角度,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经典阐释,对这一经济奇迹背后的"密码"作理论分析.文章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新.这正是理解中国经济奇迹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5.
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调整的历程,研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形成。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由"补充"上升到了"重要组成部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由"方针政策"上升到了"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为主体一起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由"制度外"到"制度内"、从宏观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微观企业实现形式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它使农户和家庭成为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厂商组织”;二是城市经济制度的变迁,它塑造了逐渐面向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居民和企业;三是宏观经济制度的变迁,它重构了转轨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分析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20余年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创新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制度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并认为区域经济政策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的演变与经济制度变迁的轨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以土地为核心的招商引资是中国县际竞争的主要表现之一。层层承包责任合约的施行将中国的土地权利向个人进行了事实上的界定,但这种界定又是不完全界定,因此必然导致"过度投资"。不过,后者在潜在人口红利以及欧美高工资、高福利导致超强国外吸收存在的条件下,反而催生了中国长期的高速增长。文章分析指出了土地招商县际竞争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以及随着约束条件的转变,中国经济需要进行的结构调整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程文晋 《经济经纬》2004,(1):145-147
经济制度如果没有或者建构不了与之相应的气质与精神,很难说这种经济制度存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重维度的有效整合,是我们建立"特色"经济精神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建置经济制度的历史传承与当代竞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和平  张博  叶静怡 《经济研究》2004,39(5):117-125
在人类经济史上 ,中国与西欧组织经济的方式有显著的区别 ,其特征与西欧庄园经济的分封方式不同 ,具有独特的“建郡置县”规范。通过数学模型 ,本文说明中国建置经济制度有过辉煌 ,其历史遗产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在人类经济发展的今天 ,经济制度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关系 ,它们将相互影响且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1.
全球低碳框架下中国经济自主安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低碳框架背景研究中国经济自主安全发展问题。经济安全包括经济安全发展和经济自主发展,经济自主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抓住低碳框架建设中的机遇就可在未来世界经济新规则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强参与国际碳经济制度建设,将中国碳市场拓展至区域经济组织内;加强技术自主创新并培育低碳产业链,鼓励产品碳标签;打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本质上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此带来经济制度供给失衡,如产权制度、企业制度、经济服务制度和经济监管制度等,在制度输入后与我国的经济运行实际产生了制度冲突和制度风险,并且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表现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制度劣势和外国资本凭借制度优势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侵害.为维护国家制度安全和经济安全,我国应该一方面注重新建和完善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制度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和确立,是根据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的.民主革命时期全力保障革命根据地建设与供给,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力量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党不断解放思想,对内深化改革、对外建设高水平开放体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进行了"三位一体+"的新概括,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基本经济制度由单一所有制制度向基本经济制度体系转变的重大理论突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定型.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表明,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才能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富裕指向是我国经济制度创新的价值目标和内在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语境下的经济制度创新,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坚守人类解放基本价值理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助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第二是实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的制度创新,公有制为主体充分体现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理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则激活了不同类型经济主体创造社会财富的动力。第三是实现在分配方式上的制度创新,按劳分配为主体是劳动者共享劳动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则丰富了不同群体实现富裕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中,李大钊最早运用唯物史观对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开拓性的理论探索。李大钊在对中国社会经济问题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指明中国社会必将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基本途径就是走俄国式的暴力革命道路。李大钊认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提倡公平的分配、以对事物的管理代替对人的管理和主张有序的竞争等。李大钊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中,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因此,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怎样进一步平衡好政府调控和市场配置之间的关系,怎样激活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从而引导经济转向高质量的长期发展,怎样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对制度经济学界提出了新的论题。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制度经济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并由山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婷  庞东  杨灿 《财经研究》2006,32(4):115-125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其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的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工业经济制度的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最为重要的核心因素,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使该问题清晰化:一是利用残差计量分析方法计量出中国工业经济制度变迁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制度结构性变化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二是计量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变化的轨迹,指出制度变革对工业经济贡献的变化趋势;三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结构性指标,找出导致各种经济成分TFP近几年变化趋势的原因;四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评价和审视中国工业制度变革思路,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为金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土地金融制度的构思和建设是试图消解一定历史条件下农村经济危机的制度性探索工具之一。20世纪30、40年代农村土地金融制度思想的形成和土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关系的微观视角。文章梳理和总结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术界对农村土地金融相关问题的讨论,分析了土地金融思想对于土地金融制度构建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经济思想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以及近代土地金融制度思想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制度冲击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制度变革成为中国宏观经济经历的影响最深远的整体性、持久性的外生冲击之一,制度变动的冲击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特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制度冲击改变我国经济周期特征进行了检验,并通过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水平和开放度三个制度冲击变量检验了其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其结论证明:在我国受政治背景的影响而出台的重大的经济制度改革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制度变动冲击对经济周期变动的方向及程度起到了较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