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本文结合对山东省乐陵市"希森模式"的调查,对这种模式及其启示、效应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因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本文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素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支撑就是金融,但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依然无法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这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本文试从现实的角度,对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资金支持困境以及金融支持的法律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探讨不同的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同地位作用,并就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比较系统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金融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业的发展.而农村金融业的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原则,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号召,“三农”问题已经提升到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战略高度。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金融部门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自从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最热闹的话题.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尚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以百色市农村金融为实证,在分析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5年12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作了具体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基础上,才能持续地改变农村的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村信用社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壮大的广阔舞台,农村信用社应主动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中央一号文件下发以来,金融机构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国家开发银行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这就直接为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了政策依据.本文重点关注在新疆这样一个贫困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的地区如何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设计出既符合新疆地区实际,又能够解决新疆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瓶径"问题的融资体制和信用结构,为未来开发性金融支持新疆地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本文结合对山东省乐陵市“希森模式”的调查,对这种模式及其启示、效应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支撑所在、机遇所在、动力所在。本文结合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台及外向型等特点,从改善和创新金融服务的角度,以新的视角分析当前金融服务的缺失及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提出支持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方略。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科学地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既是长期的发展方向,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注重构建“三大体系”。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总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中国银监会基层机构,引导所辖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切实改进支农服务,有效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自身的职责所在.本文从分析河池辖区农村融资和银行业支农情况入手,探讨基层银行监管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郑建科 《金卡工程》2010,14(11):103-103
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有可为,要在此项工作中取得有效成绩,检察机关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履行检察职能,重点在法制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制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不断推进农村的富裕、文明、和谐发展。文章从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多方面论述了检察机关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作为农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庆阳市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如何通过有效的金融支持扎实推进庆阳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和呈文 《时代金融》2009,(2X):102-104
"三农"问题事关社会和经济发展大局,要实现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在"二元"体制影响下,基础建设薄弱,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交通、能源、信息和资金等种种因素制约,尤其在西部农村资金瓶颈是制约"三农"发展的首要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单纯问题,也是当前和今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发展时期,金融机构应如何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着力点等课题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以丽江束河古镇新农村建设模式为例,对束河发展模式的经验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就如何加大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贫困地区如何在摆脱贫困的基础上实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笔者认为,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实行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实现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双赢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9.
邢立新 《吉林金融研究》2011,(9):51+57-51,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署,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全局关系重大,对农村影响深远。作为中央银行的基层组织——人民银行县支行应加强征信工作,努力发挥征信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一、县支行征信工作现状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担负着央行的基础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农村,县支行征信工作的好坏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影响巨大。目前县支行征信工作有如下内容: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农村NGO作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农村NGO有利于农村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扶贫开发、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从这些方面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但我国农村NGO存在发展缺少资金支持、缺乏合理的理念、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内部管理存在漏洞等问题,这些因素制约着其职能的发挥.对此,应该采取扩宽农村NGO发展资金来源渠道、转变对农村NGO的认识、营造适合农村NGO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农村NGO内部管理等措施,使我国农村NGO能够推动新农村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