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日本现代法制化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得出日本法制现代化主要是基于民主宪政体制的确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之需、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并存及现代化产业队伍的壮大这四大因素,进而得出日本法制现代化的特点,最后提出其对我国现代化法制建设的一些经验借鉴,以期对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2.
沿着礼——法——礼法结合——中西结合的脉络,研究我国各朝各代的法律制度,从此文化遗产中汲取其精华,作为完善今天我国法制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起规范的、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反过来说,现代法制观念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也在不断深化和拓展,现代社会的法制已远非古代社会的法制所能比拟。它不再是人们传统思想中的那种“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简单原始初级的法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现代社会的法律观念也在改变它的形象。可以说,经济发展到哪里,法律的触角也必然延伸到哪里。现代社会经济与法制的关系如此的紧密,以致于你无法将二者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4.
中华法系作为世界上五大法系之一,在人类法制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传统法律思想中的儒家法律思想,以其"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贯穿于中国法律文化思想的整个过程中,它不但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更深刻地体现于法律制度当中,同时对我国构建和谐法治社会建设带来了诸多研究命题。本文以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即伦理法、道德法、家族宗法为出发点,就儒家法律思想对当代法制建设的思想构建做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代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它的形成离不开特定文化的催化和诱导。而我国传统的法观念与现代法治精神存在诸多悖离:传统的君权至上的人治观与法律至上观念相悖离;传统的权力本位意识与现代权利核心观念相悖离;传统的伦理取向与现代法律价值相悖离;传统的等级特权意识与现代平等观念相悖离;传统的畏法厌讼、惧法耻讼意识与现代法治的诉讼观念相悖离。因而,扬弃传统法观念,弘扬现代法治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的、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礼法的关系。文章开篇便对礼法的起源问题给予了说明,指出中国传统立法观念中一直贯穿着两条主线:温情的"礼"和残忍的"法"。本文第二部分具体探讨了中国古代存在的礼法关系的观点,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儒家和法家为代表的礼法对立观点,另一种是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主张礼法结合的观点。礼法结合的观点在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第三部分结合中国现实问题,指出应借鉴中国古代礼法结合的思想,在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将完善法律与加强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法律信仰培植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信仰,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为底蕴,注重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在我国宪政体制下,以列宁的法律监督思想为理论基础,借鉴外国检察制度的合理因素,结合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法制现状所确立的。它适合我国国情,顺应依法治国的要求,符合诉讼规律和世界检察制度的发展趋势,具有应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WTO规则的制定机制在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的决策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地使我国法律制度融入WTO规则体系,可能比回避和置身在WTO制度框架外更有利于维护中国的根本利益.近年来WTO国际贸易争端解决的实践,说明接受WTO规则的国际保障从自发性走向机制性的发展是成功的.在接受WTO规则进行中国法制建设和法制变革时,需要认真地对待WTO的基本法律原则和它的发展趋势.必须完善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确立法律制度的权威.必须合理地利用WTO规则,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必须树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意识,确证中国法制建设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对中国法制建设的积极回应,以换取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由于地理及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以国有重工业为主的城镇经济格局和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经济模式,城镇产业结构的单一和农村传统生产方式落后对人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权利意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制约着法律文化的发展。东北地区的法律文化要想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就要摆脱旧经济结构的束缚和制约。这样就要以先进的法律思想、现代的法律文化观念对现有经济格局进行有效改造,以最终形成东北地区法律文化全面现代化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法律的完善,法律现象也不断变化着,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原则越来越多地扮演着审判实务中的重要角色。法律原则能否成为司法审判的依据,对我国的法律建设和法律进程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律革命是一场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社会诸要素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针对我国第三次法律革命浪潮的兴起-建设法治国家,在保留传统法制中的精华的基础之上,用开放的态度进行法律移植势在必行。同时为了保证法律移植的效果,在我们这个缺乏法治文化传统的国家,也有必要进行一定法文化移植。  相似文献   

13.
儒家文化和先进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阶段。从法律角度看,儒家法文化主要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发挥着主流法文化的作用,先进的法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发挥着主流法文化的作用。两者既然是中华法文化的发展主流,肯定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时又囚时代不同而在许多方面大相径庭。在立法思想层面,既比较了他们不同的地方,也比较了他们相通的地方,同与不同皆有其内在缘由,分析儒家法文化有助于建设先进的法文化,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4.
反贫困是法律、行政、经济手段的三位一体,即法律手段反贫困是根本,行政手段反贫困是工具、程序,经济手段反贫是实质。贫困一定程度上是民法的必然结果,民法的反贫之路是行不通的。反贫困对法律机制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或多样性,需要宪法、行政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环境法及经济法的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的法治思想充分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四个领域。它的形成既有时代需要又受家族遗风、荆州学派、忠君思想的影响。其适时立法、严格执法和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等思想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的法律变革更多的是对西方法律的直接移植和简单模仿,而对自身固有法律传统却存在误解与漠视。实践证明,这样的法律变革并没有产生良好的社会实效。文章通过对近代中国法律进程、固有法律传统价值以及中国法学历史使命的反思,认为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应当考察国情、立足现实,有甄别地学习西方先进经验,努力从固有法律传统中寻求力量,探索出一条汇通中西、既符合现代化潮流又彰显本土特色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17.
公立高校的法律地位是法治国家中高校、政府、市场三者之间关系的法律制度安排。我国公立高校目前的法律地位主要是事业单位法人,但不必也不能“法人化”。这就决定了高校不可能成为商事主体,“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主张至少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8.
会计行为中的法律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界对会计法律责任的探讨大多是从经济学、管理学的角度,缺乏法理的分析。法律关系的分析是界定法律责任的一个基本法理前提。通过对比会计界、法学界关于会计行为的不同理解,理顺了各会计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有助于明确各会计主体的法律责任,推动会计法律责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环境立法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环境法制观念是法治观念、守法观念、权利观念的统一。要树立良好 的环境道德观念、强化环境法制观念、提高社会公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法治进程之中,道德精神对于树立法律信仰具有重要意义。使公民树立法律信仰,法律必须蕴涵公民认同的道德精神,诸如和谐、正义、诚信等要素必须成为法律价值的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