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体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经营管理之魂,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根本标志。但是,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战略意义和本质缺乏充分的认识与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种种偏差,主要表现为:狭义化.把企业文化误认为类同于企业的一般文艺娱乐活动;宽泛化.把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所有企业管理.文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头装;表象化,热衷于作表面文章,追时髦,赶任务,搞花架子;空置化,企业文化的操作机构没有实际的基础,仅是企业党政工团的编外任务,而企业领导不介入,不重视,不将其纳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之中。一句话,未把企业文化视为一种能够有力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因此,树立企业文化的战略思维,增强企业文化的战略理念,强调企业文化的战略协同,开展企业文化的战略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个性化的体现。企业都有各自的特点及发展历程,所以,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模式并不唯一,企业所具备的自身的特色是企业自身独特的魅力,企业才具有生命力和感召力,才可以不断的提升企业文化水平,保持企业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张宇宁 《活力》2023,(5):142-144
增强自身的发展实力,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增强内在凝聚力,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企业领导需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性提升。本文主要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建设策略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优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培养具备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加强企业的道德建设,制定新的道德规范和标准,从而树立企业新形象,提高企业生产力,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使企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今社会,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十分激烈的竞争,企业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有打败其他企业的资本。所以,市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关注点。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要与时俱进,在众多企业中凸显特色,形成亮点。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优化企业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还可以增加企业内部的文化底蕴。基于此,本文将从企业文化入手,着重分析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有何作用,对于企业实现既定目标是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后,企业的生存发展与企业文化的支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发展需要企业文化提供支撑和保证,企业文化也有一个不断重塑、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企业生产经营运行中需要文化渗透作为先导、提供动力,而企业文化的建设又不能脱离企业的经济基础;反之,企业文化一旦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制约企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文化的重塑和创新始终要支撑企业的运作,伴随企业的发展,推动企业的创新,将文化的渗透力转化为推进企业发展和长久不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有效的企业纪检工作是落实企业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自身及企业员工行为的可靠保障,企业的长足发展,一方面在于市场的占有率,更关键则在于企业自身制度的严明,纪检工作的有效。企业纪检工作的提升,事关企业未来发展,要对企业纪检工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企业纪检工作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重要财富,是企业物质与精神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正向企业文化,与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相适应,能够与企业物质形态完美结合,有助于企业物质价值增长。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负向企业文化,不但不利于发展和壮大企业,还将使企业原本拥有的物质基础被损失和消耗,对企业造成负面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在不断的加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取得稳定、有效的发展,需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从自身出发,将企业自身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消除。企业后勤工作,是企业稳定发展的保障,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后勤工作,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能力。本文针对企业后勤工作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重要意义、企业后勤工作现状、提升企业后勤工作质量的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之首,杭州钢铁集团公司经过重新提炼,确立了“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企业精神。这一企业精神思想性强、时代感强,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体现。由此,笔者想到,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新的历史阶段,要不要重新提炼企业精神,怎样确立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等,谈点粗浅的认识。以“中国特色”界定企业精神,廓清企业精神概念 企业精神是企业的人格化,企业精神也就是企业人的精神,是企业需求的一种群体精神。企业文化这一被西方认定为企业管理学的概念,从走进国门之日…  相似文献   

11.
对于Artkey,一家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开展业务的艺术授权企业,帮助企业从 OEM转向ODM,增加制造业出口的利润水平。这是一家较为典型的创意产业企业,它所切入的细分市场,规模达到1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唐韵  郭芳 《经营者》2005,(8):32-32
金六福:创意传播“福文化”。作为一个迅猛崛起的白酒品牌,金六福酒只用了短短数年的时间,便做到了十几个亿的销售额,跻身白酒市场前五强,品牌无形价值更是高达28.8亿元,并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跨世纪中国著名白酒品牌”。这是一个在中国酒业营销史上及其罕见的成功个案。“福文化”的品牌定位成就了金六福的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3.
14.
15.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theory of variability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n managerial firms that contract ‘creative vision’. We argue that such firms are prone to ‘creative cycles’ that arise from uncertainty‐induced systemic overshooting that can threaten the firm's financial viability, requiring managers to shift control back to risk‐averse financial controllers. But this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competing firms to engage in bold creative visions, threatening the firm's market viability and inducing control to shift back to newly contracted suppliers of ‘creative vision’. We discuss how this ‘principal‐agent‐agent’ mechanism plays out, the types of uncertainty that drive it, and consider the industry‐level externalities it induces.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17.
东方 《中外企业家》2005,(10):27-28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2002年总收入突破60亿元.凡到华西村参观的中外人士无不惊奇,华西的经济何以能发展得这么快?华西人说,是老当家、党委书记吴仁宝的创新思维,把华西经济搞活了!  相似文献   

18.
创意旅游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意旅游作为创意产业和传统文化旅游结合的新型经营模式,给全球各地区的文化经济及文化形象再造提供了创新性思路和实现手段。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创意旅游实践案例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创意旅游的现状和创意资本诸特点,提出了以传统文化旅游为基础,以创意资本为支持,以游客技能提高为导向,以创意活动过程为手段,以实现游客自我提升为目的的创意旅游发展模式,旨在能够明晰国内创意旅游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Struggling with the Creative Clas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critique of the recently popularized concepts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creative cities’. The geographic reach and policy salience of these discourses is explained not in terms of their intrinsic merits, which can be challenged on a number of grounds, but as a function of the profoundly neoliberalized urban landscapes across which they have been traveling. For all their performative display of liberal cultural innovation, creativity strategies barely disrupt extant urban‐policy orthodoxies, based on interlocal competition, place marketing, property‐ and market‐led development, gentrification and normalized socio‐spatial inequality. More than this, these increasingly prevalent strategies extend and recodify entrenched tendencies in neoliberal urban politics, seductively repackaging them in the soft‐focus terms of cultural policy. This has the effect of elevating creativity to the status of a new urban imperative — defining new sites, validating new strategies, placing new subjects and establishing new stakes in the realm of competitive interurban relations. L’article présente une critique des concepts de ‘classe créative’ et ‘villes créatives’ publiés récemment. La portée géographique et la pertinence politique de ces discours s’expliquent non par leurs mérites intrinsèques, ceux‐ci pouvant être remis en question à plus d’un titre, mais en tant que fonction des paysages urbains fortement néolibéraux qu’ils ont traversés. Quant à leur manifestation concrète de l’innovation culturelle libérale, les stratégies de créativité dérangent à peine les orthodoxies qui subsistent en politique urbaine, fondées sur une compétition interlocale, un marketing de lieu, une expansion axée sur la propriété et le marché, un embourgeoisement et une inégalité socio‐spatiale normalisée. Mais surtout, ces stratégies toujours plus présentes prolongent et recodifient des tendances bien installées en politique urbaine néolibérale, les rhabillant de manière attrayante dans un flou artistique terminologique de politique culturelle. Ainsi, la créativité est élevée au statut de nouvel impératif urbain pour définir de nouveaux sites, valider de nouvelles stratégies, positionner de nouveaux sujets et instaurer de nouveaux enjeux dans la concurrence interurbaine.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会计一直追求着为各方决策者最大程度地提供有效信息的目标.然而创造性会计自会计诞生之日起一直影随其发展,并且不断演绎道魔相争的符合"黄宗羲定律"的历程,破坏了信息的可靠性.文章主要分析了"黄宗羲定律"的机制和发生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