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娜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222-223
《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这些不同的价值主张存在着冲突和对立。将我国的反垄断法价值体系与国外相比较,运用价值分析方法,从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的角度阐述《反垄断法》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论反垄断法中的消费者福利保护——以知识经济为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静 《消费经济》2008,24(1):80-83
消费者福利一直是反垄断法保护的对象。在知识经济时代,反垄断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将保护消费者福利明确定位为反垄断法的终极目的与核心价值,有针对性的制定微观制度与政策,是传统反垄断法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主要依靠行政执法来保护消费者利益,其保护的力度和效果都值得质疑,所以,完善消费者反垄断诉讼制度非常必要。本文通过完善消费者反垄断诉讼制度的探讨,以期能将《反垄断法》第50条中对消费者的保护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背景下消费者福利损害范围的规模性和不特定性、损害方式的个性化、损害结果的难以计量性要求反垄断法介入保护,数字经济非价格因素和动态竞争的特征使得传统消费者福利标准适用失灵,而实践中消费者福利标准往往会成为案件分析中的修饰性表达,导致反垄断法规范目标偏移。数字经济高度集中化的趋势,要求消费者福利保护由重视经济效率向重视市场结构和竞争过程转变,反垄断法作为行为规制法对消费者福利进行保护,防止消费者福利庸俗化。为避免科技巨头经济垄断权力蔓延至政治中心,新布兰代斯学派反对以消费者福利作为唯一诉求,主张通过反垄断法分析范式转型保障消费者选择权,实现经济民主和反垄断法多元目标。消费者福利保护是反垄断法的间接目标,应被作为判断竞争损害的参考要素。对于数字经济反垄断中消费者选择权损害的分析,应遵循合理原则,综合权衡经营者行为的竞争损害效果和消费者福利增进效果。同时,从实体标准和程序制度层面细化和完善消费者福利标准在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行为规制中的具体适用。  相似文献   

5.
《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即"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在参照法的普遍价值和国外反垄断立法的通行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情况,我国反垄法的立法目的的价值取向是制止垄断,维护竞争保护利益。  相似文献   

6.
竞争法从诞生至今,从单纯保护个体经营者利益转变为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终极目标。竞争的核心在于赢得消费者,只有通过竞争法正确规范竞争者的行为,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自由性,才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在我国,竞争法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二法相辅相成,有力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腾讯QQ”和“360”之争已广受国人关注,“腾讯QQ”的强制卸载行为更是将此风波推向极致。深层次分析“腾讯QQ”之行为,网络型产品自身的外部性特点使其具备市场支配地位的条件,数字的不可携带性是其滥用支配地位的根源,其强制绑架消费者利益,远超出了自力救济的范畴,违背了《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足以认定其实质上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针对“腾讯QQ”等新兴的网络型产业,适用《反垄断法》予以规制时面临相关市场理论缺失、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种类受限、市场份额并非界定市场支配地位的唯一标准等难题。因此,应完善相关反垄断法律制度,进一步明确网络型产业市场支配地位的特殊界定标准,进一步细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种类,引入网络强制接入机制,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实现反垄断法保护竞争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反托拉斯行动》体现出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其主要表现形式在目的条款中有所体现,并且受价值取向和国家的制度基础的影响。我国反垄断法以避免垄断、保护竞争、维护多元化利益关系为立法方针。此外还应正确把握垄断的性质并对其进行适度干预,对多角度的竞争全面理解进行合理保护,保护利益是一切举措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所以应该在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去使用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9.
黄凯 《消费导刊》2014,(1):195-19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贸易量持续增加,垄断与反垄断的话题不断成为焦点。我国反垄断法的设立时间较早,立法的考证经验欠缺,在我国实际发展过程中,反垄断法缺乏与我国相适应的各项发展,其中较为显著的就是欠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作者在文中通过分析消费者权益与垄断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反垄断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的研究主题,在文中分析救济对象与厉害关系人提起反垄断法的民事损害赔偿诉讼,通过实务分析反垄断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黄凯 《消费导刊》2014,(2):195-196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贸易量持续增加,垄断与反垄断的话题不断成为焦点。我国反垄断法的设立时间较早,立法的考证经验欠缺,在我国实际发展过程中,反垄断法缺乏与我国相适应的各项发展,其中较为显著的就是欠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作者在文中通过分析消费者权益与垄断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反垄断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的研究主题,在文中分析救济对象与厉害关系人提起反垄断法的民事损害赔偿诉讼,通过实务分析反垄断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生活中方便面的集体涨价、手机是否能够取消漫游费、娃哈哈与达能公司的纷争等等是否涉及到了目前已经出台的《反垄断法》,《反垄断法》是否能够规范中国的经济生活,保护消费者利益,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详述了合法捆绑销售及其发展,指出了判断捆绑销售产品是否拥有市场支配力量的重要意义和确认方法,并以实例强调反垄断法所要最终保护的对象是消费者,从而正视合法捆绑销售为消费者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章一春  王霈 《中国市场》2010,(39):145-149
本文以横跨公法、私法之全新视角从《反垄断法》第55条规定具体适用所反映的民商法属性的知识产权法和经济法属性的反垄断法在调整对象与价值追求乃至制度设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入手,首先分析了民商法框架下知识产权合法垄断制度产生与存在之正当性,其次又通过这种合法垄断制度在宏观与微观经济层面产生的现实弊害角度论证了经济法对其规制调整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反垄断法》第55条文字及背后立法意图进行解读,分析探讨了第55条具体适用的关键:知识产权领域民商法与经济法各自发挥作用的公私法界限之把握,智力成果运用领域个体利益保护与公共利益捍卫之间利益之衡量。  相似文献   

14.
晋入勤 《市场周刊》2004,(5):109-110,52
企业结合可能会损害竞争秩序,造成垄断,所以对企业结合进行反垄断控制是反垄断法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企业结合又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加社会福利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因此,在我国将来制定反垄断法时,对企业结合原则上进行控制的同时还应当构建企业结合的反垄断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加入WTO ,为解决法律上的一些问题需制定反垄断法。保护公平竞争与发展规模经济 ,维护我国的经济贸易秩序与保护本国利益 ,是制定反垄断的大前提。应明确反垄断法的立法模式与体系 ,规范反垄断法行为和执行机构 ,制定好反垄断法等各方面的有关规定 ,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增权理论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者增权理论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消费者增权理论中,信息供给型增权和制度供给型增权是两种主要模式。我国现阶段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实践表明,制度供给型消费者增权可以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利益。所以,从消费者增权理论出发,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是增进消费者利益保护和实现消费和谐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唐恬 《消费导刊》2009,(4):251-251
反垄断法经济方面的价值目标主要有实现社会整体效益、谋求实质公平,非经济方面的价值目标包括维护市场自由竞争、保障民主提高经济效率、保护消费者权益等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反垄断法》立法目的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它以目的条款为通常的表现形式,由特定的价值取向所支配并受制于本国的制度基础。我国《反垄断法》以制止垄断、维护竞争和保护多元利益为基本的立法目的。但也应坚持对中性的垄断进行适度地干预,对多元和多变的竞争进行全面而灵活的保护,并在认定效率是前提、非效率是保障的基础上对二者加以平衡。另外,我国《反垄断法》在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三个方面的主导方向应该分别是:  相似文献   

19.
潘建国  王惠 《消费经济》2006,22(2):80-83
企业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利益相关者治理理论表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对企业行为有引导作用。通过强化消费者主权,将社会正义纳入消费者效用函数,正确行使消费者主权,可以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道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驰名商标的作用不单单是向消费者彰显商品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商标权人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广阔的商业前景。商标权作用的变迁引发了驰名商标扩张保护理论基础的变迁,即由最初的侧重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到目前的同时保护消费者与商标权人的利益,也即从混淆理论向淡化理论的变迁,进一步扩张保护了商标权人的利益。笔者结合实际,从我国驰名商标法反淡化保护的立法现状、司法实践为切入点解读了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现状,最后对驰名商标反淡化立法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