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意境说,是中国古代倾向于表现和传神的抒情文艺所具有的最高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在我国古典园林艺术、园林美学中也得到了独特的体现。可以说,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点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是一颗闪耀着东方神韵的明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本从新闻作品的创作与欣赏角度,分别对新闻作品意境的表象、新闻作品的创造、新闻作品的审美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探讨。阐述了新闻作品的意境在各种新闻体中的表现;论述了新闻作品意境创造的变化及其散式艺术手法,证明了新闻作品意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西方油画作品中睡美人的表现艺术,把其表现艺术大致归纳为三类,即:拟人化或拟神化的表现法;带有明显享乐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表现或直接再现视觉感受的艺术表现法。通过实际油画作品分析了各种表现方法的特点、艺术成就和局限性,指出认识与欣赏油画睡美人表现艺术的方法和睡美人题材油画作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绘画创作和欣赏中的模糊性是绘画作为艺术的必然存在方式,这一必然性不仅由被观照世界的模糊性、情感表现的模糊性、创作过程的模糊性所决定,更是由作品的召唤结构,以及审美感受、审美分析和审美表象的模糊性所决定。  相似文献   

5.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论对于我们今天的审美与艺术思想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他使我们超越传统的主体一客体的模式去对待艺术作品,让我们回到艺术本身,去重新认识艺术和艺术作品的意义,艺术作品不是我们认识、分析和移情的对象,艺术作品就是唤起人们对本真世界的返归,在艺术作品中,本真的生活世界向人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艺术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应该成为艺术表现的主体,表达他们的愿望,并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他们审美欣赏的需要,反对以内容的低俗冒充通俗形式而混行于世。社会主义的人民文艺,要在文化艺术惠民的诸多措施中,在群众中唤起艺术家,实现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鉴赏家和评判者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是一种艺术,它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它负载着丰富的文化心理信息,表现着独特的民族艺术精神,显示了我们民族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的尊严以及高度民族文明的生命力.文章从书法的角度审察文字与书法的起源,探讨了中国书法的发展;通过对中国书法的艺术形式的描述,简述了中国书法的意境;从书法作品的布局之美、欣赏书法的笔画线条之美、欣赏书法的章法之美、欣赏书法的意境之美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本文介绍了在大学里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书法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磁州窑作品作为宋元时期一种文化现象,不应仅从陶瓷角度去解读,其中还包涵了宋元时期陶瓷的商品经济成长的轨迹,也反映了宋元民间风俗艺术取向与文人审美时尚合流趋势。磁州窑文化涉及宋元时代风貌、民俗风物、透视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与信息。本文试图从磁州窑的文质来源与工巧体现着手,解读中国艺术商品史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广告作为具有商业目的大众传播工具,通常依据大众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制作广告作品,吸引受众注意,引导受众购买。广告文化是当代大众文化的风向标,从中可以窥探出大众的审美变化与人文景观的变化。在当代广告片中,虽然大量的作品仍沿袭一贯的美女明星代言风格,但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一些新女性形象和与之对应的风格迥异的广告作品,这是广告文化的新气象,更是大众社会的新风象,值得从大众文化与文艺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讨论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港台影视、流行歌曲铺天盖地而来,占有相当优势的通俗文化,正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并直接影响着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亟需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审美趣味形成与变化的因素认识这一文化现象,并提出用了解、沟通和引导的方式逐渐提高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以培养健康的品格。审美趣味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审美的倾向性,它是一定社会的审美理想的具体表现。世界上各民族无不钟爱本民族的生活与艺术之美,这无疑与各自的社会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薰陶血脉相连。即使是某些超越时代、超越民族,为人…  相似文献   

11.
台湾本土作家白先勇不仅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学根基,而且具备世界高层次文学的丰厚素养和广阔的艺术视野。这使他的作品广收博采、融会中西,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认识价值,又具有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也就是小说内容主体与小说技巧形式合而为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之一,传统服饰手工艺作品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在历史发展中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国服饰手工艺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置身于高速发展的现代物质文化生活中的民族服饰艺术需从具有时代特色及时代发展风貌出发,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广义的审美向度呈(狭义)审美、非审美、审丑多元并存的局面。狭义审美中,受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主张精英作为典型形象。这对塑造本土精英形象,打造中国文化形象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非审关,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主张消解中心主义,提倡对他者的关注。非审美将审美对象非审美化,提高了民众对于非中心话语的关注,并推进大众对他者由关注走向关怀。审丑,是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当代性,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当下文化命运的关注,批判意识强烈,同时,通过对丑的批判也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共同改善中国在全球化语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4.
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文章从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等方面教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美术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必须拓宽美术欣赏教学领域,扩展美术欣赏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5.
线条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语言,不仅起着造型状物的作用,更是画家传神达意重要手段,因此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学习或创作中对线的研究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线条从出现到发展、成熟经历了数千年的成长,其丰富的审美特性成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不朽魅力,线条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中的线是中国画的筋骨,也是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要看到它的历程,看到它的独特和不同。线作为一种高度概括的艺术表现方式,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他,不仅是艺术形式,还有他的情感纽带和历史感。不去独立欣赏中国画的他线,因为有对比,才会有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的艺术与设计作品,在其视觉传达表象的过程中,除了要表达普遍的审美需要外,都特别注重用主观的意趣和韵味来表现具体真实的客体形象。本文拟对“气韵生动”这一视觉概念进行简要的分析,旨在进一步揭示“气韵”之美,以增强人们对艺术作品内在意境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8.
科学是以理服人,艺术则是以情动人。任何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对情感的表现,都离不开艺术家对情感的宣泄,只有倾注了艺术家的真挚情感,艺术作品才能打动欣赏者,才能与欣赏者达成情感共鸣。情感能够使艺术作品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情感在艺术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但它并不是排斥理智因素,而是与理智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包含了理智,理智而又不断深化情感。只有既合"情"又合"理",又能有深厚的美学蕴藉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是海岛人群独特审美历程的感性展现,呈现出鲜明的泛渔内容、倔强的幸福追求、浓烈的美感形式及刚毅的精神内蕴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也出现种种变化,表现为从即兴而发到自觉创作,从群体意愿抒发到理性意识表达,从直白、粗放到追求壮美,并且主要形式渐趋现代化。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发展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应制订保护和发展海岛海洋文化规划,搞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资源的普查和研究,发挥特色优势,创造文化精品,并加强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与其他海洋文化形态的相互渗透和促进。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国传统绘画(宋元明清时期)中表现的传统广告艺术形式为视角,通过对主要代表性作品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广告艺术的形式及其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