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加工信息产品和加强图书馆网页建设是网络环境下对信息资源的开发的重要方面;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创新策略要求高校加快图书馆网络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树立“以人为本”的网络信息服务理念和进行网络信息服务方式拓展与创新;高校应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服务、加强信息用户导读教育和信忠服务人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审计之策略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是解决当前资源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国资源环境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审计依据不完善、审计资源不足、审计不全面等问题。探索合作审计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专门人才培养、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等优化策略,对改善资源环境审计现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支柱之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的物质保障。据统计,当今我国95%以上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取自矿产资源。同时,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储量耗竭性、供给稀缺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的工业生产采用"矿产——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存模式,它不可能持续发展。同时,我国的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带来了比较严峻的环境问题。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需要开发利用资源,也需要良好的自然生存环境,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梧州市的优势、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梧州市的优势是区位、基础设施、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源远流长的对外交往等;梧州市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水运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消费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和土地资源相对贫乏。梧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是:发挥区位优势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打好迎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交通基础;借两广共谋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机遇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加快产业更新改造投资的步伐、提升内涵社会再生产的能力;加强西江流域主要沿江经济带各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重大而又特殊的问题.大同市是典型的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要特征的资源型城市.加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切实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对于实现大同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是现阶段高校党组织发展的重要任务,学生党支部具有精力充沛,学习欲望强烈;资源丰富,学习环境优良;活力四射,充满创造力的优势,同时也有学习目标模糊,学习认识偏差,载体流于形式,缺乏制度保障等不足,因此,在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过程中,要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强调制度建设,注重载体形式,并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信用社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焦点和难点.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解决:理顺体制,明晰产权,加强内审;兼顾效率与公平,加大营销力度;争取政府支持,改善经营环境;发展地区优势,重塑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的热潮中冷静思考如下几个问题:既要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又要重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坚持从总量上整体推进,又要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既要大胆引进,更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自力更生;推进信息化既要注重培育市场环境,又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融入环境要素的比较优势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和H-O理论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理论的主流,解释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分布.但是,由于忽视了生产中的外部性问题,在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资源约束的今天,该理论受到了挑战.将环境成本和环境要素纳入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可能发生比较优势的逆转.要素禀赋的优势如果建立在宽松环境标准上,则这种优势是非持续的,将导致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闽东由于地形多山、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观念保守、教育落后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闽东同样具有发展经济的自身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闽东必须立足区情,发挥优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闽东应强化开放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港口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主导产业;加强区域内合作和区域间合作;注重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尤为重要。切实考虑资源的生态功能,补偿范围应予拓宽,经济补偿须与行为补偿并重,建立矿区资源移植、"占补平衡"等预防制度,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都将是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12.
首先核算并分析了2000年—2009年安徽省的生态足迹,之后引入回归分析方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生态足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得出区域生态足迹将持续上升,碳足迹也逐渐成为生态足迹的主导,而采矿业及其后续的加工业对生态足迹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就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控制矿产资源开采规模、改革税收激励机制、倡导环境道德等方面,提出了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均衡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业经济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矿业开发也诱发了大量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如占用土地、采空塌陷、水资源污染、地质灾害频发等。分析了河北省矿业开发中出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就湖北大冶铜绿山矿深部开采项目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进行了分析,包括植被挖损及水土流失、对陆生动物的影响、地表塌陷、古矿冶遗址稳定性、景观完整性等各个方面。分析了造成破坏的原因、破坏的程度,已有的保护措施,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及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作用。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中矿产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运行过程,研究和探讨了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的方式和途径,并从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资源开发的生态经济园区建设、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为区域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和管理,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变迁是指人类由于资源利用活动过程中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较长时期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在时间、空间上产生的累积环境效应.国际上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主要归属到侧重于自然科学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方面,尤其是关注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全球及区域性重大环境变迁的深入研究.在我国,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主要归属到环境史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历史上的农业经济、土地利用与垦殖、草原与畜牧业发展、城镇经济、森林砍伐利用、沙漠化对生态环境变迁互动影响研究.本文在分析总结1994年以来有关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主要文献基础上,提出了至今为止我国生态环境变迁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主要并需尽快解决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今后该研究领域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及其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矿产资源的接替地。因此,开发西部的矿产资源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着勘探程度低、开发粗放及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今后在西部矿产资源开发中,必须加大勘探工作的投入力度;建设大型的现代矿山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执法力度,重视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调发展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南京市2005—2009年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近年来的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属于一般协调发展水平,但非常接近良好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对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函数的比较发现,南京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适度超前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南京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应进一步凸显的观点。最后,结合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促进南京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生态示范省,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吉林省的品牌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发展却相对落后,近年来,吉林省的农业品牌面临着两难的尴尬处境:一方面拥有全国最丰富、最好的农业资源,另一方面却不能够将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农业发展水平不高。为了解决吉林省农产品品牌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营建品牌生态环境,对吉林省的农产品进行品牌整合,加强品牌管理,致力于打造吉林省农产品绿色品牌,拓宽国内外市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是实现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文章在分析河北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运行为目标,构建了包含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复合系统。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协调运行条件下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具体的实证研究,为本地区资源开发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地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规模和水平的决策,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