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为贯彻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探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新模式,总结各地丰富休闲农业类型的经验,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以“培育知名品牌、丰富发展类型、增加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通过地方推荐、网民投票和专家评审的方式,在全国择优遴选一批环境优美、场面宏大、景色迷人、特色鲜明、农业综合效益高的农事景观。目前,各地推荐的342项各类农事景观已在魅力城乡网(www.365960.com)集中展示,供广大网民鉴赏和投票。  相似文献   

2.
1996年9月辽宁省召开的全省农事二场工作会议,总结了几年来农事二场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经验,研究了如何适应新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根本性转变的问题。一、农事二场工作的简要总结我们辽宁是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比较深的地区,长期以来是大工业、小农业的经济格局,直到“八五”期间才发生了根本改变,实现了粮食和其它主要农产品由短缺走向自给的历史性变化。“八五”期间,粮食总产量年均达到151亿公斤,基本实现了自给。属于“菜篮子工程”的其它农副产品产量实现了自给有余。农…  相似文献   

3.
正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指的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林牧渔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休闲活动、接触大自然、  相似文献   

4.
农世刚 《农家之友》2006,(9S):64-64
编辑同志: 日前,笔者在大新县堪圩乡走访时发现,该乡不少农民兴起聘“农事秘书”新时尚,把当地的田秀才、土状元请到家里当“高参”。到今年6月底,全乡已有840多户农家聘请了“农事秘书”。  相似文献   

5.
正农事节庆活动指以推动农业发展和农产品贸易,满足城市居民采摘、体验、旅游休闲等为主题的各类特色节庆活动。随着休闲经济、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对休闲产业、特色文化产业等发展日益重视,很多地方都在积极发展极具地域特色的农事节庆。一、农事节庆产生的背景仙居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农业大县,全县总面积2000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王加华 《中国农史》2008,27(1):32-40
本文从生态适应性的角度探讨环境、耕牛、人之间的关系。由于受环境的限制,近代江南地区的耕牛数量严重不足。基于此,围绕着耕牛的饲育与役用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过程,受农事节律的影响,这种社会关系与过程又表现出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天是备耕的时节,因而也是耕牛交易的高涨时期,迫于需要,许多农家只好以高利贷的形式赊购耕牛;农忙时分,为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贫穷之家则通过租借等方式以获取牛力投入;农闲时分,为节省饲料等费用,许多农家便把耕牛卖掉。而在这一过程中。小农户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农村工作通讯》2008,(20):49-49
2008年9月19日,江苏省农家书屋建设经验交流会在东海县召开。交流会上,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周世康充分肯定了江苏省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成绩和经验。他说,江苏省将于“十一五”期间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为确保这一目标按期乃至提前实现,各地一定要坚持政府主导,明确政府投入主导地位,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中国原始人类采集、狩猎活动源远流长。简单的人工种植、养殖活动约万年历史。迄今可知的农事诗创作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口头农事诗创作的历史则更为久远。原始采集、狩猎、农业、畜牧业,成为诗歌(最早的文学样式)创作的源泉,也就有了先秦以农业生产活动为题材的农事诗。原始社会黄帝时代《弹歌》、伊耆氏(神农氏)时代《蜡辞》等为代表的原始农事诗,《诗经·豳风·七月》等为代表的奴隶社会后期农事诗,是文学起源于农事生产劳动的直接体现。与先秦农业生产活动相联系的农事祭祀活动,作为先秦农业生产的文化延伸,构成了农事诗的又一题材和创作源泉,使先秦文学题材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9.
《农家之友》2009,(17):79-79
一、杂志介绍 《现代农业研究》是《农家之友》期刊下旬刊。本刊于2008年10月经广西新闻出版局批准改为旬刊(桂新出函[2008]201号),2009年5月正式推出《农家之友》下旬刊《现代农业研究》,是由广西农业厅主管,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推荐重点期刊.是正刊。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9月27日,全省农业三刊(《江苏农村经济》、《农家致富》、《品牌农资》简称三刊)宣传发行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交流总结了2011年度农业三刊宣传发行工作经验,表彰了2010年~2011年度全省农业科普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省农委巡视员王明祥出席会议并讲话,对做好2012年全省农业三刊宣传发行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日前,笔者在大新县堪圩乡走访时发现,该乡不少农民兴起聘“农事秘书”新时尚,把当地的田秀才、土状元请到家里当“高参”。到今年6月底,全乡已有840多户农家聘请了“农事秘书”。聘“农事秘书”,借“才”兴“财”,乃精明之举:一是适应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农民”;二是有  相似文献   

12.
旅游农业,也称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参与农事、休闲娱乐和体验农耕文化需求的一种经营活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越来越追求旅游需求的多样性,使得农业旅游的市场前景日益广阔,进一步推动农业功能的拓展、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业旅游将成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之友》2009,(11):F0002-F0002
《现代农业研究》是《农家之友》期刊下旬刊。本刊于2008g10月经广西新闻出版局批准改为旬刊,2009年正式推出《农家之友》下旬刊《现代农业研究》,是由广西农业厅主管,广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农家书屋工程推荐重点期刊,是正刊。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贵州省锦屏县敦寨镇党委、政府,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利用现代通讯来发展农业,使农民过上了幸福日子。据统计,现在该镇村级拥有固定电话1086部、无绳电话15部,实现了“组组”通电话,一些富裕的农民还用起了手机。通过把现代通讯“拉”进农家,使广大农民掌握了许多农业科技信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全镇去年人均纯收入达1080元。电话进农家 经济顶呱呱@杨盛民  相似文献   

15.
洪认清 《中国农史》2004,23(4):67-71
著名实业家穆藕初曾系统接受西方农科教育,深知农业教育对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他强调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注重专才教育;农业人才的训练以能刻苦耐劳、有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充足的农事经验为准则。他还对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培养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呼吁农业人才躬赴乡村,通过各种途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农民中进行文化知识、农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农业发展与农业协同组合制度刘登高一、日本的农业和农协组织概况日本的农业是农家经营,平均每个农家经营耕地约1公项,1公项以下的农户占69%。为了组织分散细小的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户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户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日本政府把扶持农民之...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农业部将加大农业监测预警等信息进农家的力度,提升信息化服务“三农”的水平。将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在今年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将组织各级农业部门的市场信息系统,依托“金农工程”、“三电合一”项目的建设成果,利用12316三农热线、农业信息网站、广播电视节目、手机短彩信服务平台等方式,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结合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全国开展“12316,信息进农家”活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民群众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8.
农事二场是全民所有制事业性质的生产经营单位,承担着为农业的发展培育和提供良(原)种,进行示范、繁育、保种和新品种试验、新技术推广等重要任务。农事二场几十年来保留了许多历史遗留下的名优、名贵和珍稀品种,同时也从国内外引进了大量的新产品,依靠自身力量研究出一大批品质优良的良(原)种,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品种资源基因库,是良(原)种科研、开发的重要基础部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农业事业单位改革的通知》要求,农业事业单位包括农事二场改革的动作要快,幅度要大。改革的内…  相似文献   

19.
正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在天文、历法、军事、农业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对农业发展的理论贡献尤为突出。他将自己的农本思想凝聚成帙,编撰了"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书中关于屯田、水利等方面的理论总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农政全书》共60卷,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种植、制造、荒政等12门,每门又各分若干子目,书中内容既对前人典籍做了汇辑,也总结了他亲身参加农业实践的经验,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大量地方文献记载和现代民俗学者的实地调查,对唐宋以来江南地区与农业直接相关的种种巫术和禁忌,诸如农事占验、祈雨、祈晴、除虫禳灾等巫术事象进行较系统的清理,试图通过这一清理,了解历史文献中关于“江南好巫鬼”的记载在当地主要生产领域──农业中的具体表现。研究的结果表明,尽管唐宋以来的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持续居于全国之首,但产生于原始时代的巫术在当地农业生产中依然长期十分盛行,这种看似难以理解的文化现象,具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根源;作为江南地方文化最基础层面──江南民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南农业巫术的内容、实施时间等是与当地农业生产内容、农事季节安排以及诸多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特别是战胜自然灾害的心理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物类感应”、“万物有灵”等虚妄信仰是种种农业巫术赖以存在的共同观念基础;然而这些虔妄的观念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关系,相信万事万物俱有灵性,并相信人可以通过法术能动地利用事物的灵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感应关系来达到课晴卜雨、禳祸消灾从而获得农业丰收的目的,中国传统自然观、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文化特质在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