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DR"即中国预托证券(China-Depositary-Receipt),是非中国内地公司在中国内地上市集资的一种方式,投资者购买CDR就相当于购买国外公司的股票.这是因为,按照中国的<公司法>规定,只有在中国内地注册的企业才能在内地上市,境外公司和红筹公司一律以外资身份营运.受此法律限制,香港红筹上市公司纵然是超级航母,也无法在内地上市集资,因此,才有了按美国预托证券(ADR)模式推出的中国预托证券(CDR)构想.  相似文献   

2.
林华 《东方经济》2003,(9):38-41
“香港证券市场是中国企业通往世界的国际列车。”8月5日,在广州召开的香港上市(广东)研讨会上,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周文耀指出,香港证券市场既是一个本士市场又是一个国际市场,欢迎广东乃至中国企业在香港上市,可以充分发挥内地“世界工厂”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达到互补双赢。分析人士认为,自今年初以来,一度停滞的内地企业香港创业板上市热将再次升温!倍受资金短缺困扰的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将上市目标锁定香港创业板。然面,民营企业不顾高昂的融资成本及自身问题,采取不同手段,甚至走地下灰色通道,去挖掘最后一座金矿——香港创业板,他们赴港融资真的准备好了吗?他们真能得到港交所及投资者认可,并在香港资本市场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3.
左大培 《新财经》2008,(10):27-27
目前,中国已有相当一批非国有民营企业到境外上市,这些民营企业中有不少高技术企业。有这么多的民营企业到境外筹资,表明中国企业目前最急需的是补充资本金。我们之所以反对外资并购中国国有企业,并不是否认这些企业需要增加资本金,而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在中国目前有显著资金净外流的背景下,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以增加外资流入是一个最大的资源配置扭曲。  相似文献   

4.
赖林 《中国经贸》2014,(16):246-246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纷纷以上市的形式寻求发展,许多内地企业赴香港上市。对于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而言,由于内地会计准则与香港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报表核算存在差异,影响财务报表的统一,财务信息不够全面。本文在分析香港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不同点的基础上,探讨内地房地产企业在香港市场后多面对的会计核算差异,以此为上市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AH股市场 随着内地企业以AH股形式同步上市及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内地与香港股市关系越趋紧密。继中国工商银行在2006年10月以AH股同步上市以来,内地企业上市集资的渠道及弹性越见增加。而中国人寿在2007年1月初成功回归A股市场上市,也为已经以H股形式上市的内地企业回归A股市场揭开序幕,使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截至2007年7月9日,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共有45家。  相似文献   

6.
《海外经济评论》2006,(18):49-49
“如果一家外资机构在中国买了一幢写字楼,它是希望能把这幢楼迅速套现。许多外资机构游说搞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到境外上市套现,政府应该加以警惕。”近日,摩根士丹利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在“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上指出,外资在内地房地产的泡沫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杨丽媪 《上海经济》2006,(10):48-4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自1993年青岛啤酒海外成功上市后,短短13年间,内地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总量已经突破了350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有40家企业成功赴海外上市,募集资金高达138亿美元。与此同时,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多伦多乃至东京、韩国等全球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也开始频频造访中国,对内地企业伸出橄榄枝。随着2006年7月15日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实施,各大证交所更是掀起一股到中国“抢客”的风潮。  相似文献   

8.
美和永乐的合并一直是内地家电业关注的焦点。他们的合并曾一度引发了轩然大波,有人担心,合并后将带来垄断;也有人认为,合并是家电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民族企业针对外资巨头的自救之举,这是一场符合商业规律、具备战略意义的成熟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9.
江科 《南方经济》2002,(2):68-69
中国内地企业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有需时甚短、成本较低、资金充沛、条伯宽松、受益较大、信誉提高等好处,但应注意不得违反中国内地对于境内企业对外投资和上市的有关限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商业周刊》12月3日】就在不久前,赴纳斯达克上市还是寻求海外融资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不二选择。目前已有52家中国内地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中,新浪、网易以及搜狐三大门户网站早在2000年就已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而在近期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企业中,2005年上市的搜索引擎百度和分众传媒均取得了巨大收益。  相似文献   

11.
在香港收紧对中国内地中小企业买壳的要求之后,借道OTCBB以反向收购的方式在美国取得上市地位,成为内地企业一个可行的选择。但这些兴冲冲奔赴美国资本市场的企业必须认识到,买壳并不是目的,能否在二级市场成功融资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加强金融教学卢亚男一、证券市场的发展与金融教学的不适应1996年是中国证券市场空前繁荣的一年。截止到1996年底,沪、深两家交易所共有530家公司(A股)上市,筹集资本金850亿元;发行B股企业86家,筹集外资30亿美元;境外上市企业...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5,(45):12-13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8日】 自上海石化(Shanghai Petrochemical)1993年成为第一家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后,在纽约证交所(NYSE)敲响开市铃声似乎已成为中国企业公开上市的成人仪式。  相似文献   

14.
拥有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三家子公司,而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就创下三项新纪录: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内地第一家连锁零售企业;赴纽交所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医药类企业;中国医药类企业中首次在纽交所发行股票获得最高溢价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拥有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三家子公司,而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就创下三项新纪录: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内地第一家连锁零售企业;赴纽交所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医药类企业;中国医药类企业中首次在纽交所发行股票获得最高溢价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内地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内地投资者现在可借着QDII(“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投资香港及其他海外市场。要了解一个市场的表现,反映该市场的指数便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和恒生中国内地25这3项分别追踪不同类别中国企业股份的指数,便为投资者提供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的表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王晓滨  陈石 《开放潮》2002,(3):62-64
根据外资在拟上市企业的持股比例和改制主体来区分,外资企业申请境内上市有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8.
近日,酝酿已久的香港创业板如期启动。经香港联交所批准,生产植物生长剂的内地生化科技公司——中国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成为香港创业板上市的首家内地企业。这对于正积极探求再次起飞却又屡屡受制于融资瓶颈的中国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大的特好消息。  相似文献   

19.
甘源 《珠江经济》2004,(9):49-51
近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零点研究集团联合发布了《境外资本在中国社会中的融入度研究报告》。该项研究是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委托,由零点研究集团独立执行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不同来源的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投资企业,因为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企业在内地投资享受外资的待遇,所以本项研究的考察范围也包括了港台资本。  相似文献   

20.
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全球五百强企业排名。这张500强名单中共有21家在中国内地上市的企业,全部为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行业涵盖金融、化工、建筑、运输等。此消息一出,网友们各抒己见。笔者要说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