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开源代表着技术信息自由共享,已经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技术传播方式,在金融科技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21年,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业开源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合理应用开源技术,建立健全开源技术应用管理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开源生态建设。作为新一代数字普惠银行,四川新网银行(以下简称“新网银行”)始终坚持“技术立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致力于通过应用金融科技,服务普惠大众与实体经济。在该战略的指导下,新网银行积极拥抱开源技术,对内深化构建开源技术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马德伦: 目前金融业有四大特点 第一,金融竞争充分.目前金融机构主体范围越来越大,不仅民营银行、民间金融以及草根金融遍地开花,包括互联网金融的进入也是巨大的标志性事情.据《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互联网金融用户已经达5.7万亿,占互联网用户的87%.小贷公司、村镇银行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地方金融机构诸如: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在2016年1~9月的新增存款市场份额上已经有了非常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P2P网贷资金如何存管,一直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的出台再次受到关注.这部指引究竟为何引发社会各界如此热议? 其实,无论是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还是2016年8月银监会等四部委印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都无一例外地强调,P2P网贷资金应由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存管.接下来,《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是否会在前两项制度的基础上,对银行如何开展P2P网贷资金存管业务作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呢?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金融等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物理边界,传统金融机构受到强烈的冲击.随着两岸金融合作的深化,互设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也随之开始了两岸互通型校校企金融人才的培养.在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人才奇缺,加强培养出符合两岸市场需求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5.
当今是互联时代发展的浪潮,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也越来越大。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并正在悄然改变和重塑现有金融体系和服务。本文通过对当今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的洪流,似乎已经从以P2P网络借贷平台跑路,转向传统金融机构改进升级、互联网企业积极进军金融业.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发现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已经有所动作,互联网企业也不断向金融牌照发起冲刺.那么,谁会笑到最后?真正的融合什么时候出现? 不同背景的从业者有着不同看法.金融出身者认为IT出身者不懂风控,介入金融属于自寻死路;IT出身者咬住自己符合政策和潮流,认为自己是互联网金融的主力军.笔者认为,持牌机构和非持牌机构的作用和法律定位不同,各执一词的本质还是因为出发点不同,价值排序和评价体系不同.无论金融还是互联网,都是手段同时也都是目的,并无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依托于云计算、搜索引擎、移动支付和社交网路等互联网工具,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在运行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必须对其加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知识窗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P2P网络借贷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的重要形式,以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灵活性,低廉的操作成本,越来越得到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用户的青睐,其业务内容已经从早期的借贷信息发布和交易撮合向其它借贷和金融服务范畴发展,其服务形式、交易模式、风险控制方法也不断变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逐渐深入,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有利补充。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P2P网络借贷企业的调研,从P2P业务所面临的问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消极和积极因素,客户需求和政策影响等内容出发,对P2P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互联网对传统金融行业的颠覆已深入骨血。目前多家银行已开始试水直销业务,例如"快贷""闪电贷"等基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的贷款产品。然而"面签"这道无法逾越的红线对于传统银行发展的束缚已经越来越明显。1月8日,央行下发《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银行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未来商业银行有望打破面签的规则,银行不仅能通过互联网直接获得客户,贷款、理财业务等也都有望转向线上以降低营业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