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长艳  赵建新 《经济师》1998,(11):57-57
要保证今年8%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离不开终端消费品的市场实现。而在国内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城市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刺激市场需求,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对于9亿农村人口的消费市场不容忽视。因此深入分析农民的消费特点,以及启动农村市场的制约因素,并...  相似文献   

2.
我国消费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我国的消费品市场有了很大发展 ,并逐步走向成熟。从供求关系来看 ,中国消费品市场经过近 2 0年来的高速增长和量变积累 ,消费品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大部分消费品已经达到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一些体制性障碍等因素的限制 ,新的较高水平的购买力尚未形成 ,因而对某些较高档次的发展型和潜在型需求尚不能形成有效需求 ,使绝大多数商品不同程度地出现供过于求或相对过剩的局面。这种现象表明 ,中国消费品市场的买方市场格局已经…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局网站消息,统计局发布了《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4.8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4万亿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16.1%。商品供应日益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十六大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陕速增长,供应市场的商品品种、数量增多,质量档次明显提高。市场上吃、穿、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极大地满足了居民多层次、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当前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系不完善、规划滞后、监管不到位和缺少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商品等突出问题,认为一要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监督检查,二要立足优势发展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三要着力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网络。  相似文献   

5.
中部地区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三农"问题最为复杂和最为集中的区域。建设该地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是解决该地区"三农"问题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中部地区当前农村消费品、农产品和农资商品三个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该地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很多消费品可划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根据市场上销售商品的档次,市场可分为高档品、中档品和低档品市场。由于信息不完全,我国的中档品市场有不断向低档品市场退化的趋势,导致市场结构二元化。二元市场结构降低了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减少了中档品的消费,因此,完善中档品市场可以增加消费,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7.
一、一季度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今年以来,吉林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8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消费品市场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新型零售业态与餐饮业保持较快增长。在整个消费品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各种新型销售业态和餐饮业独树一帜,保持较快增长。连锁超市、专卖店和仓储购物中心迅猛发展,以其优质的服务、稳定的质量和适中的价格吸引了大多数低收入居民。二是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仍低于城市。在城市市场相对饱和之后,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农村商品市场(以下简称农村市场)的需求潜力已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如何开拓农村市场的问题在报刊上讨论得如火如荼,但农村市场营销研究相对薄弱。企业要有效地开拓农村市场,研究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市场的营销策略已刻不容缓。影响农村市场营销的问题在哪里?1...  相似文献   

9.
消费品购买力,是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在零售市场上购买生活消费品的货币总额。它反映了市场上对生活消费品的需求总量。研究市场供需平衡,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只有一个需求总额是不够的,必须了解消费品的需求构成,也就是消费品购买力的投向。所谓消费品购买力的投向,就是指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用货币向市场购买吃、穿、用、烧、住等各类生活消费品的分配比例及其内部的构成。它反映了市场上对各类商品的需求情况和各类商品间的相互比例关系。因此,它是安排市场,合理组织和分配商品货源,平衡市场供需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自20世纪初投入工业生产以来,作为吸附材料,在环保、食品、轻工、医药等行业的用量越来越大,在催化剂及其载体方面也有广泛应用。我国活性炭产量近年增长很快,但绝大部分为低档次品种,高档次品种尤其是一些新类型品种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共至是空白。活性炭行业没有一个统一的业内机构去指导市场,活性炭厂家各自为战,大多实行低档次路线,通过庞大的产量来占领市场。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一方面我国低档次活性炭产品出口量大增,其中有些成了国外高技术公司的廉价“原料”:另一方面高级活性炭进口量却大幅飙升,近年来,国内厂家逐渐认识到只有走高档次产品路线,增加品种,不断满足国内外市场的新的需求,才能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教授阎旭临最近在新疆德汇集团举办的“中西亚市场论坛”上说,经过十多年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中亚各国消费品严重短缺的情况已经缓解,市场上对中高档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欧美、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凭借出口产品的品牌优势,抢夺和占领中亚主流消费品市场。而中国出口中亚的商品虽然数量颇多,  相似文献   

12.
张锐 《经济问题》1991,(9):19-22
从实际运作来看,目前农村市场疲软可供考查的指标是多方面的,但最能说明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社会商品零售额持续负增长。资料表明,自1990年6月开始,我国居民消费品零售额月均以1.6%左右速度开始回升;城市消费品的零售市场目前已经扭转了销售额负增长  相似文献   

13.
终端的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厂家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广袤的农村市场的终端建设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城市市场终端竞争接近饱和、厂家利润逐渐削薄并向强势终端转移的状况下,决胜农村终端就显的更意义深远。本文首先从探求农村居民消费和心理需求出发,接着对农村消费品市场、农村居民主要食品消费结构结合历史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预测,旨在说明开拓农村终端的时机已经成熟,倡导成熟的厂家在完善城市终端的同时,及时铺设农村市场终端以求得企业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桂英 《经济论坛》1998,(18):16-17
商品供给充足,但消费环境欠佳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农村市场的商品供给比较充足,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但由于农村消费环境欠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农村消费环境欠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  相似文献   

15.
开拓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莉 《经济经纬》2001,(1):82-84
目前我国经济仍面临着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困难,人们普遍把希望寄托在农村市场上,而农村消费需求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要提高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还存在多种多样的障碍。针对这些障碍,企业需要研究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消费需求的形式有两个条件,一是消费者对商品有欲望,二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虽有欲望,但没有货币来支持,就不能算作需求。就我国目前广大农村市场来看,农村居民有强烈的购买消费欲望,然而却缺乏相应的购买能力,因为农村居民纯收入相对城市居民来说一直很低,这从现实上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1-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最大障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有大幅增长,但是这种增长的速度近几年来明显放慢,1997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只比上一年增长4-6%。大大低于前几年的…  相似文献   

17.
姜洋 《资本市场》2014,(9):10-10
<正>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加大拓展期货市场力度,着力优化市场体系结构,促进场内场外市场协调发展,建设一个与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相匹配、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竞争力强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一是大力推动市场创新发展。一方面,要扎实推进国际化原油期货市场建设,争取年内推出原油期货。配合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推出其他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研究发展商品期权、商品指数、碳排放权等新交易工具。加大宜农期货品种的研发上市工作,积极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  相似文献   

18.
刘天祥 《现代财经》2001,21(11):47-51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商品市场结构与农村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趋势之比相对滞后,应当从市场的所有制结构调整,市场的业态结构,市场功能结构,市场的规模结构等方面加大调整的力度,并通过调整商品市场结构,拉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经纪人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东敏 《江南论坛》2006,(11):28-29
一、农村青年经纪人是农民与市场沟通的桥梁 农村青年经纪人活跃在农产品销售的物流中.将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城镇市场,既满足了城里人的需求,丰富了城市市场,又为农民出售自己的商品,开辟更多渠道;同时,他们还将需求信息、市场价格、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带回农村.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戴斌 《发展研究》2008,(5):65-66
新世纪以来,福建消费品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商品供应充裕,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亮点频现,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繁荣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新世纪以来福建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