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危机区,如果只求规模开发资源,对生态环境不认真保护、治理和建设,就可能会使西部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最终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生态、人口和社会无法协调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也将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期的必然选择,是人类从以往过失造成的严重后果中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后所选择的正确道路,它关系到社会进步和人类的生存。对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和相对重要的玉树地区来说,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张唯实 《发展》2006,(5):39-40
人口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我国西部地区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6%,拥有人口2.8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3%。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本身的增长固然很重要,而适当地控制人口增长和逐步提高人口素质也至关重要。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做了…  相似文献   

4.
对贫困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交互影响的探讨费世宏,袁丽,刘复军人口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是贫困地区社会进步的前提,也是其面临的难题。贫困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客观上来源于资源的贫乏和人口的巨大压力,主观上来自发展趋向的非理性设计。由于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5.
练兴常 《宁波通讯》2005,(11):28-29
人口、环境、资源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问题。环境问题是这三个问题中最现实、最突出的问题.经济的无序发展、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各类生物的生存环境。因此,必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建设碧海生意和绿色港湾,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海鲜食品.促连海洋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环境保护工作,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明确界定了环境保护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六大把环境质量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指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  相似文献   

7.
农村人力资源是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农村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面系统地掌握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就业和流动状况,对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此仅就地域为人口划分依据,对开平区农村人口及劳动力进行调查分析,为我区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山经济》2009,(12):1-1
绿色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增长是指在一定区域综合分析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平衡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需要的增长方式。绿色增长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首先,绿色增长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注定要成为无本之木。  相似文献   

9.
《宁波经济》2005,(5):22-24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出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过去提的“勤俭建国”相比,从内涵上来讲更广泛,它不仅仅强调节约,而且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的战略。它要求发展的层次更高,就是要求我们用有限的或者小量的资源消耗,尽可能地实现循环利用,来保证社会的需要。培养人们有资源节约的观念,和节约资源的内涵。从而可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资源和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的关系,推动社会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度利用、生态环境变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张薰华 《特区经济》1997,(11):19-20
<正>可持续发展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要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社会经济能健康而持续地发展。为此,农村和城市,都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布署各方面工作。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个地域的小环境,它涉及全球范围的环境。环境所提供资源散布世界各地,有的可以更新,有的则会耗竭,来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及其代谢物成为三废,使可更新资源也不能更新,终而又毁了资源本身,并扩散到全球。过剩人口也散布世界各地,人口的量大质低,在破坏农村环境之后,又流向城市,增加城市人口的压力,使城市环境难以生态化。  相似文献   

11.
杨林  吕磊 《发展》2008,(5):39-40
一、引言人口发展既是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中长期区域发展规划本身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00-2005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概况,从多个经济指标分析和探讨凉州区的主要人口经济问题,并研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的变化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疆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滞后,人口增长过快。本文以人口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主线,分析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协调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唐山经济》2005,(1):1-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推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唐山作为老传统工业基地,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好,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根据唐山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实际,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张瑜 《魅力中国》2014,(8):256-256
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当然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一致,以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间的矛盾--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制约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提出新疆生态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金缺乏、及制度创新滞后等之间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获批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引起社会各界关注。“两型社会”配套综合改革试验区,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7.
宋新欣 《中国城市经济》2010,(5):171-171,156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立足宁夏实际,研究和探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重大战略和政策取向,对缓解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矛盾,促进宁夏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宁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宁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应该思考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分析了广西区各岩溶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在综合分析岩溶区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大资源观理论,提出导致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社会、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199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了规模史无前例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研究和制订了21世纪全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战备。共同认为“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持续发展是中华民族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首先是从环境保护政策领域开始的.是在总结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20多年实践经验.吸取了国际社会的新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