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德刚  田芸 《山东经济》2010,26(1):131-135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农业、乡村社区与旅游业交叉渗透的新业态旅游方式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但其深化发展受到了土地制度的制约,体现出农村土地使用的分散性与旅游经营的集中性要求的矛盾。因此,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关于土地流转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本文通过在指导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实践的三种土地流转模式的理论探讨,试图总结出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流转具有借鉴意义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的重要工作。面对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实施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实践中,土地流转仍然存在着土地流转后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土地流转后社会保障功能缺失和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尝试从土地流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角度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希望在未来能够对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魏薇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7):80-83
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在投融资机制创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稳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推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明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战略实践。文章基于新农村建设,研究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土地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在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巨大。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应用使得我国土地规模经营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然而由于农村土地流转过程存在众多问题,而这无疑会给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深入研究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土地规模经营,基于土地流转问题设计针对性的策略,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为土地规模经营夯实基础已成"当务之急"。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与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梳理土地利用研究现状有利于乡村旅游新业态的蓬勃健康发展。利用文献回顾法和归纳法从旅游用地分类体系的探索、土地整治与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用地管理机制、农村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析已有文献的研究现状。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迈向新阶段,未来的研究不仅要从现有土地制度框架中深入探讨乡村旅游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机制,还要从土地供应根源上分析旅游用地分类的政策可行性以及乡村旅游新型供地方式的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潍坊市寒亭区为例,探索研究城市郊区地带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空间重构,研究发现:(1)寒亭区乡村旅游发展本质上可看作一个行动者网络空间,它由各区镇政府部门、乡村旅游经营者、城乡游客等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构成行动者网络,经过关键行动者主导推动和网络转译,引发的乡村社会物质空间转型和重构效应。(2)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的行动者通过转译重构了乡村物质社会空间,在城镇化、工业化演进过程中构建出新的发展空间——城郊乡村旅游集群,使乡村经营者与城市居民以休闲游憩为连接和触媒,诱发功能结构、物质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及权力结构转变等重构效应,避免了乡村凋敝和空心化的进一步加剧。(3)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解决发展问题与阻碍的关键举措有增强农民产业化经营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探索土地流转机制等重大行动。(4)从寒亭区乡村旅游行动者网络出现的异议来看,城镇化、工业化对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巨大,进一步开发寒亭区乡村旅游要充分尊重城郊乡村旅游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快乡村旅游高级化的进程,逐步把成熟的寒亭区乡村旅游功能区变成城市休闲区,变乡村旅游地为城市旅游地。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是农业资源大省,如何利用丰富的农业基础进行有效的乡村旅游开发将是解决区域三农问题的又一蹊径。湖北钟祥市彭敦生态旅游区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之一,在农业产业化和土地流转制度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旅游产品价值链不完善、形式单一等症结,也是湖北省开发乡村旅游中存在的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据此,本文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旅游资源开发方面提出几点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8.
祁店村做好土地流转入股大文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现代设施林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延长高效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价值链,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带动普通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流转现象日益普遍,流转模式不断创新。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形势来看,土地流转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若不正视并解决,必将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以农业大省——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规模小、时间短,流转机制不健全和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进行分析,借鉴日本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优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加快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搭建,积极培育规范化土地流转市场;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土地流转相关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文章以在中国知网平台检索到的2012~2017年五年来"乡村旅游"为题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综述对象,对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并对乡村旅游的热点问题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转型升级等进行分析和综述,最后指出我国的乡村旅游研究趋势。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后续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治理这些问题,需要做到,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建立"大管理"机制;加大对乡村旅游环境的保护;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产品等。  相似文献   

12.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人地钱"的问题,其中关键的是要理顺农村产权交易。落稳这枚棋子,乡村振兴就能全盘皆活。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各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需求明显增长,许多地方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提供了有效服务。  相似文献   

13.
浅析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散的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土地流转市场问题受到关注和重视。文章以此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宣传不到位、流转程序尚不规范、流转机构不健全、失地农民保障等问题;第二部分总结通过加大土地流转政策宣传,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培育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法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制定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张强 《魅力中国》2014,(22):51-51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核心关键。本文阐述了土地流转的必要性,介绍了土地流转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的对策措施,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龙书碧 《魅力中国》2014,(27):289-29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在我国农村兴起,但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仍然有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土地征收制度不合理、土地调整频繁、土地登记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价格不合理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征地程序、限制土地调整对象、强化登记的法律效力、建立合理的土地定价机制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少地方政府将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乡村旅游活动快速在各地发展起来。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为例,对影响乡村旅游开发的政策、土地、开发模式及人才主要因素进行探讨,对政府指导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正处于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土地流转制度的转型期。小岗村作为农村土地改革第一村,目前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产能,发展村域经济,造福农民。同时,小岗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一些棘手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发展较早且各具特色,在法规制度、经营管理、活动策划、品牌营销等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本文以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为例,介绍其发展历程及举措,并针对我国大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粗放式开发、农民参与度不足以及运营管理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基底,树立永续的发展观念;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打造主题情节式体验;以品质服务为保障,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民自治为主体,构建多方协作的运营模式"的乡村旅游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村农作物耕、种、收过程已经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强度,所需劳动力不断减少,面对此种状况我国提出土地流转集中种植的政策,有利于农业种植长远发展。土地流转过程中在农村土地承包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缺乏妥善管理。文章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探讨,并着重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促进土地流转过程的合法、合规化,确保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冬娥 《改革与战略》2009,25(4):108-111
面对我国日益升温的乡村旅游热,文章从认识乡村旅游的涵义和特点入手,针对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法律制度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探索了加强我国乡村旅游法制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