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动谋在先——国外3G运营准备工作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3G如火如荼 自2001年日本移动运营商DoCoMo采用WCDMA运营全球第一张3G网开始.至今已五年有余.曾经曲曲折折.几度柳暗花明。如今.3G在全球如风卷残云.发展如火如茶。截至2006年2月.全球共有194家3G商用运营商在84个国家开展3G业务.各种3G网络已经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地区.全球陆地覆盖面积已超过75%;154家3G终端提供商提供873款各类3G终端.用户数达266亿户。  相似文献   

2.
无线上网卡作为3G最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业务,已成为国内外3G运营商竞争的焦点。英国作为最成熟的3G市场,其3G运营商的无线上网卡产品策略的确有值得学习与借鉴之处。以下介绍英国4家3G运营商Vodafone、02、Orange、T—Mobile的无线上网卡产品,以期为我国移动运营商的无线上网卡产品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3G运营商来说,计划引入的3G必须是快速、经济的,而且能提供高质量的3G业务。这些因素可使运营商及时开通3G服务,优化整体商业运营。  相似文献   

4.
我国移动运营商的3G业务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耀华 《当代通信》2006,13(7):33-35
随着信息产业部有关官员的数次表态,3G牌照的发放日期已日益临近,3G时代的真正到来已为时不远。可以预见,随着牌照的发放,国内各大移动运营商将在最短的时间里建成3G网络,积极开展3G业务,以尽早争夺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5.
国外3G业务的定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运营商在不同资费管制环境下的3G业务定价策略进行分析,我们试图发现在不同资费管制环境下.处于不同市场地位的3G运营商(原经营移动业务的3G运营商和新进入的3G运营商)对其3G业务进行定价的规律.进而为新兴3G运营商3G业务的定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终端定制:固网运营商备战3G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终端产业链应有效互动 随着国内3G牌照发放的日益临近,3G越来越成为国内通信界和媒体关注的焦点。无论设备制造商,还是运营商甚至政府都希望能够抓住这次3G新的发展机遇。在3G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刻,如何正确认识3G的发展前景并策动3G产业链的发展和3G业务的真正实施,是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面临的新挑战.更是中国信息产业界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3G技术先进、市场诱人,虽然我国的3G牌照尚未发放,但各运营商都针对3G未来的发展在战略上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比如通过各种研讨会,探索3G技术,业务与应用发展的新方向等。为了在未来数以千亿计的市场蛋糕中切下最大的一块,电信运营商们面对箭在弦上的3G牌照,纷纷厉兵秣马,对他们来说,输掉3G就等于输掉未来,而人才是3G起跑的关键。对于有志成为能够提供整网解决方案的电信运营商而言,未来的市场竞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从人力资源规划入手迎接3G的到来,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紧迫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启动3G后,全行业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在3G时代,运营商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尽管同2G相比3G的带宽有了很大提高,可是如果没有相应的业务,3G只能沦落为简单的互联网接人通道,而不能给运营商带来与成本相匹配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中国电信市场“三国演义”时代正式到来。如今三家运营商均铺天盖地开展了3G品牌爆炸式宣传.炒热了3G市场,而这仅仅是运营商3G营销的第一步.目的是率先在3G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起一种相濡以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信部表示3G资费标准与2G保持一致,国内三大运营商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3G资费标准。在3G时代,消费者对于运营商有更大的用户黏性,对于3G资费的高低也更为敏感。在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分析日本和韩国3G资费标准,提出对于中国运营商未来资费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运营商尤其是对在2G网络下已建立客户品牌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说,重新建立3G客户品牌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不建立3G客户品牌.并不意味着不对3G客户进行细分。在3G发展过程中.对3G客户进行有效细分将有利于运营商采取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全面带动3G市场的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3G牌照的发放,三大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但与声势浩大的3G广告宣传相比,3G用户的发展却不尽如入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点:资费偏离、终端缺乏、应用太少、网络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3G,背负着无线运营商的诸多期望,因为3G采用的是高容量、低成本的基础设备,能满足运营商降低成本的需求。由此可以说,如果某家运营商获得了3G频谱,就意味着他在即将到来的竞争中已取得了先期成功。日本的3G开展总体上看是成功的,而在欧洲,由于3G的基础设备成本较低,已有少数运营商开始率先提供3G话音业务。考虑到其3G话音业务的成本比2G话音业务的成本要低,他们准备首先在话音业务方面挑起3G应用与2G服务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4.
随着4G时代的到来,2014年将是通信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年。目前,继中国移动4G商用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也正在加快4G网络建设,并计划于近期开通运营。同时我们也看到,各运营商通过前期的不懈努力,已经分别建成了覆盖较为完善的3G网络,并形成了较大的用户规模。以西安联通为例,在过去的5年里,3G用户数每年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已积累了100多万的优质3G用户,2013年3G业务收入增幅接近60%,收入占比超过50%,成为西安联通的第一大业务。可以预见,虽然4G是当前最热的关键词,但3G仍将是运营商一段时期内一项重要的支柱性业务。我们也注意到,经过前几年的高速激增发展,目前已出现了3G用户增速放缓的趋势,用户维系压力日益加大,这要求运营商不仅要有能打下江山的能力,也要有守住江山的能力。对于西安联通来说,在2014年的收入预算中,75%将来自于存量收入,25%来自于增量收入。在增量收入中,又有一半来自于存量用户的价值提升。可以说,维系成效将决定今后运营商的格局。那么,如何有效维系存量客户,已成为摆在运营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南方都市报     
3G时代运营商渠道争夺加剧 2G时代.运营商的销售渠道多集中在营业厅或手机连锁卖场。而进入3G时代,运营商转向与家电连锁甚至大型连锁超市联手。如广东联通将在家乐福店内提供全业务服务.同时销售3G手机。8月初.中国联通宣布与百思买中国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后者所有专营店内引入联通3G业务.这也是联通的3G业务首次进入全球最大的3G连锁零售渠道。  相似文献   

16.
李坤 《当代通信》2005,(24):32-34
随着国内电信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电信业逐渐复苏,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3G牌照发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业界较普遍的看法是,由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要向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和游客提供3G服务,加上中国电信运营商进行整合等因素,3G牌照的发放已不会太远了。虽然与业界的期望值相比3G的上马可算得上姗姗来迟,但当3G时代真的来到时,电信运营商和电信产业价值链的上各个环节,如移动通信运营商、电信设备制造商和移动增值业务运营商真的已经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了吗?  相似文献   

17.
雷震洲 《当代通信》2004,(22):60-62
目前,除了日本与韩国以外,多数国家的3G还没有进入大规模商用期。我国的3G正在对来自国内外厂商的3G设备进行现场网络试验,迄今尚未颁发频率许可证。究其原因除了设备欠成熟、市场需培育外,实际上任何经营3G的传统运营商或新兴的纯3G运营商都面临着网络与市场的挑战。例如,它们都需要为3G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又面临在尽可能短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信建设》2004,16(8):58-59
3G在全世界人们的关注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全球现已有43个商用的WCDMA网络,预计到今年底将有60个左右的WCDMA网络投入商用。3G用户的数量增长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3G网络的现网运行为运营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3G的设备也不断的成熟。诺基亚一直专注于WCDMA网络的研究、设备的供应和服务的提供,成为了世界领先的WCDMA供应商。在全球已商用的43个WCDMA网络中,有19个网络是由诺基亚提供的设备。诺基亚在与3G运营商的  相似文献   

19.
胡海波 《当代通信》2006,13(7):24-27
2005年3G发展回顾 (1)许可证和商用网络 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全球共颁发了155张3G许可证,其中包括加拿大的5张PCS3G许可证。但是由于一些已获得许可证的公司将许可证退还给了政府。所以,目前实际由公司持有的有效3G许可证只有145张。在这145张3G许可证中.选择WQDMA的有155个运营商,cdma2000的有4家运营商,另外还有加拿大的5张PC8和澳大利亚的CKW Wirless公司的i—BUEST系统。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3G已箭在弦上,如何参与3G时代的竞争是目前运营商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可以预见,未来3G市场的激烈竞争将使得运营商不可能再享受以前有网不愁吃的日子。变化莫测的价格战会使原本高回报的话音业务的利润大幅下降。同时,新产品高失败率的特点又使得新的数据业务未必获得市场认可。在这一背景下,运营商必须思考应该如何建立竞争优势和拥有怎样的能力,方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