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阳光体育”运动推出的目的是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闾军 《西部大开发》2009,(12):84-85
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学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中学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南京市高中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态度、活动项目、锻炼时间、活动的场地器材以及课外活动管理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南京是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一些问题,目的在于更好的高中生提供更丰富多采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为继续深化南京市高中学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庞俊虎 《魅力中国》2014,(3):158-158
体育课外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对体育的爱好和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实施素质教育,端正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针对东北师范大学学生闲暇时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建议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学校应更加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积极创造优越的场地条件,不断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凤栓 《魅力中国》2014,(8):244-244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关键环节。体育锻炼的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日月积累的,作为高校的体育锻炼教学,它对于我们的体育锻炼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如何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作用,才能更好地使学校体育切实有效地为终身体育服务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深入研究学校体育改革的定向问题,处理好与终身体育发展关系。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郭威 《西部大开发》2011,(1):193-194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和个体发展需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提倡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愿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对一定事物带有一种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技术的驱动力之一。在体育教育和活动中,体育兴趣最能反映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积极性,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兴趣浓厚,就会积极参与体育课,从中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自觉养成正确锻炼身体的习惯一通过对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本方式方法,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溶于体育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自觉参与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7.
尹晓娟 《魅力中国》2014,(10):228-228
体育游戏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对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实现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体育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魏东风 《魅力中国》2010,(36):48-48
终身体育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内容,学生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后几十年,仍能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首先应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中学生处在12—15岁年龄段,是从学龄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培养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如果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得不好,如脊柱侧弯、驼背、呼吸机能差等等,到了成年以后往往无法弥补,而成为终身的缺陷。所以,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的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一环,是人们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李文安 《魅力中国》2013,(32):274-274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它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重要基地。新世纪对我们国家来说充满机遇和挑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有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0.
韩志庭 《魅力中国》2011,(17):162-162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决定在全国各级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该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演绎法等,对开封市小学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呼吁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对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汤亮 《魅力中国》2010,(2):82-82
体育是伴随人的终身教育、健康愉快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终身体育思想它不单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活动,而是着重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能否使其终身受益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强 《魅力中国》2010,(8):159-159
在全面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和终身体育思想在学校的传播,学校体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是衡量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正确有效地运用讲解示范,提高体育教学课堂效率,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动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科学化在竞技体育学校培养国家竞技后备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化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的合作团队,体育学院(大学)对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在教学、科研、韧l练方面有重要促进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猛 《魅力中国》2013,(10):317-317
按照国家对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就是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以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于是,学校体育教学如何能够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寻找改进方法,为基层中学体育教师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作为大、中专学生最终阶段的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运动成绩,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一大批体育骨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体育教育需要转变认识观、教师观、教材观、器材观、课堂教学观等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6.
韩殿庆 《魅力中国》2013,(29):267-267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教育过程。由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各国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将美育列入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之中。芬兰明确提出“体育可以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兰提出学校体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轻快,优美地进行运动”。英国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内容。原苏联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外表整洁,举止端庄”。  相似文献   

17.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18.
王凯  孙亚杰 《魅力中国》2014,(2):263-263
社会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大集体。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调节功能。体育活动能促使人们达到对社会环境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良好的社会适应状态是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社会身份,因而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标志,社会环境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其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从幼儿开始的自然人,经过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的社会人。体育活动对提高人的社会健康水平,成为社会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人们在体育活动或竞赛当中,既有互相协作配合,又存在相互竞争,又必须遵守一定规则进行比赛活动,这种在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交往合作、竞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中去,有利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邓江 《魅力中国》2014,(13):220-220
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对成都市七中万达学校和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为案例作了实践和理论上的探索。为其他学校全面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改善各个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胡维央 《魅力中国》2014,(9):241-241
着眼于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现在人们不仅把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因此,在当前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同时,必须认真研究体育教学中实践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探索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