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张芳华 《黑河学刊》2004,(2):99-100
一篇课文,与其由老师解剖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倒不如交给学生,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以文学的、文化的、审美的眼光去接受、去感悟、去研究,从中寻找可以融入自我的东西,由他们去开拓更为广阔的理解空间.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巧妙的诱导,激发学生的思,品味作品的韵,领悟作品的神,探究作品的美.  相似文献   

2.
王锦良 《魅力中国》2011,(9):100-100
在古诗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正确选择和运用好语文教材,又要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尤其注重对教材的建构,通过自我建构和重构教材,让学生充分领回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艺术特色。通过有效阅读方法探索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智成 《魅力中国》2013,(16):152-152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起新的品质的过程。《品德与社会》课程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冉照存  郑怡 《中国西部》2014,(41):80-81
<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诵读训练,是增强学生表达能力、丰富学生词汇、学好语文的根本基础。绘声绘色的诵读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乐趣,引发共鸣,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教学模式。因此,做好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制定完整的诵读计划好的作品是可以让人百读不厌,令人神往的。在诵读时教师要与作者同心而语,设身处地地去品味文章的景与情,做到口到心到,透过字里行间去领会作品的深层含义,达到对作品真谛的理解,以此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智慧和精神。  相似文献   

5.
"Photoshop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内容丰富,基本概念、基本工具繁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模仿书本做出一些图例只是Photoshop的初级教学目标,而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让他们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思想.  相似文献   

6.
音乐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并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因而学生对音乐课是情有独钟的.但由于老师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音乐的美妙与神奇,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呢?我认为只有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才能让学生放飞心情,在欢快和谐的气氛下积极的投入到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当中,去深刻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表现音乐.并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使他们更加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并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学》这门课的教学指导思想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可见,科学课的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们将来进初中、高中以后关于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对小学科学教师来说,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科学,乐于去学习,乐于去探究,比学到多少高深的科学知识要重要的多。  相似文献   

8.
正旅行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你可以去发现,去体验,去深入了解,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多不一样的人,他们在用五花八门的方式生活着,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价值观,让理解他们的人有共鸣,不理解他们的人有话题。不旅行,就无法遇见他们。初识迪拜:重要的交通枢纽这次旅行选择的目的地是迪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由迪拜、阿布扎比、沙迦、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哈伊马角和阿治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用教材培养学生感受美的情趣;第二,开设阅读课,培养学生鉴赏美的情趣;第三,利用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创造美。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  相似文献   

11.
赵坤英 《魅力中国》2010,(12):45-45
教师要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尽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实践中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王春慧 《魅力中国》2014,(9):130-130
在小学数学课上,学生主动提问的次数非常少,他们宁愿回答老师的问题,也不愿意自己提出问题,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提问。但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李政道博士也曾经说过:“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让他们的思维更开阔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尝试。  相似文献   

13.
卢琪 《魅力中国》2010,(8X):100-100
音乐是表现人们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形成艺术,是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教学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让奇妙的音乐语言去感化他们,触动他们的心弦。  相似文献   

14.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毕业考核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充分体现他们的"一技之长"。为此,可以采取写毕业论文、写调查报告、写实习总结、搞创新设计、写创业方案、搞小发明、做实物作品、考取社会行业证书、获取省级或全国大赛奖项、获取专利等形式任选其一。这样有利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殊才能,以避免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浪费在他们不善长或不感兴趣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形式上去。  相似文献   

15.
张伊丹 《魅力中国》2010,(10):196-196
近几年,我多从事的是中高段的语文教学,经常听到老师们谈论,现在的语文不好教,孩子越大,课堂越沉闷,课上起来特别的累。怎么回事呢?如何在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中澈活学生这个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乐于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大胆地发现?我认为只有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开放教材,开放生活,开放学生,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与文本、与生活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16.
在挫折面前,大多数人都会停下脚步,因为挫折来临的第一个信号就足以让他们失去勇气;而另一些人则能够下定决心,去开辟一条新路径。《恰到好处的挫折》是拿破仑·希尔基金会推出的最新作品,书中汇集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取得的最大成功与他们遭受的最大挫折仅有一步之遥。我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放慢脚步、喘口气并采用新视角,我们就有多大机会去从挫折中找到机会。这些故事还告诉我们,人生由一个又一个的意外构成,而应对这些意外的方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并将最终决定我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17.
寻踪老济南     
我经常带着朋友和学生去寻觅印象中的济南。掩映在熙攘繁华景象之后的济南老城的独特韵味让他们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8.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性见解,而全球史观则是世界研究的主要理论之一。它要求我们用全人类和全球整体性的观念去研究世界历史,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空间和地域中去解读历史。根据全球史观的说法,世界各个国家都是由最初的隔绝然后走向整体,运用全球史观去解读历史,有利于树立学生的大局观念,让他们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学习历史。本文主要概述了全球史观的定义,以及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并探讨了将"全球史观"渗透到历史教学活动中、用全球史观帮助学生构建新的世界史体系、评价历史事件和现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特区经济》2008,(7):F0002-F0002
"40多年前,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成千上万的城市学生们在那场运动中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今天,我就突发其想,想建一个‘明骏知青村’,让老年人到农村去,当然,他们不是去吃苦受罪,而是去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田园悠闲生活。"——香港明骏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赖达雄  相似文献   

20.
“雷锋精神永在”征文赛项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峰精神、精髓和时代内涵,学习雷峰和身边先进人物,争做新时代雷峰精神践行者。我们特别摘选了部分优秀获奖作品,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们的作品,感受他们对于雷峰精神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