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小金 《商》2014,(12):224-225
本文基于中部六省(2003-2011)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有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引起就业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是产值变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0—2008年的样本数据,分别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度的角度,对河南省与其他中部省份进行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与其他中部省份相比,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其增加值比重较低、第三产业就业率低、整体就业结构偏离度较高。充分说明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对于增加就业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就业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既要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也须实现就业结构调整,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保证老工业基地调整取得成功。分析辽宁老工业基地就业状况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全面刻画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就业结构情况,提出了若干就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既要强调产业结构调整,也须实现就业结构调整,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能保证老工业基地调整取得成功.分析辽宁老工业基地就业状况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全面刻画了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就业结构情况,提出了若干就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通过含有工具变量的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进入整体上提高了服务业企业女性就业占比和高技能就业占比,并有利于改善就业市场的性别和技能结构失衡,多种方案均得到稳健的估计结果。细致来看,外资进入改善了中低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性别结构,恶化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就业性别结构,且对高技术服务业就业技能结构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分地区的研究也发现,外资进入对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就业性别结构和技能结构的改善作用均大于东部地区。上述结论表明协同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就业优先战略是优化就业结构、破解就业难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须重视流通业在促进就业增长中的特殊贡献。对全国和中部地区的对比分析表明,流通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就业吸纳作用凸显,而在中部地区其就业贡献相对于产值贡献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结构偏离。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中部地区2003-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经济增长及城镇化未能有效带动就业增长的情况下,流通业发展是促进中部地区就业增长的有效产业因素,但依然面临弹性不足的问题。推动中部地区流通业就业效应的发挥,应将流通产业的结构调整视为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我国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通过对转型期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数据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是影响中国就业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分析了产生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最后就产业结构方面的障碍提出了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来,国内就业形势一直很严峻,如何调整就业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论述了实际汇率、对外贸易对我国三次产业就业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对第一、第二产业就业形势没有影响,但是长期内扩大了第三产业就业结构;进出口贸易短期内迅速扩大第一、第二产业就业结构,从长期来看,对第二产业依然保持着稳定的影响趋势。同时,对于第一、第二产业,进出口贸易对就业结构的影响远大于人民币汇率对就业的影响,而第三产业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根据就业相关系数、就业弹性系数的变化特征,对威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威海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程度在降低,产业增长的就业吸纳力在下降。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促进威海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高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慕慧娟  崔光莲 《商业时代》2015,(11):135-137
本文从动态的角度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转变过程中,产业-就业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做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其中第二产业产值与就业存在负相关。文章采用就业弹性、扩张性就业弹性以及结构偏离度分析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发现新疆产业-就业结构之间是失衡的。新疆第一、第三产业呈收缩的趋势,导致第一产业存在过多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就业吸纳能力,但吸纳能力有限;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好,但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因此,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就业结构、就业环境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并导致失业人数呈攀升趋势,就业、再就业问题凸显出来。应大力调整就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升就业弹性,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以防止就业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2.
陈丹红 《商业时代》2008,(13):102-104
就业结构的调整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促进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辽宁省为例,运用就业弹性理论对经济发展与就业拉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贸易方式已经显示出较大的负面作用,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国,出口对就业的影响再次提上议题。本文利用2000-2007年持续存活的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企业出口对就业结构、就业总规模、技术工人就业规模、非技术工人就业规模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出口并不支持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贸易对就业的筛选机制,出口带来两类工人就业规模扩大的同时,降低了技术工人的就业比例,恶化了工人的就业结构。而且高技术企业、港澳台外的其他外资企业、泛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受影响尤其明显。这一结论有助于我们从出口的福利效应角度来调整和部署正在转型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5.
按照配第-克拉克原理,在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就业结构的变化始终与产业结构变化保持相关性。依据江苏1990-2012年GDP与从业人员数量关系变化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决定劳动者的就业结构。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江苏省应增强区域就业结构的合理与匹配性,调整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同时建立并完善职业院校人才与产业需求拟合的有效机制,形成全方位、覆盖广、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调整区域专业设置布局,进一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明确就业方向,保证就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都市圈农民工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农民工权益缺失严重,而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接纳有着强烈的诉求.为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协调变动,必须解决好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健全京津冀地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农民公共就业信息和服务体系,构建协商互利的新型劳资关系,逐步建立适合农民工需要的终身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了青岛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也为就业结构提供了新的调整和拓展空间。通过建立模型对1988-2010年青岛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合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确立的目标进行预测,得出蓝色经济区产业结构升级应坚持:第一产业重点提升水产渔业的发展水平;在依托海洋低耗能、低排放和高效益的第二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加强高等教育、海洋研发作为金融、法律、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相互影响,就业结构调整方向预测数值应符合蓝色经济产业升级的需求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勇  祁科豪 《商》2016,(4):20-21
新常态经济下我国就业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原因在于经济增长与就业总量矛盾、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矛盾并存。经济发展的变化对就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规律出发,因势利导,对积极应对就业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商》2016,(8)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就业结构调整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攻坚对象。本文结合已有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研究基础,通过对近2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的考察,并对近年来国家去产能、推进城镇化衍生的相关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