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圣飞 《财贸研究》2001,12(1):65-66
<正> 一、西部开发面临的生态困难 1.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除四川盆地外,西部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从分布结构上看,在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左右,而年均蒸发量则高达1200mm以上,在气候干旱和人口增长双重压力下,湖泊水位降低,水面缩小,河流断流干涸;在西南地区,尽管年降水量很高,但由于山高谷深缺乏水利设施,河水利用率低。水是西部开发过程中生态建设必须的首要条件。一方面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另一方面作为黄河中上游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利用粗放,浪费严重,黄河灌区灌溉渠系水利用率只有0.42左右,几乎没有节水灌溉设施;农业  相似文献   

2.
自然地理情况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地区,自然条件差,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27.9mm,而且集中在7~9三个月内,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890mm,境内水资源贫乏,无境外水可调节利用,严重的干旱缺水不仅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而且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饮用水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贺兰山地区水文分析.对贺兰山地区水资源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年降水量的地区变化、时空分布、年际年内变化、水面蒸发、陆地蒸发、干旱程度以及贺兰山东麓代表沟道年径流量变化,历史暴雨洪水发生情况,收集、整理有关水文资料,利用水文分析计算方法,寻求其变化规律.为贺兰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山洪沟道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1-2016年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单位城市的创新指数,从空间分布、空间集聚、空间差距和空间极化四个维度出发,综合采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系统考察了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创新力呈现点-面扩散的不平衡分布态势,创新力空间分布上的东强西弱、南强北弱格局与创新力增速上的东快西慢、南快北慢格局并存;中国城市创新力出现了一定的空间集聚趋势,高-高集聚范围由北向南逐渐延伸;城市创新力具有较高的空间集中度,且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国城市创新力的空间差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演变趋势,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的总体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南方、北方两大地区的总体差距则主要来源于地区内差距;中国城市创新力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横向极化与纵向极化并存,并且纵向极化速度远快于横向极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南省18个城市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以区域经济非均衡性为研究视角,运用波士顿矩阵分析法、年际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从2000-2008年入境旅游分布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地理集中度很高,虽然有逐渐缩小的趋势,但区域的差异梯度很大。据此提出了河南入境旅游业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沛城闸站的自然地理环境状况,在统计了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沛城闸站降水量、蒸发量的年际、年内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对于该地区抗旱防汛、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温度偏高、降水偏少、气候偏干、蒸发偏多、地形复杂是西北内陆河流域最显著的特征,这些导致水资源极度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灌区管理问题重重。致使西北内陆河流域灌区管理出现了上下游用水不公平,工业、农业用水不均衡等问题。目前,怎样高效合理的分配灌区水资源,使西北内陆河流域灌区水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灌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达到和谐统一,科学合理地制定灌区管理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长三角区域财力均等化水平,研究显示长三角区域初次财力分配与财力再分配的差异呈缩小趋势,财力总体差异由区域间差异与发达地区内差异共同贡献;转移支付促进了区域间财力均衡,却未能缩小总体与区域内财力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间财力缺口较大,而较发达地区内的财力分配较均衡。区域财力分配是否均等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为改进长三角区域财力均等化状况,需优化转移支付的地区分布,完善转移支付结构及建立以均衡性税收分享为核心的财力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大陆29个省份(1995—2009)的一次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强度分布的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对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大陆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极化指数与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在多数情况下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演变趋势,即极化指数持续降低而总体基尼系数却在增大。这一方面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分布不断下降的极化程度有利于缓解不同层面高低排放组之间冲突的紧张程度,有助于碳减排政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表明碳排放分布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亟需对高排放地区采取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碳排放在地区间的公平。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大陆29个省份(1995—2009)的一次能源消费数据,构建碳强度分布的ER指数、EGR指数和LU指数,对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大陆二氧化碳排放分布的空间极化程度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极化指数与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在多数情况下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演变趋势,即极化指数持续降低而总体基尼系数却在增大。这一方面表明二氧化碳排放分布不断下降的极化程度有利于缓解不同层面高低排放组之间冲突的紧张程度,有助于碳减排政策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表明碳排放分布在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亟需对高排放地区采取针对性的碳减排政策,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碳排放在地区间的公平。  相似文献   

11.
杨嵘  米娅 《财经论丛》2016,(2):18-23
本文采用E-G指数,从产业空间、时间和地理空间等维度测度中国2005-2012年能源化工产业集聚状况。在产业内部,上游行业集聚水平非常高,中游和下游行业集聚现象不明显;在时间上,能源化工产业集聚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呈缓慢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地区上游行业集聚程度非常高,部分行业在东部、中部和东北呈现集聚现象,但并没有显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詹逸涵  金明 《商展经济》2024,(1):152-156
当前,中国正从各方面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提高绿色能源效率是转型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利用2013年至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中国30个省的绿色能源效率,并采用GML指数模型解释效率变化。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效率的增减上看,我国绿色能源效率以2016年为节点,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2)从地理分布来看,绿色能源效率较低的省份在地理上集中在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高绿色能源效率的省份大部分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且地理位置相对分散;(3)从区域特征来看,在中国的四个主要地区中,绿色能源效率的平均水平为西部>东部>中部>东北。其中,2013-2020年间东北地区的效率提高速度最快;(4)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进步是绿色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且各区域的技术进步指数差异较大。本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投资环境时空差异演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1992-2006年省域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广义熵MLD指数,对中国投资环境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投资环境区域差异明显,而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部,但时间上,无论地区间还是地区内部的差异总体都呈逐步缩小趋势;MLD指数动态分解显示,地区内部差距变动是缩小总体地区差距的主导方面,地区之间差距变动是缩小总体差距的重要力量,且到后期有增强趋势,经济增长因素起到了扩大总体差距的作用,但影响有限.以上发现对我国完善地区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战略路径.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立测度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依托GPCA模型研究了各省份高质量发展的动态趋势、发展指数排名及其变化;同时,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了梯度划分和空间格局衍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7年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各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但东部地区提升幅度更大;与2000年相比,2017年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排名依然较高,而中部地区、西部省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排名相对较低,高质量发展水平依然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态势,而且中国高质量发展存在"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梯度递减态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八大地区收入差距的泰尔指数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娟秀  缪小清 《中国市场》2010,(40):125-126,136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方法测算并分析了1999—2008年中国八大地区收入差距,得出中国地区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由区域间差距的波动引起;八大地区中波动最大的是西北地区和黄河中游地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Moran I指数对我国1997-2010年31个省市的FDI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辐射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DI和工业污染排放物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高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低低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从空间辐射角度看,FDI的高高集聚型省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而工业污染排放物的高高集聚型省份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的东部地区,二者的低低集聚区域主要为西部省份。对此,文章提出要提高引资标准和引资质量,提高中心城市吸引外资空间辐射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空间分布及变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四普”和“五普”数据为依据 ,利用人口密度、人口再分布指数、区位商、Lorenz曲线、人口集中指数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 ,十年来 ,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变动呈现三个基本特点 :市际差距进一步扩大 ;空间分布不稳定 ,变化幅度大 ;空间分布不均 ,集中化程度加剧。引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泰尔指数测度中国房地产价格区域差异,比较分析以人均GDP和以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权重所计算的泰尔指数。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价格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并且区域间的差异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区域内差异主要由东、西部地区省际差异引起;各区域之间房地产价格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程度要优于与收入分配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0年-2014年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数据,对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浙江省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波动非常明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从三大地区来看,浙东北地区差距最大,波动也较为明显,而浙南地区和浙西南地区的泰尔指数表现非常平稳。(3)地区间差距贡献率和地区内差距贡献率表明,地区间差距贡献率是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且表现为上升趋势,不过地区内差距贡献率则表现为下降趋势,两者刚好呈现出相反的演变态势。  相似文献   

20.
以"四普"和"五普"数据为依据,利用人口密度、人口再分布指数、区位商、Lorenz曲线、人口集中指数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十年来,广东省劳动力人口的空间变动呈现三个基本特点:市际差距进一步扩大;空间分布不稳定,变化幅度大;空间分布不均,集中化程度加剧.引起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