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建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谐的班集体是校园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要求的重要场所,具有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本文从构建和谐班级建设的目的意义出发,阐述了和谐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学校组织的最小单位,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受到尊重,在爱心浇灌下和谐教育之花终会绽放。  相似文献   

3.
赵洪凤 《中国市场》2015,(7):167-16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是当代中国的主要任务。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的构建自然离不开和谐校园的构建。构建和谐校园不仅能为学校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高校工会作为营造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工会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发展。本文从高校工会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出发,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工会的价值与作用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灵魂和根本,建设高校和谐校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要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学校发展,夯实和谐校园建设基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加强和谐文化建设,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5.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现代高等教育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也发生了变化,在高校班级建设中引入"柔性管理"很有必要。柔性选拔学生干部,注重师生情感交流,采取有的激励措施,加强学生培养,真正实现自我管理,以增强高校班级建设的实效性,为高校班级建设谱写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6.
刘佳丽 《北方经贸》2010,(7):108-109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过分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的建设;二是校园课余文化活动建设缺乏新意;三是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突出学校特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二是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保证;三是以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目标。随着和谐校园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一个新的阶段——和谐班级建设,成了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那么如何创建和谐班级呢?对此,结合所负责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做了充分的调研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贯彻IT理念构建和谐班级"的思路,主要从"硬件打基础,软件是核心,网络查动向,升级促和谐"四个方面开展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8.
王丽君  张颖 《消费导刊》2009,(5):246-246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至关重要,高等学校的和谐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而且对社会和谐起到示范、引领和助推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核心在于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大力构建和谐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共同的理想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和谐文化的建设;二是从和谐文化出发,以培育人才为目的,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三是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李玉胜 《消费导刊》2009,(22):161-163
本文从和谐教育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入手,主要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师生关系、和谐教师队伍和加强大学生和谐教育四个方面阐述了和谐教育理论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优秀和谐班集体是高校和谐校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种文化和传统。从班级核心价值观、班级奋斗目标、管理制度、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氛围、素质提升平台等方面简要论述了高校和谐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面临新形势,如何将班级建设成一个求上进、重荣誉的和谐团队,高职班主任需要创新思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用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大胆、率真工作,所带班级就会朝既定轨道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杨 《北方经贸》2013,(6):109-110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党中央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高校就是要建设和谐校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成为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健康、积极、有活力、先进的高校文化能够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是促进高校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可以说,高校文化是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建设良好的高校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不仅须要着培养国家人才,同时还须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这一地区的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制度上为每位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与发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应当将建设和谐校园放在重要地位,通过各类途径建设和谐校园,这对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党的建设走过的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再一次验证了党的建设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总结三十年来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应对高校党建工作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6.
田阔 《中国电子商务》2012,(17):136-136
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鲍桂楠 《中国市场》2010,(44):158-16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新的历史性课题,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职业教育的理想追求。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使学校成为一个"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生态系统。构建和谐校园,必须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治校,体现教育公平,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教育要素之间的协调、和谐、有序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影响着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在知识、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均衡、协调、全面发展,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校园和谐是建立在教师、学生、学校三方和谐的基础上的。在构建和谐校园这个新形势下,高校工会组织要在深刻把握工会基本职能的前提下,努力在思想观念、组织架构、干部素质和活动内容方面开拓创新,以教师为工作重心,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诉求,解决教职工的实际问题,在工作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同时,工会组织还要努力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舒适优雅的校园环境,保障教育教学秩序稳定,以实际行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丽桃  王子彤 《中国市场》2008,(52):144-145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便很难说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校园。因高校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顶端,建设成和谐的高校校园对中小学和谐校园的构建会起到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目前,我国对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高度重视,也已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却普遍存在投入缺失问题,本文对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投入缺失问题作了分析,并对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