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展羽 《中国经贸》2011,(12):101-101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物权制度规定,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民事法律体系对于善意取得制度散见于各门类法律规定之中,更好地完善善意取得制度体系对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冯准 《魅力中国》2009,(7):67-67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其主旨在于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本文以一个新的视野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滥觞、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力等方面论述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3.
曾言 《特区经济》2009,242(3):252-254
善意取得是各国民法物权法上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主要解决财产所有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的冲突,确认和保护善意受让人在交易中已取得的物权。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重在解析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须以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和理论基础为出发点,同时,对我国应该实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还有必要综合考察不同法系国家的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4.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民法制度,也是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意在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善意取得制度的滥觞、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及其法律效力等方面论述了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5.
程娜娜  邢倩 《魅力中国》2011,(11):152-152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涉及到民法财产所有权的静态安全与财产交易的动态安全保护的优先与取舍.对于保护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保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无过失的交易者的利益,促进社会商品流通,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社会物质财富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法》设立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旨在保障受让人对登记簿的信赖利益,保障交易的安全与稳定,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然而作为善意取得制度的基础"善意",却没有给以明确的界定。正因为此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的争议。对"善意"的界定,应当首先在权衡原权利人与受让人之间利益的基础上,对受让人在接受该让与时的主客观情形加以厘定,其次,尽管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是以登记为生效要件,但是关于"善意"的界定时点宜界定在不动产转移合同成立之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张蕾 《辽宁经济》2009,(3):100-101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有着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善意取得制度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本文将就善意取得制度的起源,我国有关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以及对《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详尽解析。  相似文献   

8.
陈柯霖 《中国经贸》2013,(18):132-134
票据权利是票据关系的核心,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票据法中规定的票据权利原始取得的重要方式,是一项重要而又特殊的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在票据转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票据交易和使用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苏杨 《魅力中国》2011,(5):135-135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于保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平衡善意取得财产第三人及失权人的合理权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学界关于善意取得理论观点的比较,试就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之一“以合理的价格转让”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在我国一直具有争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未作出明确详尽的规定。文章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的分析,区分赃物与遗失物,在研究我国与赃物善意取得有关的法规的基础上,参考其他国家对赃物限制性适用善意取得的立法规定,对完善我国赃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制度系法律上承认占有公信力的逻辑结果.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实践依据存在于保护交易安全,即动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袁晖 《魅力中国》2012,(35):69-69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核心在于保护受让人的合理信赖。维护市场交易安全,因此该制度的核心要件就是受让人在取得财产时主观上处于善意状态。如何准确判断受让人是否构成善意,以及举证责任分配,是个难以操作的问题。本文旨在结合司法实践探讨不动产善意取得中善意的判断标准及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3.
善意取得制度在物权领域内为保护真正权利人确立了制度模式,而在债权重复让与中,如何于保护受让人和真正权利人之间求得平衡,同样需要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李婧 《魅力中国》2014,(25):281-282
善意取得制度是我国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维护了市场经济体系,有利于产品的流通和交易的顺利进行。善意取得制度能够保护不动产,解决资产利益纠纷,堆护转让人与受让人的权益,然而善意取得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前提,分析了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条件。其条件有:无权处分人实施了无权处分行为;第三人取得财产时为善意;以合理的价格有偿转让;善意取得的财产已经发生物权变动。只有清楚的了解这些条件才能避免财产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黄海英 《魅力中国》2011,(20):191-191,185
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确立了善意取得制度,并且将其统一适用于动产和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物权法》实施以来,该制度在确认产权归属、保护交易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传统理论的影响,对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的必要性以及动产和不动产在善意取得构成要件上是否存在区别等问题仍存有许多疑问,故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分析、梳理,以明确其制度价值,更好的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梁晴 《魅力中国》2010,(35):136-136,158
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明确规定了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本文通过对不动产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分析,明确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情形,以期在实践中使不动产善意取得适用最大限度的保障财产流通,谋求社会的整体利益,保持社会秩序的和平稳定。  相似文献   

18.
陈云俊 《魅力中国》2014,(8):326-327
善意取得制度最初适用于动产,学术界对于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从一则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住房案例入手,探求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一般构成要件,进而判断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本案中是否适用,最后对善意取得制度在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住房案件中的适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霞丽 《新西部(上)》2009,(10):269-269,271
德国民法善意取得构成要件在内容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鉴于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尚未建立完整科学的善意取得制度,因此,借鉴德国民法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经验与理论成果,可以实现我国善意取得制度的科学化、严谨化、可行化。  相似文献   

20.
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后,原票据权利人丧失票据权利,是因为无处分权人的无权处分行为引起,原票据权利人因此所受损失,不能向善意受让人求偿,因此只能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