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信用证是国际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因其操作简便、风险相对较小,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非常广泛。然而,采用信用证方式进行国际结算仍然存在一些风险。本文从信用证的特点入手,分析了采取信用证结算的各方当事人的风险,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信用证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经济交往中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常见的开证申请人欺诈、受益人欺诈、开证申请人与受益人共同欺诈及从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和银行三方考虑风险防范,对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转口贸易或中介交易中实际供货商结算方式的选择信用证结算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货款支付方式,而对于第三方贸易如转口贸易或中介交易结算的主要方式是可转让信用证与对背信用证。第三方贸易的共同点在于供货商和进口商不直接进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是我国主要的进出口贸易结算方式,占了50%以上.循环信用证作为一种能简化程序、降低费用的信用证,是买卖双方都乐于接受的一种信用证结算方式.本文就循环信用证的概念、种类,阐明循环信用证所适应的贸易条件,通过案例分析其运用风险,并从进口方与出口方各自的角度,指出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许林 《中国市场》2013,(26):119-120
本文首先从信用证入手,解释了信用证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证明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理论合理性。其次,从信用证的实践出发,在对信用证风险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信用证风险的现状、特点,并指出了研究信用证风险的现实意义。再次,通过对信用证风险的种类、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并归纳出信用证业务中主要当事人——出口商所面临的风险并总结出信用证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风险对信用证结算方式本身、出口商、银行和整个国际贸易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信用证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面对风险时所采取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国际贸易具有相当的风险性.而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同样存在风险.本文就国际贸易信用证结算风险案例的分析,揭示其风险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企业所采用的主要结算方式之一,使用非常广泛。正常情况下,受益人(出口商)只要提交与信用证相符的单据,开证行必须付款。正是信用证的这种独立抽象性原则,给了不良出口商可乘之机去实施欺诈。因此,如何防范信用证项下的欺诈是一个值得探索有意义的问题。本文基于进口商视角,对2014年结案的一起典型的信用证欺诈案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并对信用证项下进口商如何规避风险给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方广明 《国际经贸探索》2001,17(1):46-49,53
备用信用证作为一种特殊的结算方式,因其特有的性质,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贸易结算和融资担保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文简单介绍和分析了备用信用证的概况,备用信用证与保函、一般信用证的异同,以及备用信用证的风险与防范,并提出了我国推行备用信用证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作为一种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贸易结算工具,相对其他结算方式来说对进出口交易买卖双方当事人比较有保障,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采用,在国际结算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提到信用证中各个主要当事人的风险,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风险最大的会是开证行,因为其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为此,通过对信用证各有关当事人及其他们的风险分析,指出在整个信用证的流程中,各主要当事人之间环环相扣又各得其所,他们之间的风险分摊机制非常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现代经济贸易中,中问商的频繁出现,使得可转让信用证的使用越来越广.在可转让信用证的业务中,因为当事人的增加,致使货物的流通环节拉长,未知因素和风险都大大增加.在各方当事人中,由于进口商与第二受益人不能直接交易,进口商因此可能遭受钱贷的极大损失.为了使进口商在使用可转让信用证时的避免或降低风险,本文从可转让信用证的使用流程出发,分析了可转让信用证中进口商与各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总结了进口商在可转让信用证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从信用证条款、单据和货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作为一种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比较安全可靠的贸易结算方式已被广泛使用。然而,信用证被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最安全的。信用证支付方式给国际贸易的开展带来了便利,但由于信用证存在的缺陷,也为那些不法商人提供了利用其缺陷进行欺诈的机会,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各方当事人都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本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商所面临的风险,然后,提出了防范风险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入世以来,中国外贸业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在国际贸易结算领域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信用证是我国对外贸易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对跟单信用证结算中的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如何有效地避免结算中的风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L/C)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重要的支付结算方式,是十九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信用证方式用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在单证表面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信用证是一项独立的文件,它不依附于贸易合同;银行在信用证结算中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而且在信用证条款中写入一些软条款,加之信用证的有关当事人位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不法贸易商的贪利心理,使得信用证交易的风险加大,产生了种种欺诈行为。鉴于此,作为进口商在进行贸易时对风险的防范就更要谨小慎微。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中,国际贷款的支付方式主要有汇付、托收和信用证这三种。由于信用证支付方式给进口方和出口方增加了一层银行的保险并且解决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矛盾,这种支付方式已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中被广泛使用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支付方式。但我们都知道,一种支付方式能被如此广泛、长久的应用,就必然有些“钻空子”的人出现,这些人的做法使信用证的使用中充斥着风险,对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干扰。本文将对这些风险作一个汇总,并针对不同风险阐述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企业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经常的使用的工具之一。通过对企业信用证在国际业务中使用现状的描述性统计,指出了企业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风险防范缺失或者不到位。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信用证结算风险的研究,并指出了研究中还可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可转让信用证与对背信用证是为了便利中间商人从事国际贸易而使用的结算方式,这两种信用证在适用方式、具体内容和使用程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们在实质性的内容上仍有很大的区别。它们的区别何在?如何从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各当事人应如何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魏彩慧 《商业时代》2004,(11):35-36
信用证结算是国际经贸活动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虽为广泛应用但并不意味着最安全。本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证结算给进出口双方带来的风险,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贸易结算的三种基本方式包括汇款、托收和信用证.汇款和托收属于商业信用 ,信用证则是银行信用.属于银行信用的信用证结算方式 ,使得作为受益人的出口商收回货款因银行的付款承诺有了保障.但是 ,可转让信用证的第二受益人收取货款是否属于银行信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如果答案否定 ,可转让信用证的第二受益人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笔者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结算是我国国际贸易业务中普遍采用的结算方式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如何更加准确地对信用证结算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决策,提高企业的风险承载能力,是专家学者们研究并试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国际贸易中进口方可能面对的欺诈风险,立足于不完全信息,将MKV风险测度、国家风险评级、FAHP风险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对信用证风险进行模糊概率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不完全信息贝叶斯博弈的决策方法,以帮助和指导我国出口企业进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
黄嘉 《商场现代化》2006,(26):268-269
信用证是现代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结算方式,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各种风险。本文指出了贸易实践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