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对新疆西部大开发以来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发展不协调,土地城市化过快;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新疆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的发展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构建新疆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讨了新疆近20年来城市化的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提升新疆城市化发展的有效对策,以促进新疆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新疆1990~2007年新疆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结果发现新疆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主要表现为经济与土地城市化,而人口和社会城市化对城市化的贡献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依次为市场推动力、外资辅助力、政府拉动力以及产业机构后续力,其中市场推动力与政府拉动力是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理想动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近年来,在新疆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用地明显向外扩张。本文使用低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和GIS技术,分别从宏观和中观尺度定量分析了新疆近40a来城市时空变化。利用DCW和GLCNMO数据分别计算了1960年和2003年新疆城市的城市用地比重和年城市增长率指数,从区域尺度和单个城市尺度分析了新疆城市扩张的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新疆城市结构体系不合理,城市等级规模差距较大;城市化进程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疆城市多,扩张强度大,南疆城市少,扩张强度较小;城市规模总体上不断扩大,外延式扩张明显,城市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最后,本文在对新疆城市化进程分析的基础上,从科学构建城市体系,区域平衡角度着手,提出了未来新疆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采用新疆1978年-2009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对新疆第三产业与城市化发展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三产业发展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会带动当地城市化水平提高2.4882%;最终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说明在短期内,第三产业发展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化水平的短期变化不构成第三产业发展的Cranger原因,说明新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促进其第三产业发展的进程当中作用不太明显,具有一定的时滞.  相似文献   

6.
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方法对新疆产业结构、城市化与能源效率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效率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从模型结果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现阶段新疆的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应稳步推进并提高城市化质量。能源效率受自身变动的方差影响很大,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自身利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7.
新疆各地区城市经济指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广义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环境改善于一体的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对新疆省1978-2004年城市化发展过程进行排序和分类,并对新疆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分析。两种综合评价方法的综合运用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评价结果较为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新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得出新疆中小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弱、提升难度大等特点;分析影响新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提出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旨在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但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分析认为农业产业的弱质特性、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制度性障碍、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障碍及城市化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带动能力有限等因素,是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等方法,能有效缩小新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0.
以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全局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5大经济区域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经济、社会状况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各经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度量;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人口规模及其基本素质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及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分析对比,为新疆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