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非意味着否定非均衡发展战略,相反,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长期选择,而且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赶超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特别是贸易收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贸易收支总量与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的关系,探讨了外资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贸易收支总量为正相关,东郝地区是我国绝对贸易顺差(出口--进口)的来源地,中部和西部地区是我国相对贸易差额(出口/进口)的来源地.  相似文献   

3.
运用1985年~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1:7贸易地区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东部地区的出口促进作用远远大于对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出1:7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 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 1999~2017 年我国31 个主要省市的面板数据, 在考虑存在区域发展差异的基础上, 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房价与利率互动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实证结果显示: 房价上涨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进驻, 但影响因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存在差异, 发达地区房价上涨将显著吸引 FDI , 而对于中部欠发达地区则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性; 同时房价与利率二者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影响, 利率机制会使房价对 FDI 影响更加敏感。 最后提出, 各地区应合理利用利率调节机制, 因地制宜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 利用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更好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从而为我国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把公共投资作为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已开始利用公共投资的扩张手段来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文章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我国在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西部区域的公共投资效应明显低于东部和中部区域。  相似文献   

8.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王春正,日前在向香港西部访问团介绍西部开发政策时透露,中央将扩大西部地区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允许外资银行在西部经营人民币业务。   王春正说,国家计划扩大外商在西部的投资领域,重点是扩大西部地区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他说,我国把资源开发、旅游开发、银行业列入西部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把外商对银行、商业零售企业、外贸企业投资的试点扩大到西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城市,外资银行在西部可经营人民币业务,外商在西部可投资电讯、保险、旅游业,兴办中外合资会…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创新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正面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个地区之间创新环境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本文首先根据区域创新环境的内涵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域创新环境的综合得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创新环境的梯级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环境明显优于中部和西部;西部地区的创新环境最差;东部与中部之间的差距大于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区域冲突与区域合作是区域关系的两种重要表现形式。由于受地方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以及在区域利益协调、要素流动及分工合作等领域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基础,中部地区各省间的各种区域利益冲突时常出现,区域合作严重缺失。在“中部崛起”及区域合作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中部各省需要化解区域冲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背景下,研发人员成为企业创新的核心人才之一,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增强方面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针对企业中的研发人员,如何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对其进行激励,尤其是研究不同激励制度在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时的影响程度,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在对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内容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研发人员激励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了影响程度假设,并以郑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股权激励制度和薪酬福利激励制度对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最明显,培训、发展和环境激励制度的影响次之,成就激励制度的影响最小,最终得出物质激励制度在研发人员心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评价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知识创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创新活力、技术创新绩效和创新支撑能力等6个方面。采用2002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以及20项指标,本文测算了各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指数,并据此将各省区市分为工业技术创新力较强、中等和较弱三种类型。从三大地带看,目前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力大体呈现出东高、中低、西中的格局。这说明,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工业技术创新力并不算太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合关于区域创新绩效的研究文献,构建了知识视角下的区域创新绩效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首次运用PCA-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域创新绩效进行了动态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遇到瓶颈,区域创新效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是PECH(纯技术效率)值较低。东部区域创新绩效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区域创新绩效最低。西部地区创新技术效率已经赶超东部,呈持续领先态势。北京、内蒙、福建、河南、贵州、云南、宁夏、新疆等8个省市是创新活动生产可能性前沿外移的主要推动者。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为提高我国区域创新绩效提供相应思路。  相似文献   

14.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通过创造和转移知识推动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分析研究KIBS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得出结论:整体上KIBS发展有助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此外,KIBS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存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差异,相比于西部的消极影响,中、东部的KIBS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因此提出政策建议: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型,加速KIBS的发展;引进外商投资,培养高素质KIBS人才,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商务应用与发展环境4个维度构建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估算区域的互联网水平;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门限模型,分析互联网与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创新有边际效应递增的促进作用,以知识积累、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变量时,互联网发展与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明显的单门限效应;中国各区域的知识积累、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因此,应加强中、西部的联动效应,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加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深入总结区域科技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区域科技创新指标权重,结合TOPSIS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的10个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展开分析与讨论,指明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峰  王科  赵毅 《工业技术经济》2022,41(3):145-152
互联网具有“时空压缩”特质和新经济增长点“催化剂”效应,逐渐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量。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2006~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基于空间条件收敛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区域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且呈现直接和溢出的双重促进效应;异质性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东、西部区域经济收敛具有促进作用,但对中部地区影响不显著。本文研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互联网发展对区域差距稳态趋同的作用,对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