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文卷调查法,对我国体育电视传播产业发展的态势进行论述,阐述我国体育电视传播产业发展对体育产业中的作用,并对我国体育电视传播产业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杨杰 《北方经济》2012,(8):44-44
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总体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本文针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体制,培养更多的体育经纪人才,进一步增加政府的投入,推动体育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地区平衡发展,多措并举,促使我国体育产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蕊 《山东经济》2003,(4):16-17,20
1985年国务院颁发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首次将体育事业列入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既然是第三产业,就必须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推进市场发展方向,是深化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其运作、管理方式必须符合经济规律,按市场发展的运行机制运作。同时发展我国体育市场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现状及世界先进国家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状况加以分析、对比、研究,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中成绩优异,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广泛欢迎,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体育产业的日益壮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究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手段与策略,首先对体育产业的含义进行概述,再从体育产业对促进竞技表演业发展、体育用品的需求、体育公益事业、体育培训事业、体育中介产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在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提升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产业占全国GDP比重较小,体育本体产业发展缓慢,体育品牌竞争力较弱,体育专业人力资源不足和主导产业结构不合理.提出区域体育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 比较优势、 综合效益最佳、 产业关联度高等原则,为体育主导产业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作用,并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体育主导产业为区域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全社会住宅投资占GDP比例"的分析,说明总需求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根据产品周期理论,说明总需求过度集中不利于总需求的稳定发展;提出发展体育产业,优化总需求结构,以推动经济稳步发展的思路;说明我国体育产业现状,并阐述发展体育产业,一方面要提高消费者体育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要提高体育产业的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体育强国,我国高校更是体育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体育所带给高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出,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高校体育经济正逐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本文以此为背景,浅谈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性,并分析目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探究促进高校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喻坚  向丹 《改革与战略》2014,(7):114-117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瓶颈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传统消费观和休闲价值观束缚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意愿;居民休闲体育消费需求明显不足;休闲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居民休闲体育消费的需求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休闲体育产业发展主要瓶颈。应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步伐,加大户籍制度的改革力度;尽快建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制;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休闲体育产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快休闲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可堪称世界体育强国,但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我国即将承办2008奥运盛会,不管是对超大赛事成功地借鉴,还是对体育经济的发展推动,都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笔者通过分析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当前影响我国体育产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提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阐明了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众多领域都在面临转型升级,"互联网+"下的体育产业,以互联网为工具,能够有效地提升体育企业的生产、服务的效率,有效地推动了体育企业的转型升级.文章对"互联网+"下的体育产业生态发展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指出"互联网+"下的体育产业生态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互联网+"下的体育产业生态发展的创新策略,以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2.
透视经济高速增长与失业高踞不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政府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大力发展生产,努力推动积极的就业政策,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就业增长弹性却在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不降反升。如何辨证地认识目前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失业率亦在增长,就业压力日益严重的形势,转变发展观念,将"就业优先"放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更  相似文献   

13.
曹平  王一流 《改革与战略》2010,26(12):61-63,67
基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在投保人缺位(死亡或者破产)的情形下,保险合同因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而继续有效,而此时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如何行使在我国《保险法》中未作明确规定,这就难免滋生纠纷并影响权益救济。根据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有必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在投保人缺位情形下人身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规则,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对如何完善人身保险合同解除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提出立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孝斌 《科技和产业》2020,20(4):103-108
选择中国47家市委党校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对党校收入多元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党校培训容量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人力资本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党校所在地居民收入对党校收入多元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党校所在地产业结构对党校收入多元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理论观察》2008,(5):92-94
司法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的审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这种裁量权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直接导致司法腐败,损害司法权威。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其品质决定了裁判的品质。要实现“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目标,必须加强法官队伍的良心建设,是法官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信用关系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础。信用是一种资源 ,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对信托业而言 ,信用更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不可否认 ,中国信托业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有其特别的作用 ,但其发展过程的艰难与曲折也是有目共睹的。究其  相似文献   

17.
吴波 《乡镇经济》2008,24(4):80-86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日益尖锐的特殊问题,正视它的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文章在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基点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并提出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8.
巩芳  盖志毅  长青 《乡镇经济》2008,24(2):70-73
财政收入是各级地方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基础,雄厚的财政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依赖于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环境质量,因此,在内蒙古各旗县尤其是33个牧业旗县就存在着经济发展、财政增收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文章以内蒙古33个牧业旗县为例,具体分析了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以及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产生增加财政收入和保护草原生态矛盾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不变宗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积极带领中国人民反对强权和压迫,在谋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新方法:在视野上,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践行为人民服务;在内涵上,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群众需求变化践行为人民服务;在方法上,着眼新生事物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践行为人民服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将自身建设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坚持从时代发展大局出发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服务好人民群众,坚持用发展的手段来改善民生,坚持用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20.
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现行制度在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计提及外部监管方面都存在很大缺陷,这就需要从制度、市场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资产减值会计,以便进一步提高资产减值会计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