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策与管理》2008,(7):31-31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品味万物运行之玄妙,品味事物发展之必然;再读之,可领悟至中和之妙道,可领悟道发自然之始然,可领悟潮起潮落之轮回。  相似文献   

2.
《政策与管理》2008,(2):71-71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品味万物运行之玄妙,品味事物发展之必然;再读之,可领悟至中和之妙道,可领悟道发自然之始然,可领悟潮起潮落之轮回。  相似文献   

3.
《政策与管理》2008,(22):93-93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  相似文献   

4.
《政策与管理》2008,(13):75-75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  相似文献   

5.
《论语》 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包含了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 历史、 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哲理和智慧.从 《论语》 中,我们可以品味仁爱之道、 忠恕之道、 学习之道等人生的大智慧."孝敬"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在 《论语》 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认为孝是做人的根本道德,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百善孝为先",故中国儒家文化中,特别提倡孝道.品读 《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体味其孝敬之道.  相似文献   

6.
财富如水     
陈其一 《财会月刊》2014,(1):I0016-I001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写过一首“好了歌”,其中有一句道的是“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这句词是道尽了人生和财富的“空相”。但就我的体会,财富应该还有另一种特别的性质,那便是——“水相”。  相似文献   

7.
明朝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由农民起义成功而建立的王朝。从布衣起家的明太祖朱元璋到励精图治的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一共经历276年,1644年,在西方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这座帝国大厦轰然倒塌。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指出,在历代改朝换代的时候,亡国的君主每每是被人责骂的,像商纣王、隋炀帝等等。然崇祯帝可算是一个例外,他很博得后人的同情。就是李自成在《登极诏》里面也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亡国之君,透过历史我们会有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时代》2006,(3):125-125
这是一个关于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它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和葛红兵以往的小说不同,《财道》不再局限于作家的个人经验和情感世界而是进入到大千世界之中。小说引进真实案例,有很强的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主办方介绍     
《东方企业家》2008,(8):I0024-I0024
现代传播集团(Modern Media Group)以“高品位、高质量的传播”为宗旨,以“传播真理、传播潮流、传播品味”为目标,致力于树立中国平面媒体的著名品牌。现代传播旗下拥有《周末画报》、《新视线》、香港《号外》、《生活》、《东方企业家》、《汽车生活》、《LOHAS健康时尚》、《时尚周末》八本精品刊物.凭着国际化、时尚、高品位的出版传播,在中国高端报刊业奠定了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李慧 《上海房地》2014,(9):63-63
秋天,睛空万里,天高云淡,古往今来都被文人骚客融入笔端。那一首首以旅途游记、客邸秋声、探访胜景、登临题咏等为内容的秋诗,或图江山之胜,或抒羁旅之愁,或咏伤别之情,或寓贬谪之悲,各种情感、兴会,都从秋景的描绘中找到了融合的契机,读来动人心魄。 秋风萧瑟,草木枯黄,正好给多愁善感的中国文人提供了一个延续数千年的话题。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道尽了天下离家远行人的共同心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经意竞成了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1.
杨光 《中外管理》2010,(3):62-64
“通鉴开坛”栏目,意在从《资治通鉴》中汲取前人管理的智慧和营养。牛年,我们结束了在群雄逐鹿中的耕耘漫步;紧接着在虎虎生威的新年,即将徜徉在中国走向统一强盛的汉唐巅峰。我们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初唐故事,来品味卓越管理者的际遇和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会计心计     
世界杯加上热播的《三国》,6月的荧屏俨然成了男人的天下。此时,被誉为“港版大长今”的电视剧《宫心计》的推出.加上不久前热映的古装版《潜伏》——《美人心计》.为女性观众谋了一把福利。不同于《三国》中群雄谋天下.《宫心计》以唐朝宫廷为背景,讲述尚宫局四房内的明争暗斗.道尽后宫女人心事心计。  相似文献   

13.
道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这个老先生在《道德经》中的开宗明义第一句。说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什么的是可以说出来的,是可以加以解说的,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东西。什么东西都有道,都可以论。“道”虽听上去有点虚幻,好像不着边际,“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它的实际作用却是非常大的。本人在此坐而论道,不论别的,自然就是论保险之“道”。保险之道亦可道也。  相似文献   

14.
在2013年第10期《中外管理》《“伪大师”与商道复兴》一文中,我提出中国进入千载难逢的商道复兴期,至此中国企业家的成功之“路”将上升为“道”。“道”或文化,从“道”的层面研究商业行为,首先应把经商定义为追求财富增长的职业。每一种“道”或文化都有一些过目不忘的关键词,比如,儒学的关键词是仁、义、礼、智、信;佛教的关键词是:贪、嗔、痴,修佛者喃喃自语时还会唱诵“六字真言”;道家的关键词是:无为、自然、逍遥,信徒或大师还去深究道家“九字真言”或“十三字真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会计师》2010,(10):167-167
张艺谋执导的最新电影《山楂树之恋》9月16日在全国上映,这是张艺谋从《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一系列大制作之后重新回归纯情文艺电影。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科技》2013,(23):56-57
古人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治国之道,在于猛宽得中”。领导宽容,就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苟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中庸》中的经典名句,阐释治国理政方略与从政修身理念。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号召大家“致广大而尽精微”;还多次引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给我的印象是客观、敏感,在管理之道以外,还关注企业家群体的生活方式.用独有的笔触,表现出鲜明的中国商业界的群像。  相似文献   

19.
廖晓 《企业文化》2007,(9):47-47
《道德经》可以成为中国“谋略之学”鼻祖,计谋和战略的设计,是道家的拿手好戏,为儒家所不齿。但是,理解战略,不得不研究《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无论是孙子兵法,还是道德经,都讲究“道”。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2月2日,因在北京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主讲《红楼女性管理之道及对现代管理的启示》系列讲座而广受观众喜爱的管理专家刘丽君博士应新华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之邀,现身位于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发表主题演讲并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并在随后就其新著《胭脂虎——(红楼梦)女性管理之道及启示》进行了现场签售,气氛十分热烈。 《胭脂虎》在北京图书大厦上市当月,就进入销售排行榜前十名;位列《新京报》经管类图书排行榜第六名,位列《京华时报》社科类图书排行榜第三名。随着该书的热销,“胭脂虎”逐渐成为现代成功女性管理者的代名词。同时,刘丽君博士把中国的古典文化和现代管理结合起来的研究也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