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农业旅游打造寿光旅游特色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北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气候温暖湿润,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在全国独树一帜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为寿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寿光市紧紧围绕“突出农业生态特色,发展现代乡村旅游,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农游结合,狠抓特色开发,尤其注重在农业开发与生态旅游业结合上做章,以旅促农,以旅助农,走出了一条高科技、生态型、乡村化的旅游发展新路子,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蔬菜博览会、蔬菜高科技示范园、蔬菜批发市场、生态农业观光园、林海生态博览园、三元朱村、乌克兰大樱桃基地为重点的现代乡村旅游。2005年乡村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126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12日,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在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幸福梅林的天地五牛广场开幕。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张中伟主持仪式, 国家旅游局常务副局长孙钢及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学忠分别致辞。开幕式上,孙钢副局长宣布授予成都市‘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以及授予成都市三圣花乡“国家从AA级旅游景区”的命名决定并授牌。”  相似文献   

3.
柯山  余雷 《中国西部》2006,(5):20-22
2006年4月12日,中国首届乡村旅游节在“三圣花乡”拉开大幕,国家旅游局授予成都“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命名牌,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同时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相似文献   

4.
魏薇  王金叶 《乡镇经济》2009,25(7):80-83
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四川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在投融资机制创新、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构建、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稳定、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推进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明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战略实践。文章基于新农村建设,研究五朵金花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对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相关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成都五朵金花乡村旅游一体化战略路径的分析,并根据五朵金花的经验启示,提出了大中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济南是山东省会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居“山水圣人”旅游国线之中,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略研究五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优化旅游城市环境,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与行业管理,旅游业健康发展,基本形成了泉水景观为特色,人文景观相衬映,观光旅游和特色旅游共同发展的大旅游格局。2001年共接待旅游者84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1.3亿…  相似文献   

7.
杨帆 《重庆与世界》2016,(42):12-14
近年来,铜梁区立足主城近郊区位优势,以培育旅游产业和建设美丽乡村为重要抓手,使乡村旅游业从无到有、逐步壮大,涌现出了黄桷门奇彩梦园、三色·乡下时光、"五朵金花"等乡村旅游景区。本文借助统计学相关理论与工具,从季节性特征、游客特征和卷烟销售特征3个方面入手,对铜梁乡村旅游市场卷烟进行分析。再针对铜梁乡村旅游市场特征,从完善营销策略、规划品规布局、转变营销对象、提振客户信心、精准新品培育、突出消费引导、打造特色终端、办理零售许可、净化市场空间,9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阮孔亮 《老区建设》2009,(20):19-20
龙虎山景区从成立至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从一个“藏在深闺无人识”的景点发展到今天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品牌景区,聚集了龙虎山人的智慧、艰辛和汗水,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进步。文章从景区旅游建设、旅游品牌、旅游形象等方面提出了景区发展的建设性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促进蒂区旅游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桂平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桂平市具有丰富的生态自然景观、地貌景观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主要景区景点有:一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华南著名佛教圣地——西山。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五绝著称,其中西山洗石庵原主持释宽能法师圆寂火化后得出三颗舍利子。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又称为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依托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以发挥农业和农村的旅游休闲功能,并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为人们从事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场所,而且有利于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因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唐山经济》2007,(6):31-32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近年来,乐亭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县域内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龙头、蓝色旅游为支撑、绿色旅游为补充的三色互动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全县旅游产业迅猛发展,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2.6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000万元,创社会效益2.6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一、旅游现状 桂平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市境内山川秀丽,人文景观颇多,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的旅游景区就有三个。(1)4A级西山风景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1988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洗石庵、龙华寺是华南重要的佛教胜地,在华南地区及港澳、东南亚一带有相当大的影响。100岁高龄的西山洗石庵住持释宽能法师圆寂后得出三颗舍利子,这是世界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例比丘尼舍利子,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的瑰宝。桂平西山以林秀、石奇、茶香、泉甘、佛灵而著称,是旅游避暑胜地。  相似文献   

13.
徐晓蕾 《中国经贸》2011,(10):272-273
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以日趋成熟与完善的姿态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旅游景区是带动旅游业消费的承载体.是旅游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运用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和要点对郑氏十七房旅游景区的运营状况进行财务分析,并针对景区企业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为提升郑氏十七房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学界热谈的话题,主要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环境变革等方面来达到目的,旅游景区在新发展过程中也需做到高质量、新格局发展,方可有更大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为他们服务。文章从五台山景区旅游发展现状、五台山景区旅游发展困境、五台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三方面来进行论述,提出五台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概要供管理者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旅游是以农(牧)业资源为基础,以农(牧)民生活体验为载体,以农(牧)事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过节度假的方式已由“休假时代”进入“休闲度假时代”。然而,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又难得长途跋涉去风景区旅游,乡村旅游便凭借地缘的优势和便捷的交通,适应了城市人短途旅行的需要,成为人们双休日旅游的首选。在巨大的旅游需求刺激下,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城市休闲旅游的发展应规划建设好城区和城郊两大休闲旅游区。城区休闲旅游区建设应以“特色街区”为载体.以“娱乐游憩”为导向,在“文化”上做文章,在“休闲化”上下功夫.凝聚城市文化特征,构建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双链结构和休阑产业与商业双链结构.促进城市休闲化和商街休闲化。城郊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休闲养生”为宗旨,在“山水”上做文章,在“体验化”上下功夫,近郊重点建设郊野休闲中心.实现乡情体验和娱乐休闲化.远郊重.占.建设专项度假景区.发展山地休闲旅游,实现养生休闲化。  相似文献   

17.
“九五”期间,泰安市委、市政府依托泰山这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提出了“营造大泰山,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筑大产业”的旅游业总体发展思路,作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部署。全市上下按照“山城一体,山是风景山,城是旅游城”的原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旅游业实现了大发展、大突破和大提高。200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09.3万人次,同比增长15%,接待海外游客7万人次,同比增长11%,实现旅游总收入2…  相似文献   

18.
遵化是我省旅游大县(市),旅游资源丰富且潜力巨大。现有景区18个,其中A级景区5个,拥有量居全省各县(市)之首。近年来,该市围绕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与京津加强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游客151万人次,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84L元,占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2%,占当年GDP总量的4.22%,同比增长57.4%旅游业已成为遵化第三产业中当之无愧的“龙头”。  相似文献   

19.
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景区点,是旅游业的主要产业要素之一。通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上海旅游景区业初具规模,对推动都市旅游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上海景区点吸引率逐年递减,景区点的“非景区化”状态、莆区点的“非旅游化”管理等问题影响了景区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直面世博会,为将上海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旅游景区业应以创新发展为根本,革故鼎新,大力开发都市型旅游资源,优化旅游景区产业结构,加强景区点的“旅游化”管理,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张远思 《首都经济》2006,(9):102-103
根据北京市郊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历史和特色,学者多将京郊旅游划分为三种模式,即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题公园发展模式和以家庭旅馆为中心的民俗旅游发展模式。本文则根据游客出行的目的将京郊旅游分为以下三种模式,即观光游模式.休闲游模式和体育健身游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