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企业竞争力研究涉及产业组织、战略管理、知识管理、企业文化等经济学和管理学诸多领域。本文从起源、理论演进与比较、企业竞争力评价等角度对企业竞争力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企业竞争力研究中不同理论学派相互融合与借鉴的演进趋势,并提出了企业竞争力评价中应该关注的理论基础、指标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晶璞  姜波 《经济论坛》2002,(16):29-30
企业核心能力是管理学与经济学交叉融合的理论成果,是战略管理理论、经济学理论、创新理论、知识经济理论对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进行探索的共同趋向。1990年C·K·Prahalad和Gray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划时代的《企业的核心能力》一文,企业核心能力作为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被明确提出,正好给困惑于持续竞争优势问题的理论界和实践界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确立了核心能力理论在企业经济学与管理学上的重要地位。之后,许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各自的理论观点,推动着核心能力理论不断向前发展。一…  相似文献   

3.
伴随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西方大国间的国家竞争一刻也未间断.各国经济实力竞争在于产业国际竞争.国内外对产业竞争的研究涉及经济学(包括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管理学和文化学.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探讨,提出了国际产业竞争存在比较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企业竞争力,认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和内涵涉及到早期经济学和企业理论的相关内容.早期经济学的劳动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没有直接研究企业竞争力,但有许多思想涉及到了竞争力的来源.现代企业理论中的新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企业资源理论、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企业知识理论等,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试图以制度、资源、能力及知识等角度为逻辑分析起点,开创了研究企业竞争能力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企业能力理论把经济学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结合起来,试图探寻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企业如何保持长期竞争优势,主要包括:资源基础论、企业能力基础论、企业知识基础论等。但这三种理论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以及如何保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的解释仍然不完全,也不是很明了。本文将论证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出企业文化基础论。  相似文献   

6.
国家为何和如何参与国际商品贸易,这在传统上一直属于宏观经济学领域讨论的话题,其中比较优势理论处于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末,波特将企业层面的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家层面提出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在战略管理研究和国际经济学之间搭建起桥梁。但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长期争论也使该领域的理论创新停滞。进入2005年以后,一批来自发展经济学领域的学者,开创性地提出出口技术复杂度、产品空间等概念,将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从静态、总计层面的"量"的评价向动态、结构层面的"质"的评价深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构观——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呈现在学者面前。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对竞争力的解释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金碚 《经济管理》2002,(22):4-12
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即逐步放松假条件的逻辑框架。对竞争力可以不同的假条件为前提,从不同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可以对竞争力研究做出贡献,但由于各分支学科的假设前提和分析工具不同,所以,所关注的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有一定的区别,竞争力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竞争力理论经济学、竞争力应用经济学和竞争力研究。在抽象层次上的研究主要运用理论经济学的逻辑方法,而当进入较具体层次的研究领域,则越来越倾向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演化经济学的企业文化演化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分支,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壮大,已经成为企业参与竞争、提升竞争力的内生动因。以往的研究把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基于管理学的研究范式上而过于狭窄。立足于演化经济学的全新视角,从演化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出发,基于演化经济学的不同流派,从整体的、动态的和演化的角度对企业文化及其演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陈蓓蕾 《技术经济》2007,26(9):9-11,56
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集群内网络的过度发展,将导致集群的封闭、排他和过于僵化,从而产生锁定效应。本文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分析集群内社会资本锁定的成因,并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提出集群如何突破锁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效应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胡宇辰 《当代财经》2004,(11):76-80
随着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去以完全垄断或寡头垄断获得竞争优势的许多大企业已举步维艰,而众多企业以集群形式参与市场竞争却表现出了巨大的竞争力,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本文主要从产业集群的交易成本、外部性、协同作用等方面就其产生的效应进行一些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建设与企业创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创新是现代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源,也是其适应全球化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信息化则使企业创新拥有了新型的 "战略武器",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主要探讨信息化推动创新之机制,以求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启示, 并进一步丰富中国信息经济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与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逐渐上升为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力同品牌资产价值一样,更侧重于品牌在外在市场上所表现出的相对竞争能力,更具有直观性和可比性。因此,构筑科学合理的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对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进行科学准确的综合评价,有助于为企业的品牌管理和品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雷平  施祖麟 《经济经纬》2008,(2):101-104
长期以来,企业数量与规模一直是产业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笔者利用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企业数量、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企业数量的增长对区域产出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呈现时序递增趋势。研究还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企业数量对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异,越是发达地区,企业数量对产出的弹性越强,即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应当重视企业与产业的培育,而不是片面强调"做大做强"。本研究还为理解地方政府与国家产业主管部门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的冲突提供了区域经济增长角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以浙江纺织业集群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颖 《技术经济》2007,26(1):22-25,1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当前理论界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企业、产业竞争力角度,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尚缺乏。对于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来说,产业集群是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是WTO环境下贯彻十六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大量深入调研基础上,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框架,构建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对具典型意义的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Government is studied as supporter of science a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discoveries into new technology and firm formation. The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outside academe is recognized as is the experimental nature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entailing frequent business failure. Competence bloc theory i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minimum set of actors with competence needed for the incentive structure to be complete and the risk of losing the winners minimized. Competence bloc analysis also helps clarify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industrial policy and useful roles for science parks. I find that to succeed as a catalyst for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park management should be less concerned wi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ore with the economics of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背景下,纯电动汽车产业凭借其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产业唯一的动力来源,其技术发展状态已成为产业竞争分析的关键。运用专利数据,从产业技术链视角,全景观描述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挑战。结果发现,目前跨国公司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专利控制,我国企业处于核心元件技术缺失的空心化状态,核心竞争力也远远落后于国外优势企业。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可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制造业越来越重视"通过服务创新竞争",营销科学学会也把识别出服务创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优先内容,服务创新是制造业价值获取的重要来源。服务创新是制造业价值获取的重要来源。服务创新创造价值应从改变业务流程、改善顾客价值、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竞争力等四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8.
非连续性技术变革给在位企业带来巨大挑战,要求在位企业克服新技术研发困难和自身潜在惰性进行积极响应,在与新进入企业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化解熊彼特提出的破坏性创新威胁。整合社会网络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及创新管理理论,以65家汽车综合型整车在位制造企业为样本,通过搭建发明家桥、合作研发桥、混合技术桥等3个维度的技术代际桥,探讨在位企业如何在维持两代技术阶段性平衡的前提下提高新技术创新绩效。结果发现:发明家桥与企业新技术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合作研发桥和混合技术桥对企业新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旧技术创新绩效负向调节发明家桥与新技术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研究旨在为在位企业应对非连续性技术变革,提高新技术创新绩效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领军企业创新链是组织演化出现的新形态,通过对华为创新链运作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华为创新链构建呈现出嵌套式结构,且由内部和外部两层系统构成,其中内部系统参与者为领军企业的组织单元,外部系统参与者为学术界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主体和产业界的客户、竞争者、供应商等商业主体。领军企业为实现创新链上不同类型参与者的高效协同,综合采用市场合同约束、社会资本分享、商业利益捆绑、内部市场设计和科层权威治理等多重协同机制。结论可深化并丰富领军企业创新链及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研究,为领军企业协调创新链中成员间的协作关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霞 《经济与管理》2006,20(8):17-19
目前,全球产业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并提高自己的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对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十分必要。结合国际竞争力的内容和概念,主要从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及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衡量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