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良贷款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消极产物,作为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中国农业银行,与其他三家银行相比,不良贷款率位居首位,资产质量最差.文章结合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GDP增长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贷款与总负债比例和银行相对规模与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亚萌 《当代经济》2016,(35):22-23
本文通过对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进行分析,得出了GDP增长率、M2增长率的提高会降低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水平,相对规模的扩大也会让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升高,而且招商银行不良贷款在行业以及地区上存在着较为集中的领域.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来降低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银行体系由于历史、政治、自身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着巨额的不良资产,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随着加入WTO后5年缓冲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全面的对外开放和竞争。同时,各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制以及上市等进程也加快了速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中国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三月底,全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55.7亿元,不良贷款率6.63%。从五家国有商业银行来看,经过1999年的不良资产大规模集中剥离和财务重组,不良贷款的比率逐年下降,但是,不良贷款的余额仍然高达1061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2%,与2000年世界前20家银行33.27%的平均不良贷款率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4.
姜婷凤 《经济视角》2013,(11):45-49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银行业整体盈利保持强劲增长,但对其效率提高与否仍存有很大争议。本文采用关联两阶段DEA测算出2003——2012年中国14家上市银行两个子阶段和整个过程的X效率,然后利用Tobit模型分析微观和宏观因素对X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良贷款率、净息差等微观因素对银行X效率影响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国房景气指数的上升以及财政支出增长率、货币供给量M2增长率的下降均有利于提高银行X效率。  相似文献   

5.
2006年年底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虽然目前从中行、建行、工行的年报、半年报来看,3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很多学者也对3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乐观态度,但是本人认为随着外资银行入华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任务依然艰巨,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可能反弹。本文通过在外资银行入华引起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反弹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反弹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银行不良贷款通常指不能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已经或未来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贷款。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其不良贷款额占我国银行总不良贷款额的约 80 % ,而且其不良贷款率也最高 ,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最严峻 ,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主要隐患。我国的银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一统”银行体制 ,从 195 3到 1979年 ,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家银行 ,既是中央银行 ,又是商业银行。从 1979年到 1984年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先后恢复或成立 ,但只是作为国家专业银行而存在 ,仍然是行政机构 ,不具有商业性…  相似文献   

7.
<正>过去的二十年是中国银行业风雨兼程的二十年,也是开拓进取的二十年。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截至2007年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资产总额48.51万亿元,比2002年的23.6万亿元翻了一番;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为2543.3亿元,相当于2003年全年利润的7.9倍:不良贷款问题明显改善,全部商业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26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45%,下降了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也由2003年的-2.98%上升到2007年上半年的7 67%,资本充足率达到8%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增加至125家,而2003年,能够达到这一标准的银行还仅有8家。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基于压力测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压力测试框架,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文章以不良贷款率度量信用风险,以名义GDP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及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建立了合适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在GDP增速放缓、CPI上升、M2增速下降的压力情景下,预测了2011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不良贷款率的变化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在压力情景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将会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9.
魏巍 《经济论坛》2003,(21):71-72
呆账贷款作为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部分,是不良贷款中风险最大、性质最严重的贷款,呆账率成为衡量贷款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从分析呆账入手,考察比较中美银行不良贷款状况及化解不良贷款的措施。一、呆账率的定义及计量方法我国对呆账贷款有严格的规定,其定义为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破产、清理后仍无法归还的贷款;借款人失踪、死亡,其财产清理后仍未能清偿的贷款;借款人遭到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而又不能获得保险赔偿,确实无力偿还或保险补偿后不足以偿还的贷款;或由国务院命令核销的逾期贷款。其计算公式为:呆账贷款率=呆账贷…  相似文献   

10.
减少不良贷款是降低银行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生产理论为指导,将不良贷款视为银行经营活动中伴随利润等期望产出而来的一种不良的非期望产出,进而利用非参数的DEA方法构建了测度不良贷款降低潜力的定量化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7-2010年的实际情况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有所进步,并呈现出改善的优势,但53.5%-61.7%比例的降低仍是可能的;各银行可减少的不良贷款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兴业银行是潜力相对最小的银行,年均5.4%,农业银行、广发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潜力较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可降低比例和绝对额度都显著大于股份制银行.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高度集聚金融风险的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在不断下降后出现了"双升"态势,金融风险加快暴露出来,这使得不良贷款问题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财富管理的视角,文章在此背景下选取了2010—2017年的季度数据,运用R软件对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实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种种原因,造成其贷款风险较高,体现在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导致其从商业银行融资不足,阻碍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入手,阐述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成因,提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和强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种种原因,造成其贷款风险较高,体现在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导致其从商业银行融资不足,阻碍了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分析中小企业贷款现状入手,阐述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的成因,提出促进中小企业贷款和强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金良  朱建林 《经济师》2000,(7):172-172
一、银行不良企业贷款的成因分析1、体制方面。我国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经历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经济运行中,政企职能不同程度地混为一体,行政干预延伸到方方面面,致使银行信贷难以真正按正常的经济规律操作,造成了目前企业不良贷款大幅度增长。首先,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行政上隶属于各级地方政府,成了地方政府事实上的“会计出纳”机构,为不良债权的产生、发展打下了伏笔。其次,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银行行政上和业务上变为垂直领导,表面上信贷自主权有所扩大,实际情况还是受制于行政、党政各方,许…  相似文献   

15.
徐辉  李健  钟惠波 《金融评论》2012,(3):29-40,123,124
本文以1999~2010年12年间国内14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为基础,立足于随机前沿效率分析原理,利用参数估计SFA分析法,评估分析金融改革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与银行效率分布及演化趋势。研究表明:(1)是否引入不良贷款变量对银行成本效率测算存在显著影响。(2)在引入不良贷款的估计模型中,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存改善趋势,否则,呈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无此特点;股份制银行成本效率整体高于国有商业银行。(3)未发现资产规模、权益与银行成本效率之间的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不良贷款对成本效率具有负效应。(4)在中国银行业利润效率测算中,则不适合引入不良贷款变量。  相似文献   

16.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人们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广泛关注。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一直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贷款风险的管理主要依靠贷款违约率的度量。文章基于CPV模型,分别选取代表国家、企业、居民经济形势的指标,以及与银行业务联系密切的行业发展情况指标GDP、CPI、i、M2、企业景气指数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度量,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度量银行贷款违约概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红英 《经济师》2014,(10):168-169
受经济下行影响,钢贸、造船、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领域以及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微企业成为不良贷款的"灾区"。在多重因素叠加下,银行不良信贷仍将持续。文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原因从客观经济环境影响、银行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本资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采用1998-2005年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风险、盈利、规模、周期、成长性和上市与否六个方面对银行业资本结构决定进行的实证结果表明:资本资产比率与不良贷款率和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银行规模显著负相关;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和上市与否显著正相关,与风险资产规模、银行规模和GDP增长率显著负相关;而资产增长率对资本资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珠三角企业偿债能力下降是主因 一边是公司贷款“短多长少”的局面未有扭转,另一边是信贷资产质量备受考验。银监会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的数据,其中备受关注的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再次呈现上升势头。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达127万亿元,尽管其不良贷款率保持在0.9%,但不良贷款余额却升至4564亿元,比年初增加了267亿元。  相似文献   

20.
竭力保证银行贷款有效偿还是维护金融体系稳健的内在要求。2003-2015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以2011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保持连续多年的下降轨迹,随后进入上升通道且短期之内难言见顶。受贷款基数扩大影响,不良贷款率微小上升带来不良贷款绝对量大幅增加,商业银行潜在信用风险不容忽视。为了有效遏制不良贷款的惯性上升,需要趁早防范不良贷款的潜在增量风险,多手段灵活处置存量不良贷款,改善不良贷款处置的外部环境,减少不良贷款处置的道德风险。文章进一步剖析债转股化解不良贷款的利弊,认为现阶段需要谨慎推行债转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