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天等讯 近年来,天等县把新农合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好抓实,加大宣传力度,落实责任,畅通服务渠道.规范办理程序,确保参合农民真正受益。截至6月30日,该县参合农民达334378人,占全县应参合农户的93.02%,超过了自治区要求参合率达到90%的目标;共有71266个参合农民获得新农合资金补偿,补助金额达1582万元,  相似文献   

2.
在新农合的运行中,地方政府监管机构的设置主要针对其日常工作中资金使用(如参合农民的就医报销)、定点医院为参合农民提供的医疗服务等进行监管。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地方政府、参合农民、定点医院三方的利益博弈。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三方会选择最利于自己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CHNS数据,使用平均处理效应的倍差估计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民就医行为及健康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总体样本模型显示,新农合促进了参合农民选择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机会,提升了农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健康水平,且新农合的净效应呈动态递增的趋势;(2)不同收入层次样本的估计模型结果显示,随着制度的全面推进和参合率的提高,新农合首先提高中等收入人群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概率,之后这种影响扩大到低收入和高收入的参合农民,从而促进了农村居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利用。同时,新农合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高收入农民的健康水平,而对中低收入参合农民的影响不显著,这种影响的差异加剧了农村居民健康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4.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简要回顾了试点以来新农合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及实践的进展,归纳了理论界在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必要性研究、新农合制度的现状及存的问题、农民参合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新农合制度建设的路径研究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研究等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研究做了简要的评述,指出农民参合意愿是新农合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新农合制度效率的最好反映。  相似文献   

5.
张媛 《辽宁经济》2010,(6):17-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和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辽宁省新农合共覆盖农业人口2146万人,参合农民达到1968万人,参合率达到91.7%,参合农民数占全省常住农业人口总数的99%。  相似文献   

6.
2009年,钟山县积极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力度,农民群众由以前的“要我参合”向“我要参合”思想观念转变,自觉参合积极性得到明显增强。该县在新农合资金管理方面严格实施了封闭式资金运行管理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金审核制度、合作医疗补偿金公示制度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  相似文献   

7.
西林讯目前,西林县已有12.33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4.22%,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给该县85%农民参合任务,在广西排名第一。今年初以来,西林县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制定筹资工作方案,与乡镇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并把新农合工作列入年度双文明考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8.
宋岩  庞彬  张旋 《中国城市经济》2011,(17):246+248
自2003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310个县(县级市)开始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截止2010年底,全国参合农牧民人数已达8.3亿人。目前,在我区已开展新农合工作的县市区有89个,基本实现了全区覆盖,覆盖农牧业人口1033余万人,参合人数1019余万人,参合率达到98.58%,已超过国家医改和自治区医改提出的目标。新农合制度框架及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对农牧区的健康保障作用逐步显现,有效缓解了农牧民因病致贫为切实减轻农牧民看病负担、因病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9.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卫生厅了解到,到明年,云南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将提高到150元。记者在7月份召开的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目前,全省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412万人,参合率为95%。  相似文献   

10.
齐红娜  郭丽 《魅力中国》2013,(11):30-30
2012年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会议提出:完善新农合,确保参合农民最大利益。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才能确保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河北省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农合”本意是解决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是国家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作为受益方的农民,本应踊跃参与。然而,在河北,有些县的“参合率”还不到60%。农民缘何对参合热情不高?除了农民对政策知之不详、疾病预防意识差、担心钱打水漂外,最主要的还是权利缺失和实惠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引导参合农民更多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新农合试点后曾多次降低村诊所和乡镇医院的起付线和提高报销比例.然而,政策的这种调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它对农村居民的就医地点选择起到怎样的作用?利用中国营养和健康调查(CHNS) 2004和2006年度的农户数据,研究通过一个多选项Logit模型对此进行了验证和回答.研究发现,在新农合开展较早的2004年,参合农民病后更可能选择到附近的诊所就医;到2006年,参合对农民病后是否选择去看医生已起不到显著影响作用,但提高了他们病后进行自我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简报     
近期禽流感疫情不会大范围爆发;新农合参合率91.5%;北方旱情严重;农民育种专家首获国家科技奖;六奶业主产省生鲜乳三聚氰胺含量合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近3年呼图壁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运行情况,探究所面临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文章收集呼图壁县2012-2014年新农合运行报表数据,应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及处理,对参合情况、基金筹集、住院补偿资金流向、人员受益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呼图壁县自2005年启动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近3年以来,全县新农合参合率、各级医疗机构的住院实际补偿比、次均住院费用、受益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还存在住院人次增长过快、住院病人、基金流向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本县新农合运行状况良好,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并加强监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促进住院病人及基金的合理分流,保障基金的合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经济》2007,(4):46-46
《中国城市经济》:请谈谈运城新型捉村合作医疗进展情况如何?吴菊仙:首先是覆盖全面。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覆盖面不断扩大,2007年运城将成为山西省第一批合作医疗以县为单位全面覆盖的城市;其次是2007年全市参合农民达359、6354万人,参合率达87、8%,超出省政府要求7、8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前列;第三是2006年开展新农合的6个县(市)共为70.76万参合农民补偿4912.21万元,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农村迅速普及,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坚持的首要的原则就是“农民自愿参加”,除了因农民贫困无力缴纳参合金以致不能参加外,该文从另外几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调动农民参与新农合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逐步缓解。记者从7月份召开的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会议上获悉,云南省通过全面落实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任务,加大财政投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提高新农合补偿水平,使参合农民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农村卫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积极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正在农村迅速普及,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建立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社坚持的首要的原则就是“农民自愿参加”,除了因农民贫困无力缴纳参合金以致不能参加外,该文从另外几个方面分析了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调动农民参与新农合积极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学界比较关注“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逆向选择”现象,认为这是导致当前“新农合”绩效低下的重要原因,并多主张以强制参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农民“逆向选择”实际具有两面性。过分强调“逆向选择”问题的危害性根源于论者心目中的数量规模型发展思路。消解“逆向选择”问题将有利于“新农合”走上质量效益型的发展之路,而消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抑制“新农合”内的过度医疗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项新制度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2003年以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国农村迅速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低,社会满意度差;新农合制度的宣传不到位,医疗费报销程序繁琐;外出务工农民的医疗保险问题未能得到解决等.文章对此提出了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健全补偿筹资机制,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