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当代经济》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潇怡 《时代经贸》2006,4(Z2):80-81
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国际分工的深入,世界经济呈现出高度的一体化趋势.本文将从知识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不仅在一般意义上对世界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贸易和投资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更是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往不涉及所有权变更的国际资本流动只实现了世界经济浅度一体化,而跨国公司主导的、以控制所有权为特征的国际直接投资,形成了一种以价值链为纽带的跨国生产体系,才使得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具有了国际关联的深度一体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廷根 《经济师》2006,(6):65-66
在当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并行发展,成为两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文章认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因和条件,既有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有政治利益的驱使,还有文化、制度等利益起作用,是多种利益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单靠市场需求推动是不够的,政府必须主动参与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得到各经济体认可的和共同遵守的国际制度作保障。简而之,强烈的利益追求、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国际制度保障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汪占熬  陈小倩 《经济纵横》2012,(10):110-113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推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爆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对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重点放在空间经济学作为指导理论之后的最新进展上,并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以期对研究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现今大陆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双方经济实体的生产要素流动与经营运作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早已自发地形成了两岸市场经济功能性的一体化.国际经济环境瞬息万变,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向前迈进,两岸正寻求官方共同参与管理的制度性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利益互惠互利与共赢.本文将围绕“两岸经济一体化”展开讨论,首先阐述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内涵,然后分析其可能性与必要性,最后提出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经济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要求各省区联合起来。构建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地缘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等是东北区域一体化的前提保障。要实现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要实现组织制度创新;二是体制创新;三是模式创新;四是驱动模式转换:由政府推动型为主转向经济促动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论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的概念,指出了牢固树立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观念的意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实现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所造成的城乡综合优势和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并就如何实现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目标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总趋势。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参与到一体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形形色色的一体化组织。由于一体化组织对内、对外的政策取向有很大的不同,使它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有利有弊。文章对两者的关系做一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各个层次的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外众多学者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商业周期、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增长等角度深入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这些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为主,但也缺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期效应的分析。系统梳理国外的研究概况,对中国的区域合作研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竞争手段,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很快的发展,但有很多企业的战略联盟并没有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对联盟的战略缺乏科学的认识。本文通过对企业战略联盟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成功的企业联盟的4种战略要素,对企业战略联盟和联盟战略的真际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uses Lee's (1978) model to determine the wage gains associated with trade union membership and the reasons individuals join trade unions in Australia The data are derived from the 1984 Australian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Survey. A major conclusion is that unions secure a 17.22 per cent wage gain for their members, other things the same. This expected wage premium is shown to have an important positive impact upon the union membership decision. The welfare loss associated with the union wage premium is argued to be relatively minor about one half of one per cent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相似文献   

13.
Differential requirements for seigniorage provide a weak case for retaining monetary independence. As regards adjustment to asymmetric shocks, nominal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is at best a limited blessing and at worst a limited curse. Absence of significant fiscal redistribution mechanisms among EU members is not an obstacle to monetary union. Neither is limited international labour mobility. Convergence of re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s irrelevant for monetary union. A common currency is the logical implication of unrestricted capital mobility. The Maastricht criteria need not hinder monetary union provided the political will exists to adopt a flexi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scal criteria.  相似文献   

14.

Statistical Annex

Former Soviet Uni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前苏联改革.(1)前苏联改革失误主要是决策随意,所通过的决议、法律不是巩固发展而是破坏经济、社会和文化.(2)苏共垮台的主要原因是党内没有民主化,党的上层领导蓄意、千方百计地搞垮党,党自身也有弱点.(3)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激励机制、制度有缺陷,煤矿工人罢工,民族问题,国家发展战略失误,上层领导任意违宪,西方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6.
An attempt is made in this article to demonstrate that Alfred Marshall and John Maynard Keynes erected a number of signposts that point in the direction of a normative, institutional and policy-oriented social economics of labor. They opined that dysfunctioning institutions had thrown most members of the working class into an abyss of poverty. According to Marshall, poverty was caused by institutional neglect of education for the masses. Hence he recommended a drastic overhaul of those institutions that impinged on education. Keynes argued that the rentiers were the villains because they had intentionally reduced their funding of entrepreneurial investments. Consequently, investments dwindled and unemployment caused working-class poverty to rise above its customary levels. Keynes's solution was public investment in private enterprises, which he called socialization of investment. This would cause euthanasia of the anti-social rentiers. Because of their recommendations, Marshall and Keynes called themselves socialists.  相似文献   

17.
工人成熟与社会法团主义:中国工会的转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中国的劳资问题日益尖锐.但是,在国家主义的分析框架下,工会转型始终面临困境.为此,我们另辟蹊径,从工人运动的内部入手,分析中国工会转型的条件.我们认为,如果社会法团主义能够成行,它有赖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工人所具有的成熟权利意识和理性算计能力.当这些前提还不存在的时候,工会应当担任工人辩护士和启蒙者的角色.同时,本文还认为,工人启蒙,应当取功能"合作论"而不是"冲突论".  相似文献   

18.
张志蓬 《生产力研究》2007,2(14):5-6,18
经济学与哲学是社会科学的两大基础学科。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经济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经济学家拒斥哲学、哲学家漠视经济学的倾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客观上需要宏扬经济学的哲学传统,强化哲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缔结经济学与哲学之间的联盟,以使哲学走出"困境",经济学实现真正繁荣,从而更好地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现代财经》2015,(10):58-69
基于中国12个城市1 268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工会对企业工伤事故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会显著减少了企业的工伤事故。利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考虑了可能的样本选择问题后,进一步研究发现,行业市场占有率较低的企业更可能抵制工会在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活动,使得工会保障职工职业健康安全权益的作用失效。通过考察工会影响企业工伤事故的可能机制考察,发现工会主要通过减少工人超时工作以及争取更多安全培训来降低企业的工伤事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