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其定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基于无套利原理推出的持有成本定价模型,对2011年11月至12月的交易数据进行了股指期货定价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持有成本模型可以有效地解释目前我国股指期货价格波动情况,并得出了相应的股指期货定价区间。 相似文献
2.
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正式上市交易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股指期货交易者时刻面对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股指期货的价格.本文从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模型出发,分析若干经典定价模型的条件和局限,给出一个符合我国期货市场特点的股指期货定价区间模型,使得交易者能够简单直观地判断股指期货的套利机会和价格变动趋势,同时该模型能够为监管部门调控市场、稳定市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自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交易品种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真实交易数据,我们可以获取并利用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设计一系列的统计套利模型,发现当前市场所存在的套利机会。就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现状而言,市场有效性还有所欠缺,所以仍旧存在着较多的套利机会。本文利用真实交易数据对沪深300股指期货进行期现套利实证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相似文献
5.
2010年4月上市交易的股指期货合约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国内市场上也为保证其价格合理而推出融资融券等业务。根据无套利定价原理,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及沪深300指数现货之间存在一定价格关系。然而,其价格走势在中国是否合理,价格中是否存在大量套利机会呢?本文通过对股指期货首次交易及最近交易合约的套利机会实证分析,研究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发展特点与其中存在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6.
股指期货已发展成为全球金融衍生品主流品种,股指期货定价问题事关市场套利行为,一直备受投资者关注。本文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深入探讨沪深300股指期货定价偏差与投资者情绪的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沪深300股指期货定价偏差之间构成因果关系,且呈现正向影响;股指期货定价偏差受投资者情绪影响而长期存在,其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短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股指期货与现货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但是这些研究主要基于国外股指期货或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而对正式推出后的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研究很匮乏。文章利用无套利区间分析了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格关系。结论显示,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但是否存在相互决定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沪深300股指期货期现套利的可行性研究——基于统计套利模型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期现套利的基本思路出发,论证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期现套利的可行性。实证表明,采用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的数据,并选择沪深300指数中权重排名前10的一篮子股票组合作为现货组合,运用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的统计套利技术,可以实现股指期货的无风险套利。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指期货定价及套利交易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股指期货定价的理论基础、主要模型和方法、套利交易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沪深300仿真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我国股指期货套利交易提出了一些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10.
殷双建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3,(4X):100-102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沪深300股指期货也在筹备多年后,于2010年4月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的正式运行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尝试理论联系实际,对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周内效应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沪深300股指期货在2010年4月16日上市至2012年12月31日的收盘价、成交量和持仓量为样本数据,引入虚拟变量,利用AR-GARCH模型对这三个变量做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在周内效应中,收益率在周一有显著的负收益,在周五有显著的正收益,成交量变化率只有在周一具有显著性,持仓量变化率在周一、周四和周五均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刘荣金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1,(24):29-32
通过比较分析CSSD和CSAD两种常用的关于羊群行为研究的方法。基于横截面绝对偏离度(CSAD)方法并结合APMA—G媪CH模型对上市以来的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存在着不显著的羊群行为。我国股指期货上市时间不久,这种轻微的羊群行为应该值得相关部门的关注,可以采取健全和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股指期货市场监管和风险教育等相关措施,防止羊群行为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日本的N225指数期货、韩国KOSPI200指数期货和我国台湾地区证交所加权指数(TWSE)期货作为样本,通过GARCH模型的序列建模,从样本总体和分阶段子样本分别对其股指期货推出与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台湾地区的股票市场引入股指期货后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并未受到影响,而日本和韩国股票市场在引入股指期货之后其波动性加剧,但这种波动性的加剧仅仅是短期性的,长期内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沪深300指数、H股指数、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给出确定投资比例、选择投资时机及度量投资风险的方法,对中国概念股指期货的跨市场套利机会进行研究,结论显示:中国沪深300股票指数与周边市场的中国概念股票指数之间存在着普遍关联性,并且这种关联性可以转化为套利机会.实证结果表明:当1∶0.836546作为A50股指期货与H股股指期货的持仓比时,可以得到最优套利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反馈交易模型与非对称冲击TARCH模型,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市投资者正反馈交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当前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股指期货的短期抑制效应不大,长期抑制效应渐现但不显著;股指期货有利于投资者对消息的理性反应,是抑制股市正反馈交易行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市场有效性是衡量股指期货市场发展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2010年4月16日-2014年4月17日的日频交易数据,运用 wild bootstrap 自动方差比检验、广义谱检验和Dominguez-Lobato检验等方法,对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的弱式有效性进行检验。这些方法允许未知形式的条件异方差和小样本的存在,能够检测出序列的线性相关性和非线性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达到了弱式有效,这主要归因于风险控制的有效实施、长期资金的入市和市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股指期货上市,大幅增加了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使得券商和商业银行能够进入期货市场。券商控股期货公司应该通过与证券公司及商业银行的合作来拓宽营销渠道,通过提升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来建立核心竞争力,通过做到与客户共赢来实现期货公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真实交易数据,选取对指数拟合程度高且可交易的沪深300ETF为现货研究对象,运用静态套期保值比率估计模型(OLS、B-VAR、VECM)和动态套期保值比率估计模型(VECMBGARCH、DBEKK-GARCH、DCC-GARCH、NormCopula-GARCH、tCopula-GARCH)对最优套期保值比率进行估计,并对规避风险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在样本内期间和样本外期间中,各模型反映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套期保值效率都较高,考虑期货与现货市场动态相关性的NormCopula-GARCH模型套期保值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8.
在期货市场上 ,指数期货是一种股票的避险工具。由于时间及其它因素 ,使得指数期货市场发生不平衡的现象 ,此一不平衡我们称之为套利空间。如何运用金融工程和信息技术来计算出其套利空间 ,为投资人赢得更多的利润 ,正是本研究的宗旨。本文针对指数期货的特性来寻找实时套利机会 ,明确地指出了买低卖高的方向及套利空间的大小 ,并给投资者设计了指数期货套利的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