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征地范围过宽.土地征用权被滥用。我国现行农地征用制度是从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来的。改革开放后,面临耕地大量占用的严峻形势,为了更好地运用行政手段协调城乡用地关系,保护耕地,国家逐步从法律上将农地统征制度巩固下来。1998年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正式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后,农地征用制度与土地用途管制相结合,土  相似文献   

2.
采取世界上十分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是我国今后土地管理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我国近几年耕地面积总量锐减,土地管理粗放、利用率低较为明显,这一切都要求在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上进行重大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极为重视,中央1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可以说,这是一次重大变革。然而,如何推行土地用途管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一切自然资源为全人类共同享用是推行土地用途管制的理论前提。土地用途管制实际上是土地使用管制。其实质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对土地产权的限制。以此保证土地的合理…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 为保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作用,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4.
土地用途管制是我国土地管理体系构架中的一个重要基石,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对农地的非农化和农地农用进行严格管制,即通过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对农用地的管理。本文以深圳为例,分析现行的农用地管理制度在高度城市化地区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介绍深圳实施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的做法,以探索适应于高度城市化地区农用地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但国家对土地的用途实行严格的管制.根据用途的不同,农村土地可以划分为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的使用人享有承包经营权,按照我国目前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一定的方式流转.但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却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除村民住宅用地(宅基地)、农村各种公共公益设施用地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的企业用地或以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兴办企业外,其他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农村土地的,必须先由国家征收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为国有,再由国家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  相似文献   

6.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了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基本取向。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中耕地保护还存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指标滞后,农用地用途管制执行不力;耕地保护机制不完善,保护力度亟待加强;节约集约用地观念淡薄,土地利用普遍粗放;耕地后备资源不平衡;违法成本不高导致违法行为居高不下等若干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当从加强年度计划控制,加大耕地管护力度,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厉查处破坏耕地行为等四大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土地用途管制在保护农地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地保护区域内土地的潜在价值,导致部分利益损失。借鉴国外土地发展权相关理论和国内农村集体流转机制,应用"地票"交易制度和土地发展权还原机理构建出城乡建设用地之间增减挂钩及其供需平台。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下,"地票"交易制度的出现有利于发现偏远农村土地发展权的价值,促进城市资源反哺农村,缩小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8.
《中国报道》2020,(1):13-13
1月1日起,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新《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此次《土地管理法》的修改重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土地入市三大方面。作为一部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它在改革土地征收方面有哪些突破?又将如何更好地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农村宅基地三级审批制度损害了农民合法权益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文章基于产权理论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定位分析,认为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监管制度应在国家土地用途管制下,建立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各级政府协同配合的综合监管模式。文章就制度改革的具体框架和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政策与法     
建设用地审查办法确定今年是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第一年。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范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查工作,国务院日前批准了国土资源部拟定的《报国务院批准的建设用地审查办法》。《办法》确定,下列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需报国务院批准: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计划单列企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  相似文献   

11.
一、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决定》从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管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节约用地、健全责任制度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规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我厅代省政府起草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意见》,提出了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加强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提高建设用地报批效率;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  相似文献   

12.
叶成朋 《改革与战略》2008,24(10):29-31
地上权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和土地用途严格管制原则,决定了地上权法律制度必将在我国广泛存在和高度发达。但是,其并未受到立法机关应有的重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地上权制度。从现实需要出发,未来的民法典立法应选择地上权模式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近日正式提请全国人大予以审议,该草案删除了现行法第47条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等内容,代之以"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给予公平补偿"。这次修法标志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终于迈出实质性一步。在此之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但由于现行土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土地收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收费是指国土资源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省(省以上)政府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在办理用地手续或土地登记和变更登记时,向用地收取的各种费用。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政策导向 我国《物权法》涉及的不动产主要是房地产和土地资源等。《物权法》涉及房地产业和土地资源的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是住宅七十年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提升了房屋的内在价值;其二是严格的土地制度预示着未来调控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了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基本取向。但是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中存在农用地用途管制执行不力、耕地保护机制不完善、土地利用普遍粗放、耕地后备资源不平衡等若干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年度计划控制,加大耕地管护力度。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厉查处破坏耕地行为。  相似文献   

17.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决定》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相似文献   

18.
我国虽然实行了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基于计划管理的固有缺陷,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的土地博弈中,为了本地经济发展往往倾向违反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违规圈地占地,使得我国耕地保有量不断下降,土地集约利用无法实现。为了破解土地管理难题,需要从地方政府土地利用的成本与收益两方面探讨改变其违规用地的激励机制。一方面,应赋予农民更大的土地权利,加大地方政府违规用地的成本,使农地所有者成为制约地方政府的一方主体;另一方面,应引进可转移土地发展权制度,通过市场机制对土地资源的配置,加大地方政府保有和增加耕地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近日正式提请全国人大予以审议,该草案删除了现行法第47条中“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等内容,代之以“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照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严格的程序,给予公平补偿”。这次修法标志我国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终于迈出实质性一步。在此之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但由于现行土地征用制度脱胎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滞后性日益孳生出一系列问题。为此,构建新的土地征用制度,保证农民在以土地开发为先导的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分享收益,逐步推进农业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已成为不容拖延的改革重任。  相似文献   

20.
《土地管理法》最新修订稿规定,"商品住宅建设应当使用国有建设用地"。这意味着此前对小产权房合法化的想象再次化为泡影。但是,《土地管理法》最新修订稿却首次准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参与市场流转,这是否意味着小产权房在某种程度上的放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