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信息是会计规则执行人根据会计规则,使用会计手段,反映一定时期会计主体各项会计要素变动情况的报告,是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评价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做出决策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越来越重要。保证会计信息内容真实、数字准确是会计信息客观性特征的总要求,而且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目的和重要基础。但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研究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前国内会计界需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芳丽 《中国经贸》2013,(4):105-106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记录、报告一系列过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经济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有利于决策,会计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特征,而真实性则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而近些年来,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较为严重,会计信息应有的质量特征被动摇,会计信息失真已经影响了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3.
刘新萍 《中国经贸》2009,(14):137-138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更是经久不衰,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入。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产生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凭借某一方面的努力,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选择了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供给方和监管方这三个角度作为研究问题的出发点,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的分析,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找出问题之所在。然后,从三方共同出发,构建出保障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体系,来保证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是体现国家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直接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具有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及时性、清晰性等特征,但由于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也常有失真的现象.因此,必须改革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依法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和我国加入WTO,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会计造假案显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仍不容乐观。而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因此,本文从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入手,分别从会计信息监管方、提供者和鉴证方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司都有财务部门,而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却越来越低。很多公司都以自己的利润为最终目的,通过一些不良手段进行会计信息的作假。本文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本质出发,对会计的信息失真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研究。为以后我国进一步解决此问题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冬晖  王新 《辽宁经济》2004,(9):104-104
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状况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还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及调控。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会计法》的颁布与实施,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已有了一些提高,但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仍屡禁不止,失真问题并未从根  相似文献   

8.
张庆彬 《中国经贸》2013,(8):188-189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社会的进步,银行的投资者、存款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的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银行的财务报表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审计部门近些年来对各类银行的审计发现,大多数银行都存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甚至失真的情形,会计信息的披露也不能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本文对我国政府部门对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披露规范做了简述,以及对构建我国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构想。  相似文献   

9.
赵素英 《魅力中国》2009,(27):10-10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是一个重要方向。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除了完善会计准则建设、加强注册会计师管理措施外,也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鉴于此,本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会计信息失真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已成为令投资者十分头痛的一个问题,文章着重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出发,从公司治理角度探讨了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对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程度深、范围广。失真的会计信息在国家宏观调控和信息使用者微观决策等方面危害极大。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然而至今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顽症仍未得到根本诊治。因此,笔者试从分析会计信息的特征、失真的成因中找到治理的对策。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向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主要是企业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转等信息。有用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特征。信息要为人所用,又必须同时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的相…  相似文献   

12.
马津梅 《天津经济》2015,(2):63-64,69
会计信息公开性、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然而,会计信息失真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和十分突出的问题,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找出导致失真的原因,才能有效提出相应的对策及解决办法。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张丽芹 《山东经济》2004,20(3):124-126
提供可靠公允的会计信息是现代会计的基本目标,而目前国内外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成为社会谴责的焦点,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微观决策及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严重危害了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而有效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上市和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一直困扰着会计理论界以及各方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造假屡禁不止,会计丑闻不断爆出,这些事件在沉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严重阻碍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根源。本文拟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成因和防范治理的角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着会计信息失真,信息披露不及时,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其原因是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监督机制不健全。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建立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制定确认的标准和方法,保证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5.
曾懿豪 《中国经贸》2009,(24):178-178
有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一直是个老话题。自2007年1月1日起,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施行新的会计准则,但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依然严重,造假案不断被揭露,人们普遍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越来越关注。  相似文献   

16.
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现行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及所引发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基础上,从寻求制度突破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基础,与投资决策、信贷决策、宏观调控关系密切。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由于税收、利润分配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失真问题较为严重,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文章结合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信息系统理论,主要研究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失真的理论根源及具体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文章利用现代博弈理论的观点,构建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与会计信息提供者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会计信息失真,给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隐患,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现阶段,仍具有普遍性,也可谓是我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顽症之一.文章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具体形式出发,详细阐述了出现会计信息失真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从而达到会计信息管理规范化、完善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宋建华 《理论观察》2007,(3):203-204
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会计工作中较为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会计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会计界及每个会计人员都应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