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博,对于处在新媒体时代的我们来说已不陌生。微博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流动传播速度,创新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增加了公众互动分享和知情讨论的机会,也使其日渐成为各界关注的舆论新阵地。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地方政府和各级官员因此相继开通微博,尝试进行微博公关新模式。如何充分利用微博为自身的发展服务,把握微博时代的机遇为自身形象加分,同时有效规避微博带来的负面冲击,开展更加真诚、平等、开放的政府"微博公关",是政府机构亟待加强研究的课题,也为我们开展传播研究和创新传播模式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收集和整理了中国县级政府政务微博的运营信息,匹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2-2018四轮调查数据,探讨了政务微博如何影响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水平。研究发现,县级政府开通政务微博后,当地居民对县级官员信任程度较均值水平提高11.63%。县级政府发布的政务微博数量越多,居民对县级官员信任程度越高。异质性检验、移动份额工具变量和平行趋势检验等均支持这一结果。本文从“技术赋能”角度丰富了数字政府运用影响政府信任的相关机制研究。县级政府可以通过发布政务微博缓解政务信息不对称,提升政府信任水平,并可以通过转发上级政府微博提升政府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当前政府面临的公共危机管理新问题、新挑战,论述了政府形象在化解公共危机中的作用,提出了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模式—政务微博。指出要通过政务微博塑造政府诚信形象,通过选择话题引导舆论导向,通过汇聚民意提升政府执行力。从而以主导性角色积极进行预先防范并有效化解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4.
微博时代,各级政府机构及官员相继建立政务微博。政务微博群相继亮相,政务微博规模扩大,覆盖面拓宽,制度化建设起步,微博运作日益成熟。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联动机制、明确政务微博定位、转变政务微博的语言表达方式、实现官民互动等方法,以促进政务微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微博问政制。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Web2.0时代最为流行的互联网交流平台在公共领域内对于信息传播以及整合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微博能够成为一种工具手段,发挥传播实时信息、聚合公民意见的作用,形成网络舆论。微博问政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政府决策模式以及在微博问政模式下政府决策的转变,分析微博问政对于政府决策的影响。在我国,政府已经做出改变,积极吸纳网络民意补充政府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6.
政务微博是互联网时代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在发布政务信息、加强政民互动、应对突发事件、塑造口碑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有力的作用.但由于发展时间尚短,前期发展过快,政务微博在发展传播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呵护这个新鲜事物健康成长,推动政务微博又好又快发展,使其成为政府政务信息体系中的中坚力量,成为政府和公众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公众参与的主要平台的时代大背景下,政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问政来提高行政效能和提升执政能力,扩大民众的参与度,建设效能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微博因其信息传播即时性、裂变性、草根化,以及舆论传播受"意见领袖"的影响等特点,使之与传统网络媒介相比,有了自己独特所在,使政务微博成为各级政府网络问政的有力新渠道,它在社会管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新闻舆论引导、倾听公众呼声、树立政府形象、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和官民互动沟通的重要平台,为塑造政府形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同时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隐蔽、虚拟等特点,政务微博也会产生出一些对政府形象负面影响的问题。因此,文章提出政务微博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相关建议,包括明确政务微博定位,建立专业团队运营维护,制定舆情应急措施,改进评估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微博给传统企业营销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分析了微博营销的现状,对现有的五种微博营销策略(微博内容营销、微博口碑营销、微博粉丝营销、微博段子营销以及微博互动营销)进行了对比讨论,并讨论了微博营销的未来发展方向——微博情感营销,分析了企业发展微博情感营销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发展微博情感营销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周雪芳 《科技和产业》2021,21(4):154-158
为探究网络舆情、用户生成内容、个人情感、旅游地形象的关系和作用路径,研究构建包含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混合模型,设计包含网络舆情量表、个人情感量表、用户生成内容量表和旅游地形象量表在内的问卷,调查540名被试.利用统计软件(SPSS25、AMOS)对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网络舆情对旅游地形象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网络舆情能够通过个人情感的中介作用预测旅游地形象;网络舆情对旅游地形象的直接预测作用和个人情感在网络舆情和旅游地形象间中介作用的前半路径受用户生成内容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微博政治是一种新型政治,是人类社会和信息技术发展到特定阶段,大众传媒在属性和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后向社会尤其是政治领域高度渗透的表现。微博政治的兴起很快引起官方的关注,各种政务微博层出不穷。目前我国的官员微博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政府官员应尽快建立起实名微博,从而发挥其不可估量的政治影响力,以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扩大人民民主,丰富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新兴的社会化媒体,微博已成为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官员开设微博,将其作为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官民互动的平台,"微博问政"逐渐成为热点。在信息公开、危机管理等挑战下,政务微博凭借其草根性、即时性、亲民性等特点,产生了一系列积极作用,但是,如何更好的监督与管理政务微博,成为了当今政府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安伟  陈楠 《中国经贸》2014,(13):135-13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应运而生,微博的产生使得微博营销进入企业的营销视野。本文先介绍传染病模型,然后根据传染病传播和微博营销传播的相似之处该理论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微博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6):251-251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对媒介的发展以及受众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媒介使用和接受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对新兴的微传播方式——微博的使用现状,成为了我调查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赤 《黑河学刊》2013,(10):42-42,98
微博日渐成为人们消费生活的一部分。微博发展关系到中国舆情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微博成为利国利民的传播工具,不仅在于政府的引导和疏通,还需要规范媒体传播机制,建立有效的舆情监测机制,注意微博用户的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形象对这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地区大多通过民族文化来彰显。陕茶文化曾随着古丝绸之路的传播名扬海外,但在新丝路环境下,如果一味地主张文化最原始的传播方式,将原汁原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文化的差异性,这对于地区形象的构建是不现实的。本文认为,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翻译问题和政府策略问题,对有效提高传播效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把政务微博作为政务信息的第一发布渠道。但由于某些党政干部对微博传播规律掌握不足,政务微博运营状况良莠不齐,部分政务微博信息发布少、网民关注度低,难以发挥了解民情、引导舆论作用。根据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政务微博运营管理的典型问题,为提升政务微博传播力、影响力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相关政府部门加强政务微博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俞圆 《北方经济》2013,(11):57-58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宇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从本质上说,是一个社交平台,是以对话为特征的,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场所.据刚出炉的2012年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中国的微博用户量已经达到3.27亿,毫无疑问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在这庞大的微博群体中,其中超过2亿人为高收入、高学历的年轻人,而这些群体又成为了各大酒店争夺的潜在消费群体.微博,以其亲民的形象出现,既可以快速宣传酒店的产品,方便与潜在顾客进行交流,同时又可对外提供一定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反馈,因而越来越受到众酒店的青睐,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大众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现今社会中的重大危机事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危机中传播媒介发挥的作用对政府形象的影响,通过完善信息传播体制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等方式塑造政府正面形象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放 《民营视界》2005,(6):28-29
情感营销,是指在产品相对成熟的阶段,在品牌的核心注入情感;增加品牌的核心文化,并在产品营销的过程当中,通过释放品牌的核心情感能量,辅以产品的功能性及概念需求,打动消费者,保持产品在稳定上升的过程中有爆发性的增长。简言之,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设计、情感广告、情感促销等策略,来激发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欲望,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