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多年来未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不断创新金融政策。文章针对金融机构天平失衡;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金融体系不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单一;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加快调整、出台创新金融政策,严格落实融资新举措;强化银企对接,建立良好互信关系;完善相关法律,创新金融体系;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挥信用担保作用,以求破解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带来的融资障碍、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是:中小企业要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建立和拓宽政策性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3.
黄燕 《乡镇经济》2011,2(2):51-56
文章系统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贷款状况,进而得出企业自身、银行信贷管理、银企信息不对称、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存在问题是造成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并从引导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加强银行信贷管理工作,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外部环境四个方面,探讨央行加强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的相关金融支持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带来的融资障碍、中小企业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银企信息不对称和银行的不利选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是:中小企业要自己创造良好的融资条件,建立和拓宽政策性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拓展间接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5.
吴俊 《科技和产业》2011,11(1):102-106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规模小、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水平低等内部原因,又有金融机构"惜贷"、信用担保制度不完善、资本市场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整、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外部原因,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不合理,也加剧了其自身的融资困境。因此,中小企业应改善信用状况、完善财务制度、降低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金融机构应尽快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政府应改善和发展资本市场,疏通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渠道,从宏观上改善其融资环境,从而达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全国来看,中小企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为其数量众多,对增加就业,推动创新,优化资源配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因为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意识到企业成长性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国对于成长型企业与融资方式研究不完善,并不能给出直接关系。由此,文章从多个因素考虑成长型企业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7.
泰隆商业银行"三品三表"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在杭州、上海大力推行"同城不同质"经营模式,努力为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融资机会,既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成长,也丰富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作为一家总部位于  相似文献   

8.
由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以及大银行对规模效应的要求,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至今未能化解。本文为近年来我国民间兴起的中小企业互助融资模式构建了一个数理模型。理论分析表明:第一,银企之间存在信息对称悖论,也即银行一味要求企业提供完全信息,会导致双亏;适度信息不对称则能实现双赢;第二,一定条件下,企业房屋、设备等实物类硬资本与经营能力、财务状况、历史信用等信息类软资本之间具有替代关系;第三,中小企业通过互助融资模式能拆借到所需的软硬资本,并能根据意愿隐匿财务信息,从而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发展;此外,中小企业还能通过集体这个最后借款人增加资信等级,并使银行调高收益预期,从而最终可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日前从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解决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增强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对接,推动担保机构、贷款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辽宁省中小企业厅牵头、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和辽宁银监局等共同参与主办的辽宁省中小企业融资银企对接大会,于7月13日在沈阳召开,大会同时表彰了2006年度辽宁省诚信企业。以此为契机,7月13日被确定为辽宁中小企业融资日。  相似文献   

10.
以青木昌彦的银行辛迪加及相机治理模型为基础,构建一种适合于中小企业的辛迪加贷款模式。该模式通过银行间的风险分担、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促进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信贷关系的动态博弈分析,进一步表明辛迪加贷款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指出我国辛迪加贷款模式的发展还应该注意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和加强对牵头行的激励。  相似文献   

11.
王淼 《特区经济》2011,(8):285-287
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外源融资渠道,然而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使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被银行拒之门外,没有享受到虚拟经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正向效用。本文提出了银行合格借款者项目源培育政府融资服务平台的构建思路,致力于合市场与政府之力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问题,并为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姝 《特区经济》2006,(4):57-58
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在信息严重不对称条件下,金融机构贷款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们对企业实行惜贷、信贷配给和更高的抵押要求,这严重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必须建立新型银企关系、整合地方资源,发挥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作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这有助于解决珠三角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林江  刘勇平 《亚太经济》2012,(3):121-125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关系型融资理论以及对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偏好及经营特点的分析得出:多数台资企业倾向于向台湾金融机构和境外资本市场融资,融资渠道单一。解决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问题,关键在于台资企业要提高信用能力,不断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同时台资企业要积极融入大陆经济环境,加强与大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合作,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和消除融资障碍,使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融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信用水平低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中小企业管理诊断与担保的战略融合,对中小企业融资提供管理咨询和担保服务,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外部式提升到自身信用的建立,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促进银行、管理咨询与担保公司、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文章基于对兰州市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兰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并对企业融资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发现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融资难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约束性、金融创新不足和信息不对称。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不断增加,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较高、交易成本分摊不成比例等原因导致银行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本文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国际经验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希望对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中小企业信息状况出发,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即加快信用管理行业发展、发挥政府作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李凤 《魅力中国》2014,(3):70-71
中小型企业是现代经济和国民经济构成的主体,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其健康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是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及创新型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逐渐活跃并发现其存在信息不对称、高风险管理等难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快中小企业私募债相关产品创新和建立健全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芸 《中国经贸》2009,(14):108-109
融资难问题一直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本文通过对信息不对称导致“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下中小企业融资行为和融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以及建立并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这两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供应链融资模式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盘活现金流是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目的。目前供应链融资存在明显结构性和制度性制约因素.企业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供应链整体潜在风险大、核心企业积极性不高、企业信息技术滞后。拓展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服务,重要的是强化供应链融资业务中的风险防范,创新供应链融资主体,在服务模式上寻求新突破:银企共建规范化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构建数据信息共享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平台;扩展供应链融资领域.促进供应链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