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是否受到研发投入、FDI流入以及人才门槛效应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根据我国1999-2008年省级面部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经验检验后发现: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外资对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领域、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性,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一致;外资在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集中在"发明专利"高端创新活动领域,西部地区外资的作用更多地反映在"外观设计专利"低端领域,中部地区居于其中;创新层次高的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人才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2010-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匹配后的数据,基于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边际处理效应(MTE)的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了企业反事实专利数量,在考虑了异质性效应的基础上估计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规模大、研发费用高、人力资本投入高以及所得税率低的企业,专利数量相对较高;越倾向于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对外投资提升其专利数量的边际处理效应越高;而那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企业如果对外投资,反而可能会降低企业的专利数量;国有企业、综合型对外投资企业以及投资到发达国家(地区)的企业如果选择对外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自主研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方法分析并实证了企业家精神影响技术创新的效应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企业家精神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研发和创新意识间接对技术创新产生作用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研发和创新意识仍然是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对本土创新主体的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增加改变了我国技术创新系统要素结构和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竞争状态。通过构建跨国公司参与下的我国技术创新主体竞争关系模型,探究双方对有限科研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争夺态势及其演变规律和挤出效应大小,认为重新构筑实力型企业发展范式,推动本土企业竞争实力提升是避免或减少跨国公司挤出效应的根本所在,政府制订执行政策与法律法规的能力是引导规范两主体竞争、减小跨国公司挤出效应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外商投资企业对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口示范效应、竞争效应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还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本文最后提出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反映公司治理的企业目标函数纳入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公司治理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理论模型,并以2010~2014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动态系统GMM方法检验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公司治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 董事会规模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独立董事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管理层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贯彻落实环境规制政策、 促进技术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燕宁 《商业会计》2021,(14):58-62
文章选取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2019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评估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政策效应,进而探讨税收优惠对不同特征和异质环境下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发税收优惠倾向流入国有企业,小规模、研发基础好及成立时间长的企业,东部地区和信息技术及制造业企业获得税收优惠的倾向更大;在现有的分配倾向下,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强度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具有“挤入效应”。而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小规模企业与大规模企业相比,东部企业与中、西部企业相比,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企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该“挤入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使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测算出企业进口产品的质量,分析进口产品质量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影响渠道,结果显示:企业进口高质量的资本品、中间品以及消费品能够提升企业生产率;企业进口高质量产品能够通过加剧行业竞争,促进企业提升生产率,提高竞争力;企业进口高质量产品的技术创新效应不同,资本品和消费品的技术创新效应为正,中间品为负;中间品技术创新效应为负的原因是加工贸易中的来料加工占据中国中间品进口的大部分且其技术创新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0.
谭涛 《商业会计》2021,(7):57-62
创新是促进企业转型、技术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在现实情况下我国企业长期受到融资约束的影响,其创新活动受到抑制,而并购可以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2013—2017年我国沪深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并购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主并企业的融资约束情况对并购的创新促进作用的差异性影响。研究发现:并购对主并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一影响具有持续性;融资约束虽然抑制企业的创新效应,但对并购行为的创新激励效应具有差异性影响,即高融资约束的企业,并购行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有效。这些研究发现丰富了并购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对企业间并购、技术创新活动等行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选择上市公司中连续披露开发支出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2009—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低碳效应和企业研发投入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对促进碳减排和提升企业价值具有一致的正效果。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调动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日本出于经济复苏、经济安全等方面考虑,为保持本土企业竞争力,占领中国市场等方面的需要,于近十几年间在对华投资规模、投资领域以及具体战略选择上都不断进行着调整。这些调整一方面促进了中日贸易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为了发挥日资的正面效应,我国应完善法规、优化投资环境;加强中日两国政府之间的沟通;加强对日本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0-2017年农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公司研发投入为中间变量,通过实证检验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公司绩效间所起到的中介效应。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政府补助与公司绩效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政府补助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公司绩效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郭进 《财贸经济》2019,40(3):147-160
在我国环境规制实现区域污染治理的过程中,会遭遇污染产业转移、投资领域变迁等规避问题。为检验有关规制措施的有效性,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与环境行政处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相比,收缴排污费和增加环境保护财政支出更加有效,这说明依靠环境规制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规制工具的选择。总体而言,财、税、费等市场调控类环境规制工具更适合我国国情。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收缴排污费和环境保护财政支出倒逼企业提高研发强度,进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且二者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均呈现由弱变强、由不显著到显著的门槛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严厉的行政处罚阻碍绿色技术创新,且不管规制强度如何,地方性法规对绿色技术创新并无显著影响。因此,为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需要构建市场化环境规制体系、注重环境规制顶层设计的落地,并适当提高环境规制强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面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大举进入的新形势,应制定合理的R&D发展战略和政策;鼓励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机构;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研发环境,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华进行R&D投资,以扩大其溢出效应,降低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俞涔 《江苏商论》2014,(12):68-70
近年来,浙江吸收的跨国投资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合运用相关理论,通过实证研究,对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创新点在于,外溢效应的大小,更多地取决于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只有不断增强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吸收跨国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能否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中获得生产率的提升?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2005-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并探讨了企业研发投入及投资区位对学习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是存在的,并随着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持续,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越来越明显;相对于无研发投入的企业,持续研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更加明显;企业投资区位选择为发达国家时,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能否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中获得生产率的提升?针对该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2005-2007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并探讨了企业研发投入及投资区位对学习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是存在的,并随着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持续,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提升效应越来越明显;相对于无研发投入的企业,持续研发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更加明显;企业投资区位选择为发达国家时,获取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构建FDI前向关联影响东道国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研发投入在FDI前向关联促进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并利用制造业面板数据从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视角,实证分析了FDI前向关联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发现:总体上,FDI前向关联能否促进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起到重要作用。从按FDI进入程度分组考察来看,在FDI进入程度高制造业,FDI前向关联效应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且随着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在FDI进入程度低制造业,FDI前向关联效应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无明显影响,即使提高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经费投入水平也没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我国各省分价值链统计的OFDI存量数据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海外设立的研发、制造和营运机构是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而非经营性机构和原料获取机构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这种溢出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主要依靠研发机构的溢出,中西部地区主要依靠制造和营运机构的溢出,而在西部地区,贸易机构也是逆向技术溢出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东中部地区,FDI仍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要渠道,只有在西部地区,OFDI才是国际技术溢出的主导;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溢出效应与境内资本的研发效率呈现出替代关系;货物进出口贸易对国内企业创新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