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春秋时的政治家范蠡,辅助越王勾践灭吴雪耻终成一代霸业的事迹,是人们所熟知的。然而范蠡功成身退,弃官出走,至陶而居(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朱公,一心经商致富使当时“言富者,皆称陶朱公”的事迹却鲜为人知,据史书记载,范蠡父子既“居货”又“耕畜”,可谓农,牧、商结合,从生产到流通综合经营。在这一时期,范蠡根据自己经商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完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经  相似文献   

2.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商业家。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73年,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急流勇退,隐居于陶,改名为“鸱夷子皮”,以经商闻名天下,史称“陶朱公”。范蠡的经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能识人、知人善恶、账目不负”等商训众人皆知,日本商界领袖酒井甫先生曾专程前往山东省肥城市陶山拜谒范蠡墓,并把范蠡经商思想制作成星云图,刻在碑上立于范蠡墓前。可以说,范蠡前半生灭吴兴越,后半生经商致富,是历史上为官为商的楷模,对后世影响深远。当前,受全球化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很多行业价格下调,对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走出困境任务艰巨。在此,笔者就范蠡的经商思想谈几点看法,以期对我国企业加强营销管理、调整营销方式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范蠡经商之道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大将军,为人有智计、知时务,助勾践兴师灭吴后,功成身退,弃官经商。据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  相似文献   

4.
《中国总会计师》2010,(8):162-163
天下谈论大富之人时,都一致称誉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 《史记》中记载了范蠡的财富之道:"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这可以说是陶朱公操弄市场的箴言。范蠡不但是商海中的弄潮儿.而且成功地延续了自己的。家族企业".使之长盛不衰.是一位站得高.看得远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5.
晋商鼻祖     
与范蠡齐名的猗顿是听了陶朱公的指点后,茅塞顿开,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读他的经历,今日搏击市场的经商者应能获益多多——  相似文献   

6.
一、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商场如战场,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十九年间他三致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美称也由此而饮誉古今,留名青史。《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载,秦国灭了赵国以后,实行了移民政策,当时许多人贿赂官吏,不愿搬迁,要求留在原地,唯独富商卓氏要求迁往较远的“纹山之下”,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产…  相似文献   

7.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范蠡一生迁徙三次,变更多次身份.可无论是作为谋士、政客,还是商人,范蠡都取得了显赫的功绩,更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范蠡三徙,每徙皆有荣名." "范蠡三徙"世人已耳熟能详,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还有一个"范蠡救子"的典故,却是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8.
古今人物除了名与字外,还有一个号,又称“别号”。《辞海》:“别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称渭。”越国大夫范蠡功或身退,北去齐国,号“鸱夷子皮”。秦武王时,宰相甘茂曾住南阴乡的侉里,号“樗里子”。取号之风于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可谓源远流长。古代直至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尤其是文人.取号蔚然成风。究其原因,是为了在名字之外有个美称,《周礼》载:“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  相似文献   

9.
魏纪侯 《英才》2008,(3):117-117
信不信由你,范蠡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玩家。 帮主公富国强兵,复仇雪耻,这一点诸葛亮没有做到;功成名就,挂冠而去,这一点韩信没有做到;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几年间,就积累数千万家产,这一点他的老师计然没有做到;当了三年齐相,又归还相印,再次离开政坛,这一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没有做到;换了一个地方,又成巨富,这一点号称“干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没有做到;最后,把一生财物散尽,财富归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一点连李嘉诚也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10.
<正>"不一定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但可能是中国最会经商的人, 这就是时报授予黄光裕'商圣'的理由!。"面对广大读者的热 情提问,时报只能这样回答。自从时报将"商圣"这个金字招 牌赠给黄光裕以来,"商圣"的争论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情关 注,因为只有帮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陶朱公弃官经商后,才因 其富可敌国和再娶西施而被奉为"商圣",自陶朱公以后2000 多年中国历史中再没有人被封为"商圣"。  相似文献   

11.
寓言“狐假虎威”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故事出自《战国策·楚策一》,全文不足百字,兹录于下: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相似文献   

12.
《秘书工作》2011,(10):2-F0002
赵孟頫(1254—15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元代汉族文人士大夫的矛盾痛苦心态。 赵孟頫积极倡导古法,以“二王”为宗,并提出“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著名论断。他广泛深入地学习古今各种书体,均以王羲之“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中和之美为旨归。  相似文献   

13.
有句话,“老实人最终不吃亏”,但是,在某一特定环境、特定事件中,吃亏的往往是老实人。老实农民也不例外,如在农村承包土地调整中,户户要调回,人人争好田。田地有限,好田不多,绝对公平合理又难。于是争论不休,临近春播,尚无结论。几个老实农民为使调整不因搁浅而误了农时,遂甘愿吃一点亏,使调整如期完成。又如各种乡村集体统筹提留.老实农民积极缴纳了.而一些钉子户硬是顶着不缴,甚至几年几年地拖欠。就在缴与不缴的比较中,老实农民又吃了亏。有的农民由于过于老实,不怀好意之徒便利用其弱点大占其便宜,老实农民的利益得…  相似文献   

14.
王永海 《财会通讯》2004,(11):71-71
墨翟从小私有生产者的世界观出发,认为其所处的战国时代是“大乱之世”。墨翟认为,治理天下必须以治乱开始,“不相爱”是乱世之根源,所以,“兼相爱”、“交相利”是治理乱世的基本途径。《墨子.兼爱》曰:“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哲学思想独有的范畴,兼者泛也,“乃若兼则善矣”,兼相爱就是互敬互爱。当然,如果一味地要求人们去爱人,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墨子赋予  相似文献   

15.
慧文 《企业文化》2009,(7):57-57
随着“刘老根大舞台”落户京城,二人转又刮起第二次火爆旋风。很难想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刘老根大舞台”从一个东北的小舞台,发展到在周边几个省都有其剧场,而现在又在北京落户安家,“刘老根大舞台”的市场扩张之快,令人不禁咋舌,它的市场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陈剑宁 《秘书工作》2013,(12):33-33
戏曲片《西施泪》中有这样的情节:越王勾践兵败沦为阶下囚,吴王夫差命他到石室养马。夫差出游,勾践要备马恭候,受尽了羞辱。后来勾践获释返国,为了警醒自己,第一天他就把马鞭交给文种,说:“日后发现我有过错,可用此鞭抽打我。”  相似文献   

17.
商场如战场,需要经营者(将帅)的智慧,而中国古代的经商者早就有一套成熟的营销诀窍。知地取胜,择地生财。兵法云: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可见地形对作战之重要,为将者不可不察也。经商如作战,商场如战场,经商者如指挥千军万马之将帅,智慧的将帅往往会占据有利的地形,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大谋略家的范蠡,更是深谙此道。他以战略家的眼光,认为陶地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是理想的货物贸易之地,遂选陶地为营销点。果然,19年间他三获千金,成为世贾,陶朱公的…  相似文献   

18.
姜英伟 《秘书工作》2010,(11):34-34
古语云:“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一语道出了公文用语的重要性。孔子曾言“辞达而已矣”。然而“辞达”,有繁简之别。古人又主张“弃繁从简”、“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力求“文约事丰”。就文质之取,又主张“金相玉质”、“志非言不形,言非文不彰”,力求“文质彬彬”。但凡古代公文中的名篇佳作,大抵在这几方面下足了功夫。  相似文献   

19.
早在公元前的战国时期,当时的大思想家荀子就提出了“节其流,开其源”的治国之道。这一朴素的真知灼见虽历经千年,却是日久弥新,亘古未变的。时下大家都在谈论节约型社会、循环型经济,掀起了又一轮节约的热潮。但是在私下里也仍有不在少数的人认为,通过节约“撇下的浮油”是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的,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念显然是失之偏颇的。失就失在观念的落伍上,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小”节约观上,而应该立足整体考虑长远,更多地确立起宏观节约、科技节能、绿色循环、反腐倡廉、弘扬一厘钱精神等层面的“大”节约观念。  相似文献   

20.
自古及今,“人往高处走,水朝低处流”大概是个亘古不变的规律。一些会计人所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拥有高级会计师职称,因为有高级会计师职称或没有高级会计师职称,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境况大不相同。有了高级会计师职称,就有了竞争的资本。在机关事业单位,可能会得到提拔重用。在企业,高级会计师也是凤毛麟角,当个财务总监可能身价百万,最低年薪几十万总会有的,即便在小企业,年薪十几万也是普遍的市场行情。而且日后退休了,高级会计师的退休金亦比平常人高出不少。可见,这“高级”还是很有诱惑力的。于是,为了“高级”,朝思暮想者有之,神魂颠倒者有之,吃不好饭睡不香觉者亦有之。会计人想“高级”想到如此地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高级”自有“高级”的门槛,不是每个会计人都可以“高级”得起来,其重要一条就是要求在相关刊物上发表文章。而写文章需要你有思想,有认识,有一定的文字功夫。古人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就是写作的艰难。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没有价值,又无地方发表,想“高级”,也只是空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