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像大多数中国的村庄一样,山西省原平市楼板寨乡屯瓦村同样面临着地少人多的现实状况。由于悠久的经商历史,该村的锅炉企业在1980年代中、后期兴旺发展,带动全村人民劳动致富。但是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及其他水电供应等原因迫使该村的锅炉企业逐渐迁入原平及周边城市,不像“温州模式”或“苏南模式”,屯瓦村人走出一条以产业带动劳动力转移脱贫致富的道路并且在新的时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2007年获得融安县“十大魅力乡村”美誉的大坡乡岗伟村泗香屯,今年又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岗伟村泗香屯在后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屯群众热情高涨地建设自己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基场是贵州省都匀市边远少数民族乡,全乡境内山势险峻,地势陡峭,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在未开展“八七”扶贫攻坚前的 1993年,全乡农民人均占有粮食 122公斤,人均纯收入 294元,生活十分贫困。如何使全乡农民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成了该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思考和工作的重心。他们根据全乡人多耕地少,而富余劳动力充裕的实际,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讨论研究,统一了思想认识,决定把开展劳务输出作为一项“致富工程”来抓,并于 1996年初建立了由 5人组成的“基场乡劳务输出领导小组办公室”,当年组织劳务输出 400多人,以后几年输…  相似文献   

4.
潘济静是辽宁省开原市靠山满族乡靠山村一名农家妇女。1987年秋,她参加了中国农函大第四期花卉苗木专业班学习,当年引进“丹东桧柏”等苗木花卉新品种。她边学边干,通过几年的实践,靠她一双勤劳的手,叩开了花卉苗木生产致富的大门。从1990年起,她连续多年被省、市妇联评为“科技致富女能手”、“双学双比女状元”,并破格晋升为农民技师,选为铁岭市花卉协会理事,还被开原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光荣称号。十年来,她共出售苗木花卉30多万株,获得纯收入20多万元,成为全乡花卉苗木生产致富的女能人。在她的带动下,到19…  相似文献   

5.
养猪,对农家来说并不难,但真要养出个名堂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山东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农民王志广,多年来凭着自己的努力学习和摸索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养猪致富经”,带动5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村里的人们都称他为“养猪能手”、农民群众致富路上的“启明星”。  相似文献   

6.
一企联一村、多企联一村、一企联多村、多企联多村,荔浦县近年来以这些企业联手农村的形式,利用工业反哺农业,形成了荔浦芋、夏橙、生猪、食用菌、马蹄、花卉苗木六大支柱农业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4024元,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多800元。自活动开展以来,当地共有106家企业与81个村(屯)结成双向互动共建对子,企业共支持新农村资金650余万元,创建生产合作基地等项目22个,  相似文献   

7.
滑石乡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东北部,东面和北面与湖南省凤凰县相邻,全乡辖13个村87个村民组,有4762户19158人(其中农业人口18800人);土地总面积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6566亩,水田面积37816亩。滑石乡是铜仁市有名的粮食生产大乡,其生产的“白水米”素有“贡米”之称。1999年全乡粮食总产量18564吨,农民人均产粮988公斤;乡财政收入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1元。  这些年来,随着农产品受市场约束而出现卖难情况的日趋严重,滑石乡紧紧抓住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利时机,以市场为导向,从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出发,…  相似文献   

8.
《农家之友》2006,(7S):76-76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办事处福禄村是远近闻名的酸菜村。该村6个屯350多户农民自上世纪80年代初起常年加工酸菜。“福禄酸菜”不但占领了百色城大小农贸市场,辐射到周边城乡,还直销到南宁。  相似文献   

9.
1996年,保定市下属的定州市80多名农民,随北京一家水利工程公司到赞比亚的赞比西河修建栏水工程,工程从修建到完工历时两年,这些农民修建工程挣钱致富后,发现当地有大量肥沃的土地闲置,就产生了在那里种地的想法。1998年,这80多名农民把家人和亲戚朋友也接到了赞比亚,逐渐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建立起第一个“保定村”。在赞比业“保定村”的农民通过种地致富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定农民前去非洲,在种植蔬菜等农作物的同时,有些人也逐渐涉及到商贸、教育、医疗、加工等行业。7年来,保定市在赞比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7个国家建立了28个“保定村”,到非洲创业的保定农民达到7000多人。“保定村”与其所在国之间是双赢的关系。因为“保定村”村民在非洲挣钱的同时,也为“保定村”所在国家带来了诸多的利益,如带去了耕作技术、吸纳当地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丰富了当地人生活,受到非洲国家和地方政府欢迎。  相似文献   

10.
被称为“金针菇大王”的融安县雅瑶乡滨口屯农民向玉明,利用外地学到的蘑菇种植技术,在当地种植金针菇,年收入5万多元。他还带动周围10多户农民发展温棚栽金针菇、蘑菇、香菇等食用菌,每户年均收入在6000多元左右。目前,像向玉明这样的“乡土人才”在融安共有3000多名,他们靠技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沂源县大张庄乡娄家铺子村前年栽植的250亩“红地球”葡萄,去年就收获10多万公斤,收入60多万元。党支部书记娄成训喜滋滋地说:“一季葡萄,全村人均增收1500元。今年进入盛果期后,全村人均收入过万元十拿九稳。是信用社帮俺村筑起了一座金山。”近三年,大张庄信用社累计贷款2000多万元,帮助全乡发展“红地球”葡萄1.2万亩。该社资金不足时,为保证果农资金需求,从外地拆借550万元发放到农民手中。有投入就有回报,2001年葡萄销售旺季,全乡农户存款增长500万元,进入盛果期后,农户存款量将成倍增…  相似文献   

12.
《青海农牧业》2006,(3):41-41
7月13-14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特色农业“一村一品”现场观摩会。会议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青海省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重要手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因地制宜,依据不同自然村的资源禀赋和区位特点,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0家,带动农牧户35万户,形成有特色的专业村400个,带动16.86万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专业村农民从发展“一村一品”中获得的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35%以上.发展“一村一品”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旌阳乡地处四川省德阳市城东片区城乡结合部,全乡总人口20361人,其中农业人口9964人,耕地9307亩,属典型的城郊经济。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冷静分析本乡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农民增收困难,村组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实力薄弱,尚有个别空壳村、负债村的情况,深入基层与各村共同研究、制定并实施解决方法。通过努力,去年全乡的负债村全部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该乡采取了四项主要举措:一是充分发挥各村地域优势,指导其因地制宜地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招商引资力度;二是协助各村盘活集体塘埝、土地、房屋等存…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红砂村,位于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美誉的锦江区三圣乡(现已改称三圣街道办事处)境内。2005年金秋10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2005年年会的与会代表前往该村参观考察。红砂村地处成都市东南郊,距二环路仅七公里。全村人口1121人、350多户,土地面积3000多亩,全村已有1600多亩土地出租给花卉企业。村内分布有以美国维生花卉公司为代表的大型花卉企业30多家。该村是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2006年已升级为4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过去的红砂村贫穷落后,房屋破旧,2002年人均收入仅3000多元。而在实施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短短两年时间中,红砂村的农民真正获得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到2004年人均收入就已经达到了6080元,村民逐渐享受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家家喝上了自来水,接通了有线电视,增设了卫生设施和排污管网,村民住宅也按照当地传统乡土民居风格进行了改造,新居户型不求统一,每户院落设计都不尽相同,一户一景,风格各异。摆脱了新农村建设中民居单纯追求整齐划一的巢臼。走进红砂村,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民居掩映在绿树竹林和花丛中,在这里,四季鲜花常开,游人不断,你会感觉到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大公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廖伟均 《农家之友》2009,(15):29-29
宾阳县大桥镇把发展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下移工作重心,充分利用各村的资源优势,通过能人带动、协会(基地)引领、政府扶持,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带动了当地农民致富。大桥镇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实现了农村经济壮大,农民收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前卫村隶属于上海市崇明县竖新镇,是崇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一个特色鲜明、生机盎然的生态示范村,是上海市生态农业第一村。40年前,一批内地农民在徐卫国等共产党员的带领下,进军滩涂,冒风霜雨雪,顶酷暑严寒,围垦造地、建村立业。前卫村人是有远见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7.
陕西的一村一品与专业农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在1979年提出,倡导每个县、乡、村都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挖掘或创造出可以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产品,并尽快形成特色品牌,带动一方群众共同致富,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一村一品”能够在我国推行,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农民家庭实行多种经营,市场经济引导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的必然要求。在农村“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中,农民专业协会、技术研究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专业农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陕西是全国最早开展专业农协试点…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之友》2008,(7):32
昭平县仙回乡古盘村伏龙屯、走马乡金鹿电等4个乡(屯)建成了该县第一批“农家书屋”,并先后向农民开放,受到农民的欢迎。昭平县利用“农家书屋”这一平台,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在农村中形成“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奔康致富。“农家书屋”成为一个服务村民的窗口,成为村民的“致富加油站”和“精神乐园”,让村民们能在这里学文化长知识,学科技奔小康。  相似文献   

19.
崇明县竖新镇前卫村位于崇明岛的中北部,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753人。它是于1968年从一片滩涂中围垦诞生,经30多年的艰苦奋斗,从昔日荒凉沉寂的边陲小村,发展成既有现代化村镇风貌、又有田园诗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经济比较发达的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新颖村庄。全村历年累计上缴国家财税总额达3500多万元。从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坚定不移地走“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先后获得联合国1996年度“全球生态500佳提名奖”、“全国文明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和“上海市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上海市先进单位”、“上海市五好村党组织”、“上海市文明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山东省沂源县信用联社燕崖信用社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扶持当地农民发展绿色无公害水果“大棚油桃”产业,使果农的收入成倍增加,仅此一项使全乡果农增加收入1000万元,户均增收2万元,真正让农民尝到了发展大棚油桃的甜头。图为沂源县燕崖;桃花屿村果杖在高兴的查看自家大棚的“油桃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