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1.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  相似文献   

2.
刘影 《活力》2006,(10):58-58
1.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就是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稳健性原则要求在会计实务中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与费用,这明显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同时,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中的市价确定、或有损失的确定都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难以辨认的主观因素,直接威胁着会计信息的如实反映。此外,稳健性原则在维护出资者和企业利益方面的倾向性十分明显,它以种种方式促使企业采取“审慎”的行动达到既定目标,最终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场。  相似文献   

3.
浅谈[稳健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原则是处理会计问题的准绳,是对会计核算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它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规范。会计原则主要包括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如:可比性、一致性、真实性、相关性、重要性、及时性、稳健性等原则,也包括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每一原则都从不同角度对会计核算提出要求,而所有这些原则又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会计原则之间既有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相互矛盾的一面。在此笔者仅就“稳健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稳健性原则对可能的费用和损失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与真实性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相冲突,其不平衡性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相冲突,其不灵活性与可比性、一致性原则相冲突。要避免过分冲突应该适度运用稳健性原则,对其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并对原则之间的冲突情况予以充分披露。  相似文献   

5.
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运用恰当可以收到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客观性的积极效果,如果用得不恰当就会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本文试就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稳健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正确理解与应用稳健性原则十分重要。本文详尽分析了稳健性原则的涵义,阐述了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并指出了运用稳健性原则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会计准则中,真实性作为第一条被列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地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一、政府会计核算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以单位从事社会公务活动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结果。按照这个要求,会计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单位从事社会公务活动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并有合法的凭证为依据,利用符合经济业务特点的方法或标准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稳健性原则的本质,稳健性原则是一种在不确定性情况下,会计核算应遵循的惯例.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大量运用,由于其具有不平衡性、倾向性的特点,所以不可避免带来一些弊端.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及实务的角度分析会计准则对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会计核算应"符合"稳健性原则.因此,有关稳健性原则运用的会计准则应该是"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而不是"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本文最后阐述了持有这种态度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会计准则中,真实性作为第一条被列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经济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战果,  相似文献   

11.
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陕西财经学院许波一、会计信息真实性析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概念,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一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阶段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  相似文献   

12.
稳健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其有助于维护投资者与债权人利益,并且还便于企业抵抗风险并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文章首先对稳健性原则概念进行阐述,对现阶段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应用期间存在主观臆断性、可变现净值过低以及资产和利润与实际存在差距等问题进行探究,并对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希望与同行一起分享经验,共同优化会计核算质量。  相似文献   

13.
谨慎原则亦称稳健性原则,是当代国际会计界普遍遵守的一般惯例。我国新会计制度也确立了这一原则,要求企业以谨慎、稳妥的态度进行会计核算,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即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又称稳健主义、谨慎性原则或审慎性原则,其含义是指某一项经济业务同时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当选用对所有者权益(业主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应当多考虑不利困素。其基本思想就是对于会计期间可能发生的各种耗费、损失予以估计,并列入当期成本(费用);而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性收益、利得则不予确认,不列入当期收益和利得。  相似文献   

15.
崔飚 《事业财会》2005,(3):78-80
一、稳健性原则及其描述的模糊性。1、稳健性原则的内涵。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指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应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当列入本期成本(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资产增加和收益则不予确认,以便使会计信息使用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而,在国际上形成惯例,要求企业选用一些“公认”的会计方法,诸如推迟确认收入、尽早确认费用、低估资产、高估负债等等。国际上看重稳健性原则,主要是看到了其对资本保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莹 《事业财会》2007,(5):72-73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企业在不确定因素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必要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  相似文献   

17.
稳健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新事物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都对这一核算原则提出了挑战,本就试图从会计核算的要素的定义或涵义出发对这一原则作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8.
张莉 《价值工程》2005,24(8):90-92
稳健性原则在我国的应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被用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企业合理应用稳健性原则能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合理估计,在风险发生之前将其化解,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会计核算实行谨慎原则浅议罗水香谨慎原则又称为稳健性原则,是西方会计核算中广为使用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采用尽可能不高估资产和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尽可能建立在比较稳妥的基础上。《会计准则》借鉴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20.
周媛 《事业财会》2004,(4):65-67
稳健性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企业在处理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是不确定性这一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客观要求,只要市场经济存在,稳健性原则就不会消失,相反,它会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