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正一、构建中国—东盟反洗钱区域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一)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成员国的法制健全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都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类优惠政策在吸引投资、扩大进出口,增加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世界市场的整合,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及其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多。为了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和市场利益,组织或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或地区的必然选择。2001年11月,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其进程正式启动,它的建立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正是适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本文以贵州与东盟的贸易发展问题为切入点,对贵州地区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贸易区建成后贵州、东盟双方间贸易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合作遵循由贸易一体化到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规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开放型、多层次的金融合作体系也将逐步建立起来,共同维护区域内的金融稳定.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前沿和门户,有必要也有条件在该自由贸易区的全面经济金融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云南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杨欣 《时代经贸》2007,(1Z):67-68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坚实的基础,并将对中国、东盟乃至世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应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推动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旅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心正向亚太地区转移,热点地区是东盟和中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盟区域旅游合作虽然得到了各国的重视,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推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应对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①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具有风险小、利益大、基础好等优势,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最成熟的板块;②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广西、云南、越南三方由于发展阶段近似,在整体上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广西和云南在政策地位、区位价值、中心城市实力、资源禀赋等方面与越南相比并不存在明显优势;③针对越南方面提出的"两廊一圈"构想,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是"突出环北部湾经济圈、强化南宁—河内走廊、推进该走廊向新加坡延伸"。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又一次制度创新,也是南南型区域经济合作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它对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生产要素流动、制度创新和交易费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有其必然性,但存在的困难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傅晓娟 《时代经贸》2006,4(12):59-60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经济合作发展的里程碑式的协定,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关于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文献,是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的同时,努力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中国与东盟的许多成员同时也是WTO成员方,因此WTO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及影响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国争夺市场、资源以及能源的重要手段。首先借鉴合作博弈模型提出3个命题,讨论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充分条件,其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测度中国—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从而获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必要条件,再次从交易成本的视角考量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约束条件,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