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盟的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合作。东盟近期的经济一体化目标是实现区内零关税,建立自由贸易区;到2020年的目标是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AEC)、东盟安全共同体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三个"共同体",实现"东南亚一体化"。此外,东盟还积极推动"地区对国家"、"国家对国家"和"地区对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使东盟在亚洲以至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2.
JOHN WONG  John  Wong 《经济学(季刊)》2005,(3):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1994-2011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CAI指数和RCA指数,并运用动态空间Durbin面板计量方法,全面分析了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货物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贸易开放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各成员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和产生"第三方效应"的传导机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国际综合竞争力方面,中国与其他东盟10国相比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优势;(2)货物贸易开放的"第三方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发挥,其进一步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十分有限;(3)服务贸易开放的"第三方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一种非线性的U型关系,进一步的服务贸易开放能够提高各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本文的实证结论为中国在CAFTA框架下制定贸易开放政策以促进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从而实现不同产业均衡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迅猛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各国争夺市场、资源以及能源的重要手段。首先借鉴合作博弈模型提出3个命题,讨论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互利共赢的充分条件,其次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TI)和贸易互补性指数(TCI)测度中国—东盟的贸易互补性,从而获取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必要条件,再次从交易成本的视角考量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博弈的约束条件,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之后步入新的阶段。近年来,东盟在中国经济外交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功建成即是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取得的突出成果。文章拟在简单介绍经济外交的概念、中国经济外交的目标及发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中国政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外交战略考量、外交进程、阶段性成果以及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云南、广西两省区(以下简称"两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中越两国政府在越南莱州、奠边、老街、河江、谅山、高平、广宁与两省区沿边境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边境经济合作,进一步整合各种跨境资源,有效拉动两省区边境经济的同时,带动和影响了越南和东盟经济。随着边境口岸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迎来了口岸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两省区推进边境经济产业带的建设,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陆路东盟"战略,建设面向东盟的陆路大通道,为  相似文献   

7.
正一、构建中国—东盟反洗钱区域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一)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需要。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与东盟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员国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成员国的法制健全程度和风险抵御能力都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各类优惠政策在吸引投资、扩大进出口,增加  相似文献   

8.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背景、意义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建立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背景(一)区域合作迅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展顺利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截至2008  相似文献   

9.
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难以作为"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的"主导亚洲经济"态势使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景难料。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①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得到亚太地区多数国家的支持。对中国来说,积极推动RCEP组织建设,不但有利于创建长期、稳定、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更符合建立以亚洲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协议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
《广东经济》2013,(5):59
4月中旬,首届中国—东盟合作华商交流会在广东湛江举行,除系列经济推介交流会及项目签约仪式外,广东东盟产业园也在湛江奋勇高新区揭牌运作。湛江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官员5日表示,这是继去年6月湛江举办"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系列活动",成为广东进军东盟的"桥头堡",湛江推进与东盟合作的又一重大活动,双方合作互通的经贸关系正日趋紧密。据该官员介绍,2012年,湛江市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为6.4亿美元,同比增长49%。贸易往来的主要国家有马来西亚、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和东盟合作历程中的历史性的一步.它主要充分地反映了双方领导人加强睦邻友好的良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和东盟之间不断加强的经济联系,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中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既有合作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既有合作机制注入新的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中国-东盟峰会上,各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确定在2010年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本文从中国-东盟开展经济一体化合作的现实条件出发,从微观厂商主要是跨国公司的角度,设立假设条件,研究中国-东盟的引资效应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主导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1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29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介绍了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了以东盟为核心的东亚自贸区发展进程,以及中国对TPP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温彬 《经济论坛》1995,(24):40-41
随着日本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东盟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东亚经济已构成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一极。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推动下,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种方案、没想层出不穷,进展程度也不尽一致,纷繁复杂…… 一、现状 就广义的亚太地区而言,各国间经济水平差距较大,政治、社会制度也不尽相同,文化信仰具有多样性,因此难以成立像欧联盟那样紧密的一体化组织,只能是一种开放的、松散的联合,但这并不排除一些次区域性的一体化组织的成立。目前,这种次区域性的经济合作主要以东亚国家(指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及中国)为核心在太平洋西海岸展开。已有的方案和设想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大议题.中国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然而在平等互利和合作共赢前提下的经济合作始终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的最重要基石.本文在非传统安全的视角下,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现状及意义,最后提出了加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来说,东盟的合作动机和现实收益是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关系研究方面最基础最重要的问题。研究证明,东盟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动机在显性层次上是扩大对中国出口,在隐性层次上是扩大自身的外资流入,而且后者以前者为条件。在与中国经济合作中,东盟中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因而更加积极推动合作。中国应该针对东盟中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采取有区别的灵活的政策,使所有东盟国家都有与中国合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成以来,中国进入东盟工业品市场的准入条件和发展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效运行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稳步推进,更为广西开拓东盟工业品市场提供了良好平台。一、近年来广西拓展东盟工业品市场的现状(一)市场规模逐年大幅增长,但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日本作为东盟传统的贸易、投资伙伴以及主要援助国,对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激烈的挑战。本文重点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东盟贸易、投资和援助领域的竞争情况,并为未来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外商投资是东盟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东盟国家曾经因为外资减少而对中国采取竞争手段。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反而推动了东盟国家的外资流入。本文首先描述了东亚金融危机后东盟外资流入的变化状况,而后分析了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推动东盟外资流入的原因,最后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证明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