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观点     
窦玉沛 低保发挥社会托底功能 低保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需要统筹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保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制度的衔接,形成坡度救助格局;需要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制度: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低保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需要拾遗补缺,研究论证临时救助、重特火疾病医疗救助等制度框架,逐步探索建立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补贴和重点保障制度,实现托底性民生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础的部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城市低保、灾民救助、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在城市,由于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的普遍实施,基本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完善。  相似文献   

3.
王宪魁 《活力》2012,(14):4-5
近年来,在国家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增长幅度明显提高。二是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内容。社会救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目的性,社会救助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食、住、衣、医,其实质是保障人的生存权。二是义务性,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义务,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三是无偿性,不企图回报。  相似文献   

5.
两会数字     
《人力资源》2008,(7):47
9: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目前已经建立9项制度:城乡低保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灾害应急救济制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司法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城乡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保障标准和保障对象是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两大核心要素,建立健全城乡低保体系内外监督机制,不断提高低保办理过程中的透明度,提升低保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影响力,以期促进低保工作的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7.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城镇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传统社会救助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6年实施以来,低保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了“运行机制正常化、政策宣传广泛化、操作程序制度化、对象管理动态化、民主监督公开化、资金管理规范化”,有力维护了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政府分了忧,  相似文献   

8.
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实行差额补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济制度,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背景下,随着城乡贫困人口的增加,对社会救济制度进行改革的产物。最低生活保障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救助的基础和核心,是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是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辽宁经济统计》2009,(5):38-38
从民政部获悉,2008年我国以城乡低保为基本内容的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应对物价波动,先后两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初步形成了低保标准与补助水平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城乡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重点提到,要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本文结合近期对江西省上饶市城乡低保制度运行情况的调研,就进~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差额救助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福建省通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于2004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标志着福建省农村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经过一年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王杰 《审计月刊》2013,(8):24-25
城乡低保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低保政策执行效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本文结合2012年审计署统一组织对包括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在内的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实际,从数据采集分析思路、审计数据分析模型的构建、数据分析与经验总结三个方面,对城乡低保政策执行效果审计数据模型的构建与运用进行了探讨,为更好地推动社保审计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一、城乡低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做好这一工作.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保证整个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在开展此项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从审计调查情况看。一些地区的乡(镇、街道)的城乡低保资金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我国开始实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规定,短期价上格上涨,将对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价格持续上涨,将提高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截至目前,根据价格上涨情况,各地及时启动联动机制,已累计向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养老和医疗保险正在进入城乡统筹阶段,相比之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步伐略显缓慢。特别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起步晚、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城乡低保制度差距比较大,河北省目前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河北省城市和农村低保制度的运行现状,对其城乡差距、实现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按照2011年国家公布的2300元的贫困标准,郑州市贫困人口有34万多人。构建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郑州市为例,总结了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及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掌握农村低保制度实施中的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低保工作,民政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农村低保百村调查”活动,通过入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切实掌握实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亟须采取措施解决建立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低保对象确定方法、建立以制度保障为主、临时救助为辅的科学救助方式、应尽早解决农村低保工作队伍和能力建设等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珂 《西部财会》2010,(6):66-68
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促进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是对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农村社会救济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从建立完善的农村低保制度角度,提出近年来低保制度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完善陕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寻求更好地解决陕西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息广场     
我国医疗救助资金大幅增加从国务院医改办获悉,目前我国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健全,医疗救助资金大幅增加。我国2010年共筹集医疗救助资金166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75%。据介绍,对于城乡低保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和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近年来,海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大”的执政方略,着力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1998年建立起城市低保制度,2004年启动农村低保制度试点,至2005年已实现城乡低保制度的全省覆盖,有效地保障了我省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海南财政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低保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