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上海房地产业增加值781.6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全市GDP的6.5%,比重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  相似文献   

2.
《中外企业文化》2008,(3):89-89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夏农表示,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转变,2007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仍然在持续下降。特别是近年来,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又下降了0.3个百分点,为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的目标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3.
25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去年年末,全国工商联在郑州公布了国内第一份系统、全面的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根据该报告,2002年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约为48.5%,如加上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15%,广义的民营经济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4%左右。而且民营经济已成为许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安排就业的主要渠道。多年来,民营企业数量和资金总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1990年到2002年,私营企业从业户增长了24倍,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根据2002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会员企业分析报告的有关数据,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  相似文献   

4.
我国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财政体制改革使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直线下降,已超过国际警戒线的标准。仅以吉林省为例,1995年全省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8%,与1990年相比,下降问个百分点。五年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包括非国有控股民营企业、城乡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当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民营经济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达65%,今后五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将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全部民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将上升至3/4。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作用也在逐年增强。从泰安市来看,1999年、2000年、2001年完成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5%、25.8%、29.7%,上交税金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5.46%、23.1%、29.1%;2000年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54.9%,2001年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59.5%是民营经济创造的。民营企业在安置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也起到了巨大作用。如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振兴地方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课题。一、 解放思想,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提。发展民营经济在…  相似文献   

7.
2000年10月19日在四川成都举办的《西部论坛》上,所有的来自西部的行政首脑们,都痛感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过大,是西部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20年的进程证明,在中国这块燃烧的热土上,哪里的民营经济发达,哪里就富裕、繁荣,例如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成为了中国的金三角。而哪里的民营经济不发达,哪里的民营经济所占比重偏小,哪里就贫穷、落后,例如中国西部。这种差距还在逐年扩大。到2000年年底,中国非国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达国民经济GDP的61%。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逐渐改善,根据经济普查的数据对2004年的GDP进行调整,其中,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3.1∶46.2∶40.7,第一、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中有升,与2000年相比(16.4∶50.2∶33.4),第一产业下降了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7.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作为申城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的创意产业,如同踩上了“风火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市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表明,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和所占全市的GDP比重,快速增长并逐年提高。2009年达12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约7.7%;截止2009年年底,上海已拥有创意产业载体100多个,被命名为上海市级创意产业园区的有82个,全市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万人。  相似文献   

10.
据全国工商联主编的2006民营经济蓝皮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第三卷(2005-2006)》对"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未来5年,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将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GDP比重将达3/4,私营企业数量将占全国企业总数的70%以上;而个体私营经济增长率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5%-60%.  相似文献   

11.
广东第三产业发展的特征 第三产业是广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比重由1978年的23.6%上升到2002年的41.0%,增长了17.4个百分点,经历了快速上升、徘徊和平稳增长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石红 《集团经济研究》2007,(27):107-108
一、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变动分析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增长,2005年产业增加值达72967.7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82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39.%9,比1978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是三个产业中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见表1).  相似文献   

13.
数据速读     
《数据》2006,(1)
要闻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查实GDP总量和三次产业的比重亿元,占GDP的比重由52.9%降为46.2%,降低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21297亿元,占GDP的比重由31.9%上升到40.7%,提高8.8个百分点。在GDP总量多出的2.3万亿元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2.13万亿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民营经济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30%,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已达到70%,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已全面替代政府为主体的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一、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2007年上海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回落。2007年,本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307.5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3%,比重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837.53亿元,增长0.2%,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4.1%,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见图1)。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宏观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指标2005年比上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6814.511.1第一产业97.7-1.0第二产业2100.511.7工业1782.412.8建筑业318.15.9第三产业4616.311.2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4%,低于上年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0.9%,高于上年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7.7%,低于上年0.1个百分点。根据经济普查数据基准调整历史数据的结果,“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超出“十…  相似文献   

17.
刘汉元 《经济界》2009,(3):36-37
一、民营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30年末,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截至2008年9月,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643.28万户,注册资金达到11.26万亿元;2008年,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比重已超过65%,  相似文献   

18.
李红艳 《数据》2011,(7):80-80
作为预期性指标,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43%提高到47%,五年累计提高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上海经济一直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态势.2003年上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50.81亿元,按可比例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上海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大背景对房地产市场是一个有力的支撑.目前,上海市房地产业已成为仅次于金融保险、商贸流通和信息产业的第四大产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从1990年的0.5%上升到2003年的7.4%,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在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阶段,该比例大致在6%~10%之间,这表明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不断提高.上海房地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覆盖房地产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房地产市场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之一.因此,上海房地产业目前处于房地产业周期的什么阶段,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是关系整个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朱峰 《企业研究》2012,(20):20-21
鉴于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恶化趋势和国内学术界和政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中国2000-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在计算出中国分省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实证分析来深入探讨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结果表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提高能够降低居民收入差距,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6个指标的提高则加剧了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