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与农村:中国电视传播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个是“城市中国”,一个是“乡村中国”,中国社会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二元社会”。  相似文献   

2.
9000多万农民工,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之外的第“四农”。他们行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参加两会的代表呼吁,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大背景下,农民工不应仅仅是城市的“过客”。  相似文献   

3.
刘阳 《市场周刊》2013,(3):44-49
“城市太冷漠,望着灯火辉煌的城市,最让我怀念的还是故乡的小河,瓦屋上的炊烟……乡村,成为城里人的乡愁,一种怀旧和心灵的归宿,而农民是它们的引路人、管理者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晓羽 《市场周刊》2005,(38):53-53
作为年销售额高达500亿美元的环球日用消费品“大哥大”——英荷联合利华公司,在大打城市零售市场“阵地战”的同时,不忘被许多商家忽略的乡村零售市场,以莫大的热情关注乡村居民这一处于全球经济“金字塔底部”的未来最大的消费群体。它充分发挥自己的子公司——印度斯坦利华公司的“天时、地利、人和”竞争优势,在印度乡村零售市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攻坚战”,巧出奇兵让自己的名牌日用消费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5.
城市难留     
陈溪 《市场周刊》2013,(3):12-13
未来的农民是乡村难回,城市难留,他们将向何处去?近日欣闻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人的城镇化”,让人颇感欣慰,足以让人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城乡文化反思既没有美化乡村文化也没有美化城市文化.他只是在城乡文化的互相对比中打破一种二元对立而去关照乡村文化及城市文化各自的优劣利弊。沈从文既追求中国文化现代化,也质疑现代性。这种反思具有一种在回瞥中怨恨的现代性体验,并以“爱与美”为文化建构的立足点,企图重构一个超越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理想的、完美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逐渐产生了“农民工”现象和问题。随着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大量的农民工带着子女从偏远的乡村涌进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城市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农民工子女就读城市学校后,往往成为“学困生”、“后进生”,有的甚至是“双差生”。  相似文献   

8.
龚梦雪 《中国市场》2023,(16):67-71
建设“美丽乡村”,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升级,也是金融系统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指导方针。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要途径。湖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新农村发展道路。长兴县作为湖州市下辖县之一,在县委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关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文章以长兴县为例,走访长兴县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并以2016—2021年度长兴县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名单的八个县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从受访者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反映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总结长兴县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做法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绿色金融支持美丽乡村的方法提供参考;并针对绿色金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万众扛起“打假”大旗──全国“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活动纵览宫宇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沿海还是边疆,今年2月以来,成千上万的个体私营业户,都投入了一项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活动,那就是眼下正如火如茶般开展着的“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活动。这场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城乡旅游一体化是大势所趋.辽宁城乡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应引入“椭圆理论”,城乡一体化地区可以理解为一个具有“城市”和“乡村”两个焦点的大椭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椭圆模式”城乡旅游目的地,依据“椭圆理论”的焦点等效,各点聚合,整体扩张、演化等定律,将辽宁地区城乡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归纳为:规划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1.
郭文 《商场现代化》2007,(6X):375-376
“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问题。“三农”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政治性和特殊性,需要从多层次、全方位去考虑和解决。发展乡村旅游是加强“三农”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增进社会和谐的一条有效路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不足,并有制约乡村旅游向前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乡村旅游在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意义及助推作用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显学”农民问题研究的映衬下,纯粹的乡土叙事(民工题材除外)显得较为沉寂。但优秀的乡土叙事作品仍不时出现于各大期刊。主要包括三大主题书写:一、乡村权力批判和国民性批判;二、乡村/城市的二元对立及农民对城市的向往和追逐;三、对区别于传统乡村想象的丰富醇厚的乡土之美的挖掘。三大主题共同构筑了近年乡土叙事的坚实基座。  相似文献   

13.
青岛开埠促使山东近代市场网络最终形成,并由此带来了山东近代经济地理的重大变化,并对山东农村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棉花、花生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的推广和林业的发展使得山东农村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而随着青岛城市发展导致的对山东农村的拉力作用又造成“文明的城市”与“落后的乡村”之间的尖锐对立。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的三农工作主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推进农村现代化。近几年,“农产品+直播”模式已逐渐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有力推手。但随着乡村直播带货的不断发展,同质化严重、获客难度大、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亟待解决。基于SICAS理论模型,结合我国乡村直播电商实践,提出发展“乡村+国潮”的农产品直播模式,挖掘乡村国潮文化内涵,能够有效激发乡村直播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农产电商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和文化的共同振兴。  相似文献   

15.
黄英 《江苏商论》2023,(4):109-111
在实施乡村振兴中破解欠发达农村发展困境和难题,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选择从乡村振兴的研究视角,以南雄市湖口镇张屋村为例,探索欠发达农村发展的路径,梳理了乡村振兴与“三变改革”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调研走访探析乡村振兴视野下张屋村“三变”改革的实施路径、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推进“三变”改革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复强调防疫工作“决不能前功尽弃”。但相较于城市防控工作的进行,偏远乡村基层能否同步跟进?如何能让“防疫政策切实下乡”,时刻保持城乡协调防控,因地制宜提高乡村基层公共卫生的预防力度与宣传手段?这确实是当前基层公共卫生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基层乡村的防疫情况作为切入点,从而探讨“多方面治理”“心理防疫”等具体而微的解决措施,从主体、对象、过程、范围四个要素入手,进而完善基层公共卫生的风险防控,提供基层公共卫生面临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周丛笑 《华商》2014,(12):16-17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产业,农业的潜力和空间有多大?位处中部地区长沙正在给出自己的答案。 在这座中部中心城市林立的高楼和宽广的田野之间,长沙的“农业之手”将城市与乡村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构建起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8.
左瑾瑶 《上海商业》2023,(1):101-103
“乡村振兴”不仅要靠国家的大力支持,还要靠财政的支撑。而农村金融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振兴”是与财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普惠金融是当前我国最重要的一种金融形式,具有包容性、普及性和公平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低收入群体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积极开发和推广小型企业的信贷产品和服务,要使其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并从五个层面针对普惠金融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有效发展策略,供相关学者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三农”-可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乎民生的根本。由于政策的偏向使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差异使贫富悬殊差距扩大。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亦同时加剧了土地兼并问题,一些失去工作或土地的农民转化成流动人口到城镇谋生,从而将问题亦带到城镇。存恶性循环下,三农问题不断扩大成为全国性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刘娜 《中国市场》2023,(17):40-4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条件。农业农村的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有效资源,其功能和价值正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发生着变化。全国各地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融合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探索,创造出了很多“乡村振兴”样板,探索出了许多“土地整治+”新模式。文章对田柳镇的“土地整治+”典型案例进行了相应的介绍。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践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