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对维护农村金融体系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6年新疆地区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金融知识对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违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金融知识对农户信贷违约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提高农户金融知识水平有利于降低其信贷违约风险;金融知识发挥作用的主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意愿,客观机制在于提高农户还款能力;相对于还款能力,金融知识对还款意愿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程娟 《农金纵横》2002,(2):68-69
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使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地出现改革、整顿和风险防范的问题。通过改革,相当一部分企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金融机构转换了僵化的经营机制,银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实现了共同发展。但一些企业借破产、歇业、改制之机,千方百计逃废金融债权,悬空银行债务,严重损害了金融部门的利益。商业银行为了保全和抢救信贷资产,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遏止企业逃废金融债务。企业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特征(一)贷款企业借改制逃废金融债务具有普遍性。据统计,截止2000年底,在四家国有独资商业…  相似文献   

3.
债券市场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平台,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债券市场运行过程中必然伴生企业违约风险。本案例通过对AAA级校办国企方正集团债务违约的过程进行梳理,并对其债务违约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债务违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会计》2004,(6):27-27
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利用普通金触工具,例如外汇买卖、期货等基本产品组合而成的金融工具或交易。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和公司企业大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转换原有债务的利率结构:从浮动利率转为固定利率或从固定利率转为浮动利率,或者将非美元债务,如日元或欧元转为美元,从而使转换后的利率结构或币种符合企业的需要,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同样也可以用于提高企业的资产收益水平。金融衍生工具  相似文献   

5.
金融广角     
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稳定报告重点关注九方面风险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报告认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正面临新的形势,存在一些影响金融稳定的国际国内因素,需要重点关注九个方面的风险:一是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防范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引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金融衍生品所特有的高杠杆性和联动性,引发我国国内的部分中央企业频频爆出因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市场而导致公司产生巨额亏损的消息。本文正是以此作为出发点,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分析我国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交易失败的深层原因,并提出应建立和完善金融衍生品风险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为逐步发展资本市场,开始放松金融管制,提倡金融自由化,但因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与发达国家进程不同、金融发展之间的信息不均衡以及金融市场的强关联性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在加速推进金融化的进程中带来新的矛盾与风险。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和理解金融自由化,并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现状,探求金融自由化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与危机。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以及影子银行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政信合作"模式,对互联网金融是如何间接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研究;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代表形式PPP模式是否直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展开分析。为了缓解债务压力,需重视互联网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中,它不仅指存款资金直接流向高息资产,还包括资金需求方抛开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来融资.  相似文献   

10.
德隆事件出现后,给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目前的金融运行机制中存在的经营理念和各种操作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对石河子垦区德隆系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给银行业提出了许多思考问题,并从信贷资金的市场风险定价、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稳定机制如何引导商业银行正确处理规模、效益、风险及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何警惕企业“资本金”陷井等方面,阐述了商业银行规避关联交易复杂.企业信贷资金风险的作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金融一体化的环境形成,金融领域最令人瞩目的事件莫过于衍生金融交易的日益扩展。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将使衍生金融交易的风险管理和建立有效管理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迫在眉睫。鉴于国际金融衍生交易市场的迅猛发展,衍生金融活动的风险日益增大,其对整个国际金融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的“327”风波,巴林银行的破产等均系重大的衍生金融交易所致。衍生金融交易活动的初衷是为了规避汇率和利率风险,但由于市场的不稳定和投机的盛行,其本身蕴含着极大的风险。进入90年代,衍生金融交易量迅速增长。1995年,国…  相似文献   

12.
普惠金融和金融稳定性都是近年来业内热议的话题。然而,普惠金融对于金融稳定性的影响至今没有统一的结论,并且由于普惠金融数据的稀缺性和相对新颖性,有关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为了填补这一空白,笔者使用了来自2004-2017年间140多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从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和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两个维度考察了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结果表明:银行分支数、个人贷款率显著地降低了银行违约概率和不良贷款率,对促进经济体的金融稳定有着积极作用。在高收入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稳定性影响不大;在中等收入国家,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有利有弊;在低收入国家,扩大金融包容性会显著增加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评价及控制研究有助于消除农业金融市场非系统性风险,增强农业企业及农业产业链成员企业的融资能力并降低其融资成本,有助于增强农村金融企业服务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能力。研究阐述了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意义;从诱发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市场风险及诱发其信用风险的违约风险等角度展开分析并以此来揭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特征;给出完善农业供应链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创新其信用风险分散机制及建立其信用风险的预警机制等控制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化程度的提高、网络化程度的扩大,金融电子化风险逐渐成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如何进行金融电子化风险控制就成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居民可选择投资的金融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企业获取资金来源渠道不断增多,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媒介作用被弱化,金融脱媒现象日益凸显.而在金融脱媒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是我国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6.
郭云峰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06,24(6):9-11
阐述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需求,分析金融衍生工具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产生原因,提出开展金融衍生工具业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加强信用体系及约束机制建设,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建立交易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和加强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构建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从2009年以来,由于希腊、西班牙等国主权违约事件不断发酵,引起了大范围的政府债务融资危机,现已渐渐蔓延到了整个欧洲,证实了预算外和官方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之外的隐性债务以及或有负债的危害性,使政府债务违约问题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显而易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宏观经济政策和各领域体制改革是密切相关的。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在诸多方面,例如市场信用、规模、结构等这些方面引发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所做出的分析,另外也分析政府的职能对债务融资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的原因以及应对的风险对策,进一步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从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现代化,互联网金融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仅在行业内部,而且在整个市场都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本文分析互联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透视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现状,分析影响会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已成为目前金融行业防范、化解会计风险的首要任务。研究内部控制,对于改善我国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地设置内控防线,深化会计内控机制已势在必行。本文对如何加强金融会计内部建设与防范金融会计风险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0.
金融动荡往往超出金融自身领域而影响到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自钦先教授提出,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金融不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一个产业性的、行业性的、专业性的局部问题,而成为影响全球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稳定的、具有极端战略重要性的、全局性、全球性的战略问题.目前,我国已经更加深入地融入国际商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其中隐性的金融安全问题逐步暴露出来,正威胁着中国的金融安全.金融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金融领域各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