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华商时报》报道:国际经济权威组织——世界银行在最近发表的《东亚及太平洋周边国家经济现况》报告中,把韩国从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中除名,代之以文莱,并将其与关岛、澳门等列为“高度开发中”国家和地区。据分析,韩国被挤出亚洲“四小龙”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韩国政府大力椎行住宅计划,企业纷纷选择房地产和证券投机,致使科研生产效果微弱;工资开支迅速上升,消费势头难以遏止;帐面剩余日趋减少,国际竞争能力衰退。  相似文献   

2.
由山西省青年理论工作者张海旺、徐阳生,刘锦棠和孟海贵编著的《亚洲“四小龙”的发迹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考》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章,计30余万字。该书系统分析了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发展及其主要原因,论述了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  相似文献   

3.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30年,东亚保持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起飞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从1960年到2000年,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年平均分别为5.8%、6.3%、5.6%、6.4%。经过大约40年的经济增长,"四小龙"相继跨入了中高收入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的行列。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东亚的奇迹:经济增长和政府政策》的报告,将东亚经济增长模式作为楷模推荐给发展中国家,使东亚模式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因此,东亚会爆发金融危机,出乎大多数经济学家的意料之外。  相似文献   

4.
“四小龙”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逾10%。根据华盛顿预测协会的最新版《近十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出口贸易比较分析》表明,亚洲“四小龙”出口总值占世界的比重10年来由5.6%上升至10.2%,增长近1倍。综观“四小龙”的出口表现,以香港、新加坡为最佳。1983年“四小龙”的  相似文献   

5.
△“四小龙”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逾10%。根据华盛顿预测协会的最新版《近十年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出口贸易比较分析》表明,亚洲“四小龙”出口总值占世界的比重10年来由5.6%上升至10.2%,增长近1倍。综观“四  相似文献   

6.
由《广东年鉴》编委会、省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广东电视台联合录制的《大跨越——南粤赶四小龙》(综合篇)录像片现已公开发行。本刊将陆续刊出该录像片的解说词,这些解说词比较真实地、重点地介绍了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其政策措施,其中有的给人启发,有的可以借鉴,有的发人深省。本期登出其前言和第一集(台湾)、第二集(韩国)的解说词。  相似文献   

7.
<正> 目前,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投资大国,已成了世界经济大国。而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正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令人瞩目。显然,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中国、日本和韩国之间各有自己的优势,经济上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因此,日本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走势,对东北亚地区间的经贸合作及中国的改革开放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考察韩国是心仪已久的事,这不仅因为韩国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国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不会产生文化学意义上的“休克”现象;还因为二战结束以后,韩国迅速崛起,创造出“东亚奇迹”,短短几十年就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国到新兴工业国的转变,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并成为“富国俱乐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员。特别是近几年,韩国在经受亚洲金融风暴猛烈冲击后比较快地走出阴影,再次为世人瞩目。 本世纪初,民族工业巨子张謇先生在东游日本时,曾以“以小见大”法观察新兴工业国日本收获不小,其《东游日记》对此有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9.
韩国外商投资环境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外商投资环境简析陈湘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自70年代以来,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过1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70年的253美元直升为1994年的8470美元,预计1995年经济仍将保持7.0─7.5%的高增长速度。自...  相似文献   

10.
韩国外商投资环境简析陈湘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自70年代以来,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高过17%,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70年的253美元直升为1994年的8470美元,预计1995年经济仍将保持7.0─7.5%的高增长速度。自...  相似文献   

11.
在最先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中,以提供“服务”为特征的第三产业,无论是劳动力的比重,还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都占50%以上。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也表现出服务业迅速发展的特征,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64.8%,香港为77.2%,韩国和台湾也分别达48%和56.2%。这种服务产业在现代经济活动中居于首屈一指地位的现象,被称为“经济服务化现象。”研究这些现象,对加速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武志鸿 《经济前沿》2001,(12):35-3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出来。处于“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韩国之所以能在二战后的10多年间经济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它们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重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部现代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创新和优化的历史。认真分析、研究和借鉴别的国家或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快捷地改善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本文介绍了亚洲“四小龙”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以及亚洲“四小龙”改善民营经济环境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素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韩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GNP)已达4517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一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0076美元。1995年,韩国造船业居世界第二位;钢铁、汽车、电子等行业均跻身于世界前六位;对外贸易总额达2602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二  相似文献   

15.
1994年6月12日至6月26日,我有幸作为中国邮电部第一批电信高级管理干部考察团的成员对韩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韩国社会经济及通信的发展变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联想到江苏经济与通信的发展,感触很多。 面对差距,深感担子重 韩国为亚洲“四小龙”之首。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的发展促进了韩国通信事业的高速发展。1987年全国电话机就突破1000万部,  相似文献   

16.
亚洲新兴工业国、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去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483美元,今年将突破1万美元大关,计划到1998年要达到14076美元。去年12月世界银行组织已正式把韩国列入发达国家之列,取消了获得优惠贷款的资格。 早在80年代初,韩国的各项大型基本建设和公共设施已具规模,到80年代末已基本结束。经济最为发达的首都汉城圈内,十几层、几十层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轻工业和第  相似文献   

17.
冯纯 《经济世界》2001,(5):92-94
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瞩目。其经济成就被称为“汉江奇迹”,而与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一起,被誉为“亚洲四小龙”,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楷模。 1961年,韩国的 GNP只有 21亿美元,人均为82美元。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到1996年其GNP已达 4870亿美元,人均达 10763美元。同期出口额由4100万美元激增到720亿美元,增加了1700倍。1996年10月,这个只有4500多万人口的国家,己跻身为全球第11大经济实体,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俱乐部”──经合组织的第…  相似文献   

18.
<正>70年代末80年代初,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被卷入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的行列,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各国调整产业结构的步子加快,在亚洲,一直以高投人、低产出、低效益的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和劳动、资金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为支撑的“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受到了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亚洲“四小龙”一改过去一味追求外延膨胀的经济增长方式,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及时将战后籍以腾飞的粗放型经济向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技术和知识密集的集约型经济转变,实现经济水平由低科技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管理水平的低级阶段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管理水平的高级阶段生长,促使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四小龙”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对当前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有着重大的启发意义。 一、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经验所在 1.密切注意世界经济动向,抓住机遇,及时转型。 “四小龙”都是在世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时,调整发展战略,顺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适时转型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四小龙”的经济已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与此同时,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背离现象:一方面,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日益?  相似文献   

19.
衡量赶上“四小龙”、建设成现代化大都市的指标是多方面的。然而生活方面的指标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尝试就广州与亚洲“四小龙”居民生活质量的差距作一粗浅的评述。 (一)我市居民人均收入少于“四小龙”,职工收入增幅低于台、韩: 在人均实际收入方面,以1991年为例,按汇率计算,我市从业人员(不包括农村居民收入)人均月收入只有63.48美元,仅有新加坡、香港从业人员收入的6.57%、8.96%,相当于台湾、韩国的6.04%、6.40%。按购买力平价计算,1991年我市从业人员人均月收入为260.33国际元(计算方法,以1990年为基期,扣除物价后,以人民币对国际元1.25:1换算),相当于新加坡、香港从业人员收入的19.55%、26.02%,相当于台湾、韩国的18.59%、19.70%。  相似文献   

20.
国际管理发展学会(IMD)最近发表“1994年世界竞争力报告”,首次公布全球竞争力最强劲的头41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往年是经合组织与非经合组织分别排名)。美国重居榜首,新加坡第二,日本第三,香港第四。 亚洲四小龙不孚众望,全部排行25名之内(新加坡第二,香港第四、台湾第十八、韩国第二十四)。未入四小龙的马来西亚成绩骄人,排行第十七,更在台湾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