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梦茜 《农业经济》2023,(10):103-104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人才培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和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现代农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人才结构性供求矛盾突出,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背景,提出加强政府顶层设计与政策协同,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以传统农耕社会为起点、以农民利益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指向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过程,是一系列基于中国实际、符合历史规律、蕴含党和人民百年经验智慧的思想体系和实践道路。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要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乡村振兴五个重点领域为内容体系和以科技创新、城乡融合、改革深化为动力驱动的“一个核心思想+五项重点内容+三维动力驱动”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苏玉馨 《山西农经》2024,(4):160-162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中国式现代化,而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最困难、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推进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是解决中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建设中国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新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涵及主要障碍,探索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克服路径,以期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打破城乡收入不平衡的现状,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等方面有机联系的整合过程,农业、乡村和农民是现代化演化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乡村文化发展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型特点,中国不能重走西方以物质消耗为主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精神层面的收益,对中国的现代化而言,意义深远.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相对滞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尹飞 《农业技术经济》2023,(2):F0004-F0004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推动乡村地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是维护社会公平和保障农村地区人民发展权益的关键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着明显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拥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地区发展蓝图,为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乡村社会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有效化解乡村利益矛盾和乡村利益冲突、提高制度整合力与精细化治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与追求的社会功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生态环境恶化、人才短缺、村民基本权利未落实等问题,提出以高校服务乡村社会治理为视角,科学谋划乡村社会治理发展、满足民众社会需求、合理规避乡村治理困境以及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建立完善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晓艺 《山西农经》2023,(22):12-14
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高效发展的现代化,是农村宜居宜业和美的现代化,是农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文章阐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总结了农业农村现代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新农村建设就是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因为新农村建设是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引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要以现代生活水准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要用现代社会文明成果引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这三个引领逐步把农村引上现代化。所以说.新农村的“新”字,实质上是新在现代化,即把贫困落后的传统农村建设成现代化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亦不同于西方农村现代化道路。基于发展观的三种理念,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农村发展实践,结合2006年以来18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党的重要报告,对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进行探索。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蕴含着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发展理念:物本主义不仅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发展的一般特征,而且在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人本主义是对现代化进程中物本主义的修正,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也一直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生态主义超越了西方乡村浪漫主义,回归农村成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生活载体的本原。综合来看,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和生态主义三种理念在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中形成了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共时性局面。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不同于西方农村“单线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复线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王蓉  吴进明 《山西农经》2023,(18):108-110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剑阁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农业生产能力薄弱、产业发展动力不足、农民收入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结合现状提出加快推进剑阁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探索剑阁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之路,将有助于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加快剑阁县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通过解构分析农民、农业、农村三者的关系与三者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从人的现代化、物的现代化、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乡村文化与乡村生态的现代化等方向出发,重新建构农业农村现代化飞跃发展的核心要素,推动我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宿迁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情况及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与引导,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政府加强对农村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加强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提高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的国家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本文全景式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基本特征,深刻阐释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系统梳理了中国乡村振兴的实践历程,真实立体地展示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阶段性重大成就。乡村振兴为中国化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继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建设数字乡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积极完善乡村振兴法治体系、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谱写建设农业强国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顾问》2011,(6):30-30
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大批农村居民将由农村进入城市,在城市中追求并实现自己的小康梦想。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流入城市就业并长期生活,成为城市新市民和逐步融入城市的过程。与这个过程相伴随的不仅是农民职业上的转变,而且是从传统乡村文明向现代城市文明的整体转变。  相似文献   

15.
王杰  丁志刚 《农村经济》2023,(10):50-60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党政统合,以农民为中心,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和过程。历时性考察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演化逻辑发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起始于为建立现代化新中国夯实乡村基层政权,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制度化治理作为逻辑主线接续推进,指向为建成现代化强国奠定现代化乡村基础。面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的现代化宏图伟业,新时代更好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权威,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制度化治理不动摇,始终坚持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重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探究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从内涵特征看,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聚焦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两个重点任务,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必须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涵义与标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之路。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改革开放以来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 ,全国人民充满信心 ,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随着对国情和现代化内涵认识的深化 ,党和政府做出在 2 1世纪上半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 1世纪是中国人民夺取现代化胜利的时代。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和“基本实现”。本文的任务是清理现有文献 ,阐明与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以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测算评价全国各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完成度,以及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耦合协调情况。研究发现,大部分省份农业与农村基本现代化实现度存在明显不平衡,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协调性也有待改善,农村现代化滞后仍是协调发展的短板。推动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应在充分把握好两者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和协同演进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好两者之间的关联带动机制,做好乡村空间规划,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协同推进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化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营造“宜居宜业”和“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环境。同时,还要加强资金投入的有机协同,围绕激发要素活力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促进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  相似文献   

19.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太平 《农业经济》2000,(12):24-25
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三者之间是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关系。农村工业化是农村经济社会脱离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没有农村工业化的支撑,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而农村城镇化则是农村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工业化总是会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或导向农村城镇化,推动小城镇建设。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经济结构转换的后续和高级阶段,它综合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水平,是农村现代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付婷婷 《山西农经》2024,(2):150-152
2019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应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方向,是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技术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能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农村产业转型、促进农村智能化发展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因此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