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政治学的角度理解:预算是一种政治手段,政府预算通过政治过程来决定,政府预算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预算规范政府分配秩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现部门间的公平,降低政府的运行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理解:预算的改革和发展是随着经济改革和发展而进行的.从预算的管理效应角度来理解:政府预算推动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构建促进部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预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前在中国,关于预算会计的概念、重要性和体系等问题直接影响着预算会计的改革与发展。本认为,关于中国预算会计的概念,应当从政府会计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关于预算会计的重要性,可以从政府的经济实力以及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来认识;中国预算会计体系仍可以主要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组成,但其中事业单位的性质应当给予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预算改革的政治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份好的预算应该是受约束的,限制政府可获得的资金数量;是公开透明的,以无偏见的规划为基础包括财政资源所有用途;必须具有计划性、年度性,且有一定的绩效预测;作为政府管理工具还应体现公共财政的特征,采取符合公共利益倾向的政策;最重要的一点,必须确立政府预算的法治性。因此,面对我国预算体制的诸多问题,必须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及早建立科学、合理、有效、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一个具有深厚传统政治底蕴的国家,从政治文化角度对我国的政府预算改革进行考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自1999年以来,我国公共预算体制改革在局部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对未来预算改革的整体性思路和具体路径却缺乏共识。在此背景下,引入公共财政领域最具影响的渐进主义理论,结合中国预算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渐进主义视角下我国预算体制的框架。在此框架内,从技术与政治两个角度分别提出我国政府内部预算改革与人大预算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传统预算管理形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根本改革;实行部门预算管理是预算改革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方向;建立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政府预算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推行部门预算改革是切实加强公共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本文从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问题入手,分析现状和问题及成因,探析深入加强预算管理的改进措施,旨在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政府预算部门存在着预算自由裁量权滥用行为取向,这种行为造成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寻租和腐败现象泛滥。通过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可从官僚预算行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出解释。应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减少政府预算的信息不对称;完成政府预算激励约束机制,以此约束预算自由裁量权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   

8.
部门预算是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传统的预算管理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根据这几年各地方编制的部门预算及2000年中央正式编制的部门预算看,我国的部门预算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足,如何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改革,从完善法规政策、改革预算科目、制定合理标准、调整相应机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谈政府预算过程中各利益相关主体及其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府预算的本质出发,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理念,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运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博弈论理论等,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循着政府预算的形成过程,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中国政府预算申请部门、预算审核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监督部门等利益相关主体在预算过程中的行为及其对政府预算过程和结果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转轨时期的我国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兼有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制度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的双重特征;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反映了当前公共财政制度体系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是政府预算管理拟合市场制度的改革,将极大地降低预算管理的交易成本;有控制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客观需要,具有诱使性和强制性两种制度变迁的综合特征,也体现了渐进式制度变迁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