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铁苗同志的新着《综观经济效益论》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特点:1角度新。以往,人们对经济效益的认识是“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或“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量同劳动成果的比较”.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经济效益的认识有了发展,有人提出,经济效益就是“经济活动中消耗、占用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关系”.尽管如此,还是不全面。第一,仍然仅从经济活动中的数量的角度来理解经济效益问题,忽视了经济效益的质量内涵;第二,只考虑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与成本的关系,没有考虑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一、投资与工期对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投资与工期,是决定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所谓经济效益就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比。建设项目的劳动成果表现为项目寿命期内的盈利额累计,建设项目的劳动耗费则表现为建设期内以货币反映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即基本建设投资。在盈利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即劳动耗费越少,经济效益就越高;相反,投资超过一定限度,建设项目预期的经济效益就得不到保证,使项目失去投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理论界,过去通常是把经济效益表述为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之间的一种比较。这种说法揭示了经济活动的所得与所费之间存在的客观的内在联系,从本质说是正确的。但是,本质和现象,理论和实际从来是不统一的。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特定条件下的具体经济活动中应用时,这种说法对经济效益的内容的概括就显得不够全面,其表达不够准确严谨,而且过去对这种表述的解释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主要表现为:首先,它模糊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成果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两种形态的界限,好象可以是价值,也可以是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济效益指标是衡量生产者生产经营状况或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试图从分析传统经济效益的缺陷出发,阐述它对人类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和严重后果,追究其根本原因,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重新定义经济效益的概念,希望对大家有所神益。1传统经济效益概念存在的缺陷所谓经济效益,按照传统的定义,它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者生产的有用劳动成果与同时期生产者的劳动消耗之比。用公式表示为:如果有用劳动成果是由生产者个体创造的,称为微观经济效益;如果有用劳动成果是国家或地区创造的,称为宏观经济效益。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  相似文献   

5.
注重效益,是任何一项经济与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原则。追求效益,同样也是一切展览活动的直接目标。展览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在其运动过程中,必须追求系统整体效益的优化,才可能促进系统自身的发展。展览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要求它实现最佳社会效益。展览的经营功能,则要求它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小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展览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服务于社会物质生活、物质文明的领域,又服务于社会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的领域。因此一切展览活动都应坚持“两个文明” 一起抓,以社会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为宗旨,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努力提高展览的两个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 在评价流通部门的经济效益时,有一种流行的观点,就是把流通部门经营活动的有用成果(即“所得”)看成商品流转额(在物资部门也称为物资购销额),从而认为,流通部门的经济效益就是商品流转额同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比例关系。在同样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的条件下,商品流转额越大,则经济效益越大;商品流转额越小,则经济效益越小。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是不完善的,是不能确切体现社会主义流通部门经济效益的本质的。衡量流通部门经济活动的有用成果,必须看通过这些活动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考核流通部门的经济效益,必须对商品流通数量和流通质量同时进行,作到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 技术经济效果是技术经济分析的基础,它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投入的劳动耗费与取得的劳动成果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技术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从公式出发,可以分析评价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指标包括劳动耗费类、劳动成果类、时间因素类和经济效果类四大类,为了全面地反映技术经济效果还可以引伸出综合类指标和社会效果类指标。这样就构成了六大类指标,它们构成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技术方  相似文献   

8.
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首先要澄清对价值规律的认识,在经济工作中,重视价值及其增值,认真核算生产中的劳动消耗与成果。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资金占用与劳动成果,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价值的形成增值及实现等关系。当前,应该推进所有制结构及产权制度的改革,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在分配和消费等领域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流通领域经济效益低下的现实,从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也正是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动因。流通经济效益的概念及其公式所表示的函数关系揭示:经济效益与流通活动所取得的有用成果成正比,与流通中的劳动占用和劳动耗费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单个厂商内部的平均劳动时间(个别价值)与边际劳动时间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基本上不区分厂商的平均劳动耗费与边际劳动耗费。马克思用的“个别劳动小时”和“个别价值”概念实际上相当于单个厂商内部的平均劳动耗费。虽然他对资本过剩和级差地租的分析中已有边际利润和边际成本概念的某些内容,但边际利润下降只被视为一种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市场现象,同边际劳动耗费没有关系;而与土地肥力差别相联系的劳动生产率变化在马克思那里也只是在分析农业生产时才有一定意义,他并不想把这种与资源约束有关的生产成本变化推广到一般产业。这表明马克思基本上接受了古典经济学的投入产出技术系数不随产量而变的暗含假定,这样,边际劳动成本与平均劳动成本的区别也就自然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以尽可能小的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活动的综合反映.就一个企业来说,经济效益的好坏与众多的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提高经济效益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在改善企业外部环境和提高企业内在因素等方面作艰苦的努力.本文着重阐述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应采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进行科学界定,是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界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必须把"生产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区分开来,必须使"生产劳动"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相吻合,必须打破生产劳动比非生产劳动重要的观念。只有具有实实在在的劳动成果的劳动才能算作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3.
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三种劳动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华 《经济经纬》2005,3(3):8-9,12
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三种劳动是耗费劳动、传导劳动和凝结劳动。耗费劳动是正在进行的劳动,它是价值的源泉,本身并不是价值;传导劳动表现为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在本期劳动过程中起着把活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中去的作用;凝结劳动是凝结在劳动对象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即价值实体。劳动对象是耗费劳动是吸收器。耗费劳动与凝结劳动既不同质也不同量,耗费劳动能否成为凝结劳动或在多大量上成为凝结劳动取决于传导劳动的效能和劳动对象对耗费劳动的吸收程度。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宏观效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民经济宏观效益是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估价全社会各种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环境效益——的总称。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是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所以,估价国民经济宏观效益时,必须从宏观经济效益入手。那么,宏观经济效益表现形式是什么,又怎样计量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劳动资本化及其激励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敏 《经济学家》2001,(2):127-128
在产权制度与个人激励的关系中,本研究发现,在人类社会的实践中,劳动(包括创新劳动和重复劳动)者根据自己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存在要求将自己的劳动努力与本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相联系获取企业产权,参与本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的倾向,劳动者自己目前的劳动与相关的远期劳动效益结合的昆密程序决定了劳动者劳动时的努力程度,这就是劳动努力资本化现象,又由于劳动努力与劳动不可分割,所以又称为劳动资本化,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劳动努力资本化现象,从法律上说,劳动者的所有合法资产,都是劳动者或其先辈的劳动成果和劳动努力资本化的结果,劳动成果和劳动努力资本化的保障来息于明晰的企业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分配应当构建三维格局——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决策性其它分配。其中,按劳分配是主体。所以,三维格局也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三种分配形式并存的格局。 一、关于按劳分配。把分配和劳动联在一起的思想古已有之,甚至连宗教典籍也有“不劳动者不得食”的警句。一般认为,按劳分配是圣西门提出,由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最终确立的。对于按劳分配的“劳”,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两种解释。一是圣西门主义者的“按劳绩计报酬”,类似于目前的按劳动成果分配。二是欧文门徒布雷主张的“按劳动时间计酬”,类似于目前的按劳动支出分配。笔者主张按劳动支出分配为主,按劳动成果分配为辅。就按劳分配本义而言,不应当是按劳动成果分配。因为按劳动  相似文献   

17.
我省正在开展的"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是在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企业工作的必由之路。在"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和"增效益"这四者之间,"增效益"是开展这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终目的。如果说,开展"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抓住了当前影响企业活力的关键,那么,"增效益"就是关键的关键,是一个核心问题。全省百户重点调度工业企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其经济效益,总结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几个基本问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是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比较,是工业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比较,主要是价值形态的比较,是通过资金的占用和耗费以货币来计算的。经济效益指  相似文献   

18.
高庆荣 《经济论坛》2002,(16):11-12
城市中为适应公众物质生活需要而经营的各种事业,如自来水、电力、煤气供应、公共交通、道路等属于公用事业.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事业是由国家投资兴办的,不讲投入产出,不强调经济效益.由此导致"国家办、不核算、大锅饭"的弊端,越办越穷,难以为继.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用事业实行企业化管理,这就是社会公益性企业.作为企业,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用最少的劳动耗费和劳动占用,获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但它们又是直接为公众的物质生活服务的,带有公益性,就应该比一般企业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相似文献   

19.
工业宏观经济效益是工业再生产活动的综合反映,它既要受工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影响,又受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的影响,既受工业人力资源的影响,又受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影响,既受工业劳动占用的影响,又受工业劳动消耗的影响。因此,只从某一环节、某一侧面对它进行孤立的分析是不够的,必须对它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相互联系的分析研究,即进行工业宏观经济效益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意义就在于:第一,有利于全面、正确地评价工业宏观经济效益,第二,有利于准确及时发现影响宏观经济效益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第三,有利于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的速度、比例、效益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处理供给、需求、效益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正确处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效果的实质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果?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最大的经济效果?一种意见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效果就是比较劳动耗费和有用效果(使用价值),讲求经济效果就是要用最少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多的使用价值。另一种意见认为上述说法不十分确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讲求经济效果是要求在既定的劳动(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支出量下,生产出最多最好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或者说,要求在生产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使用价值的时候,耗费最少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